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0 10:15:20瀏覽308|回應0|推薦0 | |
其實很多專制國家的軍事工業沒有一般想像的封閉保守,即便是前蘇聯或中共,雖不像歐美是主要以私人企業形式組成,而都是政府單位,但是任何項目種類都有多家研究所、廠區在彼此競爭,因此才有還不錯的成果,至少近二十年來也都在改制,原有國家研究單位雖然大多數並無私有化,也改制成類似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 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在前總統蔣經國先生時期,也規劃改制部分國家研究或生產單位等成企業形式(主要還是政府控制),這類情形在不少歐洲國家也有,像是法國造艦局(DCN)或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而前蘇聯體制分解後,有多年一些國家單位改制後卻變成私人公司,在普丁總統任內再度收回且朝合併成集團改革。 不過因台灣島內的政治環境大改變,從當初構想提出到今時今日,怎麼改都是動輒得咎,又曾經有人想趁改制混水摸魚來獲取不當利益,導致這類問題難解。而對岸大陸因專制依舊,雖說平日看起來反應緩慢,但有心要改反而快,不少研究生產單位改成更靈活的企業形式,從戰機上如彈射椅、或著裝甲重型車輛等,到真正是民間也通用的機械零組件,都能由這類企業生產供應;大陸方面甚至有部分國防企業也已經上市,而我方本來可以走得比大陸更快更遠的單位其實不少,如航太工業的漢翔、中科院和聯勤體系的部份單位也都傳過想改公司化(甚至有過民營化的消息,但是個人以為改私人民營弊端也多,所以未必有多好),只是礙於前面提過的政治因素與社會氣氛,現今都沒了下文,雖有防弊等現實考量,也是多少感到有點可惜。 以在下的觀點來看,國防工業公司化,甚至更進一步地是其他類型的國營事業發生過的私有化問題,雖然是有些好處,實際上問題卻也多,因為公司化雖可使得管理上更靈活,然弊端產生也可能更『靈活』,而私有化還會影響政府的掌控能力,因此不只前面提過的俄國,一些歐洲國家在國防或其他方面的私有化國營事業,近年也反而出現政府要重新公有化的變革;所以說軍轉民的重點其實並非在民營二字,該是讓國防產業加倍靈活,且增加競爭效率以及可造福民間企業的研發活力才是。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