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看國軍救災訓練常態意義
2010/06/06 09:18:02瀏覽411|回應0|推薦1

救災視同作戰 陸軍工兵群加入救災科目

這類救災演練的展現,至少可代表救災是真的要納入國軍常態性科目,不過這類裝備與演練,在軍事行動中的應用與在民間救災差異不算大,所以有可說是一舉兩得,反正平常停放在那裡只是等著生鏽,開出來活動一下筋骨,不但還能算是保養,同時能增加更多的使用經驗。

這次新聞中出現M3浮橋,此種橋樑至少在周朝就出現,而在近代的軍事用途上,是能夠臨時快速地搭建可供車輛通過的橋樑,因此出現能整合在車輛上快速機動以及架設的設計,最早是提供浮力與穩定性的浮筒類結構和橋身是分開,後來開始有整合於一的設計,使用上是越來越方便。

但是這類可緊急使用的橋在條件限制上不少,無論是M3這種浮橋類或稍微常見一點的裝甲架橋車等,畢竟非較穩固的設計,主要是做緊急用途,因此如果需要的跨距、載重評估後太大,或著項報導中記述的所通過河流流速過快和漂流物太多,其實就不適合用,否則讓救災車輛過到一半,所架橋樑即因不堪過多漂流物與河流水量而崩解,只會造成更多的額外傷害;然而,偏偏台灣島上的溪流在颱風等原因型成災害後,十又八九會有好幾天除了水位暴漲,同時也多半都會夾帶大量土石在其中,在之前軍方救災就碰過這類景況而放棄使用架橋車或著浮橋來輔助救災行動,但是不明究理的政客或媒體記者則不先查明即大肆抨擊(其中部分人士就算懂,大概也照樣會昧著良心幹),除了國防部要說明清楚,一般民眾與名嘴都應該避免以此民粹心態看待救災,怎麼說這種無禮批評完全無益於救災善後。

個人是贊成國軍將救災列入任務之一,尤其是台灣這種天災型態從豪雨、颱風到地震可說是多彩多姿的島嶼環境,又不太可能培養出活動力強勁的民間救災團體,不過即便是民間救災團體很強的美國,遇到不少天災狀況,還是要各州政府出動國民兵協助等公家團體才能有真正足夠的能力,只是民間也不能對中央政府救災採取無限上綱地要求,很多事還是要靠民間自己以及各地方政府也出錢出力,而非只會噴政治口水,連救災也還在搞政治鬥爭,想著要累積政治謾罵的資本。

大眾看清楚不管是人力或裝備的救災極限,媒體就該成為這個過程最佳輔助,而非助長政治口水的幫兇。各級政府都有必須承擔的部份責任,而不是出事時某些特定地方政府只會把責任都推給中央,自己都不做好應有準備,反正想說推給即便有正當理由,也是不太敢回嘴的馬政府就好。而如此政治環境下助長出的民粹,只要一經煽風點火,人民竟然還會有指責直升機不在雨霧不散又風大的天候下飛山谷去找死,看到這種把殘忍想作正當的心態,個人認為這樣還要軍隊投入救災有何意義?事先該遷移的又打死不退,根本是要政府救災人員送死才高興,無怪乎會被人說是有些人根本是想要發政府災後補助財!釐清救災過程的輕重,建立正確的相關觀念,似乎和加強救災同等重要才對。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rov&aid=409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