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1 10:07:09瀏覽493|回應0|推薦1 | |
這種應該蛻變成小艇小艦為主的建軍思維,其實早期也不是沒想過,但是即便進到參謀研議等階段,礙於台灣海峽海象問題以及作戰需求就沒再繼續下去,小型艦艇的續航力與耐航耐波都不太適用,所以就像蘭將軍受訪時所述,想要在平時維護航道,其實就不太可能縮減多少中大型艦。 另外也還有過類似地計劃,只是沒有新聞中報導的美國智庫建議那樣極端,排水量超過三千噸的一級艦減少、增加排水量一千到兩千多噸的二級艦,只是內部亦有歧異,再加上引進一級艦採購、自建二級艦技術問題等因素,就造成曾有過的「八大(一級艦)十六小(二級艦)新建二代艦」變成十四大而無小(光華五號被取消)。 其實就算現在二代的一級艦就搞到十四艘,看起來好像多了,但實際上還比海軍早先全面大型化的理想值還低,會大型化也是鑒於先前不少一千多噸的老船在台灣海峽航行時造成執勤官兵長期不適,而且海軍作戰要求的火力等性能也非一千噸上下的尺寸所能負荷;因此不管怎麼算大小艇比例,美國智庫的建議顯然不太適用。 因此美國智庫的意見可以參考,只是因為真的有長期培養專精國防事務的專業智庫其實見少,其中不夠清楚台海局勢環境的又屬於多數狀況,所以看到這類報導時,也需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而非跟著外國智庫起舞,多了解實際狀況後,到時候不管是覺得人家的建議是荒繆或值得考慮,總會比盲目狀況下的決定要好一些。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