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3 10:26:22瀏覽377|回應0|推薦2 | |
X-37B被視為可能觸發掀起新一波軍事化太空競賽的起點,甚至有人認為美國是想再次如法泡製以前拖垮蘇聯的方式對付老共,這些或許都有可能,不過在下認為是還有一點言之過早,因為X-37B實驗機的很多性能在現役太空梭剛出來時也都被討論過,但是因為整體運作成本太高,所以即便現役太空梭已經可以施放或維修衛星,照說在當時就有潛力發展成投射反衛星或對地面打擊的武器,至今仍是修修補補地進行最後幾次任務,明顯離實用上還有段距離。 那麼X-37B到底能否代表太空戰機實用化時代已經來臨?個人的粗淺理解是:未必。因為除了重複講述過多次的成本問題外,還有其它配套系統也必須解決很多使用上的問題,以下是個人所理解問題的簡單分析: 一.感測與射控系統-導航還算是簡單,靠衛星與星體校正等方式還能解決,現有這種靠地面觀測再回報方式也能當作基本方法,再不然就是用雷達衛星或太空戰機本體裝上雷達,但是以現有技術來說,誤差對於武器導引還是非常大,除非用核武這種廣域殺傷的武器。 二.武器系統-基本上純粹就效果來說,還是以核武類最符合效益,但這樣本來就高的爭議性,只會暴增而無稍減的空間,當然,如果有星際大戰中那種能在軌道上還能精準攻擊特定目標的技術能力,自然會是絕佳選擇,只是現有技術的雷射武器,似乎還很難讓從數百公里高空往下打的雷射能保證因大氣等雜質造成的衰減不至於影響作戰;而飛彈/炸彈類的武器雖然技術較成熟,但是為了讓重返大氣層時能撐過、並且夠精準地擊中目標,那麼結構材料以及導引段至少要與洲際彈道飛彈上所用的看齊,也就是說成本至少會一樣高,同時也讓剝去保護層與其他東西後,彈頭的核心大小與重量都不能高,因此能選擇的種類當然也極其有限。 其實光是航天用的基本必須裝備,就要有一堆高價電腦、特殊設計的天線以及耐熱的特殊隔熱磚等,未來太空戰機能省的很有限,有些為了應對作戰使用,則保證價格會更加高昂,而每次發射的成本、每次事後長時間下大量且價昂的繁瑣檢修,以包含X-37等相關類似計劃至今仍然無法真正做出有意義的降低成本成果出來,就能知道如果無法有效降低,那模以現有資料來說,每次太空梭出勤的光是發射成本就至少要超過五億美元,再加上武裝化必定會墊高成本,以及要在太空待長時間的額外設計與負擔(不管是有人或無人駕駛),還有即便都不動它們、平均每個月的維持成本就是上億美元為基本開銷,那這種武器系統每出動一次不止比洲際彈道飛彈還貴,平均分攤成本下來,也遠比B-2等本來以超高價著稱的系統都要瞠乎其後。因此,以美國現有的環境來說,很難想像能容忍這種超高消耗的武器系統,所以要玩太空大戰,成本效益的優化,可靠度(不要忘了太空梭的失事率比發射衛星還高)也必須大幅提升,要等這些問題解決到可以接受之前,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