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2 17:32:16瀏覽3168|回應28|推薦346 | |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作者 文睿) 在島內一片“全民批馬”的聲浪中,台灣各界是否也應該反思“當局施政不利,群眾造反有理”到底該不該?這樣的風潮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一味的“全民批馬”是否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台灣長遠發展?這些問題理應成為台灣各界冷靜思索的地方。 根據最新民調,在一月“大選”中投票給馬英九的民眾中,有將近40%認為很後悔,但分析這部分選民的心態,主要還是出於“恨鐵不成鋼”,對馬的施政不力扼腕痛惜的占主流。因為馬英九本人一向清廉“不沾鍋”,政治和道德操守均比較高,其一貫主張的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兩岸和平發展的路線順民心,應民意,符合兩岸發展的潮流,而且過去四年台灣經濟有了明顯的提升,台灣百姓的切身利益也的確有了改善。客觀地講,馬當局目前大的施政方向沒有錯,只是在具體前進的步伐上顯得磕磕絆絆,步履蹣跚,台灣各界完全應當看到主流,而不應抓住枝節問題扭住不放。試問,難道馬英九就願意台灣經濟衰退、民不聊生嗎?顯然不是。 作為在野黨而言,本來民進黨應該做的是善意監督,誠懇相諫,為執政黨出謀劃策,恰恰相反,民進黨從來就不想,也實在沒有能力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只有一味的抹黑,一味的攻訐,到頭來損害的是台灣的長遠發展,損害的是台灣基層百姓的切身福祉。如果就選票來說,國民黨的選票縮水了,民進黨的選票也不見得多到哪去,因為如果當前的危機不能及時有效化解,台灣不能早日走出困境,民進黨和國民黨只能彼此五十步笑百步,一雙難兄難弟。廣大選民選擇不投票,民進黨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因此,民進黨在這場“全民批馬”的運動中,惡意中傷,黨同伐異,損人又害己,實在不應該。 另外,此次危機中,台灣官方和民間的智庫、各大研究機構、高等學府、社會團體的專家學者為什麼沒有積極地站出來,從各自專業的角度為當局出謀,為百姓劃策?社會公正、客觀、理性的聲音為什麼如此微弱?反倒讓那些負面的、消極的論調成為壓倒性的聲音,這難道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嗎? 當然,我們在此並不想為馬英九當局找借口,卸責任,而是想澄清一個事實,那就是埋怨指責,攻訐威脅等消極手段均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相反,只有化挑戰為機遇,化阻力為動力,眾志成城,群策群力才能令台灣早日擺脫困境。為此,台灣各界包括執政當局、在野黨、基層民眾、媒體輿論和學術理論界等各行各業,都應當感同身受,全民上下齊心,同舟共濟,共同為台灣及早脫困起飛做出各自應有的貢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