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為何元宵節的活動以燈為主?
據古書的記載,因為古時的私塾自春節前放年假後,總要到正月十五日才開學,而學童當天唯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開燈」。即是由學生家長準備好一盞精巧的燈籠,交由學生帶到私塾,由博學的老師替他點燃起來,再由學生提著,以象徵其前途光明的吉祥意味。
這種「開燈」的習俗流傳,逐漸普遍而變成了提燈籠的風俗。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的小孩不論是否入學都要提燈籠,乃至家家戶戶門前都要張掛燈籠,且爭奇鬥妍,由大眾來評定各家燈籠的精巧或拙劣。豪富之家更是不惜重資雇了精巧的工匠製作了各式各樣華美、巨大的花燈張掛,以爭取榮耀。這種習俗終至形成元宵節看花燈,成為一項多彩多姿的習俗。
元宵節看花燈,除了是民間的遊藝活動,同時自古以來,即已獲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據「漢書」記載「執金吾掌禁夜行,唯正月十五,敕許弛禁,謂之放夜」。不只證明在漢朝已有逛花燈的習俗,並且政府為了便民之樂,連京城為了百姓過元宵鬧花燈,當天連宵禁都解除了。
掛燈籠的傳說
元宵夜掛燈籠的風俗源起於西漢,盛行於唐朝。歷代帝王為了誇示天下太平,於是大力倡導人垂掛燈籠。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命百姓自正月八日夜晚即開始掛燈籠。永樂帝朱棣命百姓徹夜掛燈籠、鳴樂到天明。並讓王妃、宮女們在正月十五日出宮看花燈、希冀舉國同歡。
民間傳說,從前有一隻神鳥某天因迷路而降落在人間,卻意外被獵人射殺了。天帝因而大發雷霆,命天兵在正月十五日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兒,因不忍見此慘狀,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人們。大家聽到這個消息時,感到萬分驚愕,均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個老人家想出了一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戶戶各自在門前掛上紅色燈籠、燃放爆竹、施放煙火,如此,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已經被燒死了。」全能的天帝果然被瞞騙了。自此之後,民眾便於每年正十五日前後的三天內,掛上燈籠、施放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