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2/04 20:07:57瀏覽861|回應5|推薦50 | |
支持核能發電,既安全又便宜 核反應爐只是核燃料循環中的一部分。整個循環從核燃料的開採開始。一般來說,鈾礦不是露天開採的條帶礦,就是原地開採的過濾型礦。在任意一種情況下,鈾礦石都會被提取出來,並被轉為穩定且緊密的形式(例如黃鈾餅),然後被送到處理工廠。在這裡,黃鈾餅會被轉化為六氟化鈾,之後會被提純。在這時,包含了0.7%以上鈾-235的提純鈾會被加工成各種形狀大小的燃料棒。被送到核電站後,這些燃料棒會在反應爐中待上大約3年,在這3年中,它們會消耗自身包含的鈾的3%,在這之後,它們會被送到乏燃料水池,在這裡,核裂變中產生的一些半衰期短的同位素會衰變掉。在這裡呆上大約5年後,這些核燃料的放射性會降低到安全範圍之內,之後就會被裝進乾的儲藏容器永久儲藏,或被送到再處理工廠進行再處理。 核燃料的來源[編輯]鈾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元素,陸地上和海洋中的每個地方都存在著鈾。它就跟錫一樣常見,儲量比金高500倍。大部分種類的岩石和土壤都包含著鈾,儘管濃度極低。現在,比較經濟的鈾儲藏地的鈾濃度至少為0.1%。以現在的花費速度來算,地球上可被提取的鈾還可用50年。在這種情況下,將鈾的價格提高一倍會將核電站的運行成本提高5%。但是,如果將天然氣的價格提高一倍,那麼天然氣的供應成本會提高60%。將煤的價格提高一倍會將煤的供應成本提高30%。 現在的輕水反應爐遠遠沒有能充分利用核燃料,這造成了浪費。更有效的反應爐或再處理技術將會減少核廢料的數量,並且能更好地利用資源。[17] 與現在使用鈾-235(占天然鈾的0.7%)的輕水反應爐不同的是,快速增殖反應爐使用的是鈾-238(占天然鈾的99.3%)。鈾-238估計可供核電站使用50億年。[18]增殖技術已經被應用在了幾個反應爐中。[19]至2005年12月,唯一正在向外界提供能量的增殖反應爐是位於俄羅斯別洛雅爾斯克的BN-600。(BN-600的輸出功率為600兆瓦,俄羅斯還計劃在別洛雅爾斯克核電站建造另一個反應爐,BN-800)還有,日本的「文殊」反應爐也在準備重新起用(它從1995年起就被關閉了),中國和印度也在計劃建造增殖反應爐。 由釷轉化而得的鈾-233也可以用做核裂變燃料。地球上釷的儲量為鈾的儲量的三倍,而且理論上所有這些釷都可被用來進行增殖,這使釷的潛在市場大於鈾的市場。[20]與用鈾-238來製造鈽不同的是,用釷來製造鈾-233不需要快速增殖反應爐,它在常規增殖反應爐中的表現已經很令人滿意了。球床反應爐如中釷可以用來製作鈾同位素233U:通過中子射擊釷232Th可以變成233Th,後者通過鏷233Pa衰變為鈾233U。鈾的這個同位素可以裂變,當作核電站的燃料使用。由於釷比鈾常見得多,因此假如未來鈾礦逐漸消耗的話,釷可以成為重要的能源來源。用來發電製氫,提供移動交通工具所使用能源 計劃中的核聚變反應爐使用的核燃料是氘,一種氫的同位素,現在的設計也會用到鋰。以現在人類消耗能量的速度來看,地球上可開採的鋰還可以用3000年,海洋中的鋰可用6000萬年,如果核聚變反應爐只消耗氘的話,它們可以工作1500億年。[21]相比之下,太陽只剩下了50億年的壽命。 而地球的碳水化合物生物壽命,只剩下不到20億年了。 總而言之,石化燃料與太陽能都不如核能燃料使用久遠,價格又相對便宜。試想夏天可以無限制開冷氣,冬天可以無限制開暖氣,卻又不必擔心地球暖化的問題,這是何等暢快呀,就像購買其他的商品一樣,買的越多折扣也越多,但是台電卻剛好相反,用電越多,電費居然每度會從2.1元跳升到6.71元,如果這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四人以上的大家庭,電費便會高到嚇人,這是何等令人生氣又扼腕的事情啊。應該與使用人數成比例才合理。 比較天然氣與石油價格日日高,而核能發電相對便宜
我國各類發電技術的成本 表1-我國各類發電技術的成本 *陸上風力及太陽能的發電成本,為101年年度經濟部公告之躉售費率。
**2.64元/度是指最好的風場,只有1.2 GW的開發潛力,目前幾乎已開發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