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漢樂府〈 戰城南〉 賞析及白話語譯
2011/04/29 10:24:23瀏覽43340|回應0|推薦1

漢樂府鼓吹曲辭《漢鐃歌十八曲》  戰 城 南 張力中 譯賞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穫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莫不夜歸。

【語譯】城南與城北都有戰事,也都有因戰事而死亡的人,戰死於荒野,屍骸遍地不入土,將成了烏鴉的食物。戰魂對烏鴉說,且為我們這些戰死異鄉的人嚎泣罷。(※「」字之意,」;也就是「嚎叫」、「哀啼」。也有部分學者以為:「客豪」就是「客死他鄉的豪傑」。)死於野地,晾屍疆埸,想必無法安葬(※「諒不葬」之「諒」,「晾」,動詞,晾曬,也就是曝屍之意。或誤以為「諒」是副詞,「想必」。)腐敗的屍肉如何能夠逃開烏鴉你們的啄食呢?河水深而清澈,蒲葦生長得蓊鬱茂盛,連它們都感受了這樣的氣息。勇猛的騎兵武鬥而死,疲憊不堪的馬兒徘徊不前。這景況啊,仿如在橋樑上建造房子,那要如何才能南北通行?而田地荒蕪,禾黍這些穀物無法收成,又有甚麼能夠吃食?既無糧食可吃,又要如何做個忠心臣民?欸!想到這些戰死的人啊,實在令人可憐,早上出發去打仗,晚上卻沒有一個平安歸來!

【賞析】全詩分為四部分。前三部分是主人公自語,構成了完整的特寫,深具震撼。第四部分是背景音、旁白、遠景觀照,由詩人出面客觀描說主人公,為其提供大背景,對其定位。從詩中看,主人公身份是大臣、將軍,他盡忠君國,在國家有難時,征戰沙場。

    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稱言說主人公在戰場上的感觸。此或可翻譯成:先是戰鬥在城南,看來現在要死在這城北了(或說這是「互文」修辭;是說城南、城北都有將士在戰鬥中死亡的意思)。歿於野外,沒人埋藏,不過,烏鴉可以來吃!我要為我自己對烏鴉說:「你且要為我哭嚎。我死於野外,不會埋葬,欸,腐肉又怎會逃得掉你(烏鴉)啄食呢?」郭,外城。原野的主人是烏鴉,將軍、戰士死於原野,乃是征戍之客。

    第二部分,將軍環顧四週,沉吟,感嘆,低語。殺伐間隙,敵我雙方對峙備戰,殘酷的戰爭暫時平靜下來,猛然,發現了河水幽深而表面激(※風吹動時,淺水區晃動幅度大,而深水區晃動幅度小。深水區水流互撞時,表面多為小幅的激濺,形成小的尖窄波,此即「激激」狀)。蒲草、蘆葦遮住光線,深處顯得陰暗。想那慘烈的干戈攻守,勇猛的戰馬戰鬥而死,只剩下不中用的劣馬徘徊嘶鳴。(※梟騎,勇猛的戰馬;駑馬,跑不動不中用的劣馬)。「戰鬥死」和「徘徊鳴」,對比鮮明;但是,馬革裹屍,戰士終究一死,一切也只有沉吟感嘆。

    第三部分在講原因,講動機,在回顧歷程。梁,橋梁之梁。室,房屋。「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在水樑上蓋間房子,這還怎麼通過呢?南北東西的交通全阻塞了。「禾黍不穫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禾黍是農作物。莊稼不收,生靈塗炭,上下同難,君王吃什麼糧食呢?(你我皆飢,)百姓無糧而逃荒,將士飢饉而孱弱,臣民就是願效命君王當忠臣,也無力而當不成啊!

    第四部分是詩人出面評說,點明瞭主題:良臣頌。子,敬稱主角。「思子良臣」,我(詩人)思考的結果是將軍您真是良臣。良臣真值得人民思念。早上出去攻擊敵人,壯烈犧牲,傍晚了,也沒歸回營地。(※「莫」,「暮」;傍晚也。「莫不夜歸」一句,即戰死沙場,呼應了前半成仁為野鳥食之辭;部分學者卻以為「莫不」連讀,而解為:「戰鬥到夜晚才回到營地」,描繪的是將士為國操勞的狀態,只是視死如歸,並未戰死。)

    這首詩名為「戰城南」,描述戰爭的狀態。在為了維護正常秩序運轉而打擊敵人的特殊時期,忠於君王、忠於國家的大臣變身為將軍,成為挽救國家於危難的良臣,執干戈以衛社稷,直赴戰場打擊敵人,清除來寇,展現干雲豪氣,並透露戰爭的荼毒。戰場上兵士屍體暴露、任憑烏鴉啄食,情景令人不快,這篇作品滲出了些許反戰思想。#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999mo&aid=5149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