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4/22 15:55:55瀏覽748|回應0|推薦6 | |
戰火不止,家園已成廢墟。俄烏形勢似乎愈來愈明白,俄烏戰爭不會輕易結束。即使烏克蘭想停,歐洲也想停,但美國不會讓他停下來。它要用這一場戰爭消耗俄國的國力,用新圍堵,讓俄國無法崛起。再以此挾制中國、印度選邊站。
可憐的烏克蘭人民啊,美麗家園自此成為為火焚的煉獄。想到那普希金唱過歌的地方,真是不忍。 * * 〈悲憐戰火下的兒女/楊渡〉 俄羅斯撤離基輔後,烏克蘭部隊重回週邊城鎮,展開搜索,發現了幾百具屍體,其慘狀有行刑式的槍決,有報復式的槍殺,令人不忍卒睹。戰爭殘酷,殺戮無情,世間兒女,誰不是至親的寶貝、至愛的心肝。然而一旦進入戰場,所有的殺戮便不是人性所能想像的,那是超出人性的惡,近於惡魔。 然而,為什麼會這樣? 《戰爭論》早已指出,人在戰爭中是沒有悲憫的,只有恐懼,殺害或者被殺,一切都只是生存的本能。因此,只要有可能威脅其生存,就一律展開殺戮。美軍在越南,本來也規定不得殺害平民,但當越共以平民發動突擊。消息一傳開,所有美軍看見平民都感到恐懼,因此許多老人小孩被莫名其妙的槍殺。1968年美萊村大屠殺事件即是如此。事後的追查發現,恐懼,對陌生戰場的恐懼,對平民中可能隱藏敵人的恐懼,對戰爭生存困境的恐懼,讓他們變成殺戮的惡魔。 俄烏戰爭也一樣。一旦進入戰爭狀態,理性即失去作用。當澤倫斯基把機關槍發給平民,當犯人從監獄裡釋放,平民與士兵的界限便消失了。在炮火四射的戰場,在生死決戰的時刻,在恐懼壓倒一切的瞬間,誰還可能保有理性呢?那些平凡的肉身,怎麼能抵擋飛彈坦克? 二戰之後,世上主要戰爭都是美歐俄所挑起的。無論是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中南美洲、中東、葉門等。但進入二十一世紀,那些戰爭被新興媒體所掩蓋。人們只見先進的飛彈,強大的武器,如電影般的英勇畫面。但真正對平民的殺戮,誰曾看到呢?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將幾千年古城炸成廢墟,機槍射殺底格里斯河上的孩童,誰曾疼惜? 如今的烏克蘭也一樣。那普希金寫過詩的街道,那畫家列賓描述過的容顏,那蕭霍洛夫刻劃過的頓河,曾是騎士與愛情交會的草原,如今烽火遍地,死傷狼藉。 這一次俄烏戰爭最大的不同是:終於有歐美媒體願意面對戰爭的殘酷,作出報導。然而,我們仍然要追問: 這一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嗎? 北約一定要東擴,去挑起俄羅斯的緊張?俄羅斯一定要戰爭,才能保持國家的安全?美國可以提早談判,為什麼不與俄羅斯談,卻不斷鼓勵烏克蘭去戰爭?烏克蘭明知自身的國力,卻不斷去衝撞紅線?在美國的鼓動下,烏克蘭為什麼像著魔一樣,不知戰爭的恐怖?挑起戰端的罪惡,誰來負責? 那些無辜死亡的平民啊,那些在廢墟中飢寒交迫的老百姓,可有權利問一問,是誰把生命推到這樣的絕境?這一場戰爭,得利的,是誰?收割的,是誰?犧牲的,是誰? 所有的戰爭無論勝負,都是死亡,斷垣殘壁、家園殘破、生靈塗炭、流離失所。那四百多萬流亡而出的烏克蘭人,以婦女和孩童居多,他們未來要如何生活?歐洲那些殘酷的人肉市場已傳出烏克蘭女性的悲慘遭遇,然而孩子呢?孩子都去那裡了? 悲憐戰火下的兒女,悲憐逝者,更悲憐倖存的母親和孩子。那些口口聲聲為了理念,不惜勇敢開戰的人啊,請看一看烏克蘭吧。請兩岸的當政者啊,決策之前,低頭看一看自己的兒女。切莫啟動戰火,莫讓兩岸兒女,變成戰火下的孤雛。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