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割包皮" 的人類秘辛史!
2008/06/29 13:34:57瀏覽19638|回應0|推薦60

最近有幾位準媽媽詢問,是否男娃娃出生後要切包皮的問題。

另一對外籍夫婦,也堅持要給才出生的男孩行包皮手術。

也有媽媽問,某些醫院鼓勵男生行包皮手術,有這必要嗎?

西方人由於受到猶太民族"割禮"的影響,再加上猶太女性罹患子宮頸癌較少的巧合,誤以為都是男性割了包皮的原因。

10年前在美國出生約80%的男孩,都會作割包皮手術。

然而近年來研究卻發現:女性的子宮頸癌及男性的陰莖癌,都是與"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感染有關,和包皮的長短及包皮的污垢無關。所以近年來新生男孩的包皮切除術大為減少。

目前在美國,大約只有一半男孩行之。

也有母親誤以為做過包皮手術後,就是給了孩子「性福」,卻不知道不論手術與否,所有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應協助並指導他經常「回翻」包皮,以利清潔,並適時外露,就算不行包皮手術也無礙。

只有極少數的男生會有包皮過窄的情形,需要做緊急切開術。

割包皮的好處有哪些?

其實除了清潔的理由外,似乎不多。但在非洲地區的確可減少一些愛滋病的感染。

另一種割包皮好處的說法:割包皮後,生殖器的表皮層角質化後,可能在性生活方面較持久,也有不少男性在兵役時,弟兄口耳相傳而到軍醫院行包皮手術。
記得醫學院剛畢業在金門服役時,就曾做了不少割包皮手術。

然而持久不易有興奮感,真是性功能好的表現嗎?

其實"割包皮"在人類學上的演化論點,卻全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

男性割包皮的手術,據研究,在古老的多妻社會中,可說是族中男性長輩的一種「計謀」,利用割包皮的方式,使後輩男生在出生長大後,因為割了包皮,外生殖器尖端形狀變得不尖滑,及表皮角質後不易高潮的特性,使後生晚輩較難在多妻的家族中"奪愛"。

在動物中,屬於一夫一妻配對的族群中,男性的生殖器較小,睪丸也不夠大,相反的,在競爭激烈的族群及雜交的族群中,男性生殖器就需較大,睪丸要有能力產生多量的精子來生殖。

近代人類多為一夫一妻社會,比較不需在生殖器上行生殖競爭。

但在非洲及大洋洲較原始多妻的部落住民,仍有一種把新生男嬰其中一個睪丸夾壞的習俗!澳洲原住民則把男孩尿道口下方切開,使精液外流,來減少與長輩競爭的能力。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神經生物學家C.Wilson認為,人類的包皮手術,可能就是傳自古老的一夫多妻社會的一種生殖競爭,藉以割除小男生的競爭能力(Cutting the competition)。這種男性割禮儀式,在一夫多妻社會中,比一夫一妻社會多表示了一層「意義」及「計謀」。

所以,下次當父母決定要為男孩行割包皮手術時,建議不妨從這個演化歷史來思考,是否行包皮手術後真得對孩子比較好?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