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收益最大的的生意
2008/12/31 17:27:14瀏覽457|回應0|推薦0

天下的生意有千千萬萬中,收益最大的的生意是什麼呢?就是做官。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為何古人如此推崇讀書,把讀書人擺在如此高的地位?因為出了極少數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幸運兒外,讀書是做官唯一的路徑。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取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出自宋真宗《勸學文》

    古人很坦誠很直白,學而優則仕,讀書讀的好就可以做官,做了官就能發財、抱得美人歸啊。

說到這裏,不能不說說古代的科舉制度。這個科舉制度有什麼作用呢?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從讀書人中選拔出德才兼備的人來做官。中國是自隋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科舉制的,至明代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考試,第一級就是縣府院試,及格者稱生員,俗稱秀才,取得秀才的人在本鄉可就算是有身份的了,官老爺也會給一點面子,秀才可是有做官潛力的;第二級是省級鄉試,三年一考, 及格者為舉人,通過的人就被人稱為舉人老爺了,比秀才更牛,當地官老爺會更客氣;第三級考試是禮部主持會試,及格者稱貢士;第四級是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分三甲出榜, 統稱進士,三甲中人就是選拔出的官員了。

應該說,科舉制度從形式上是有其合理性的,現代文官考試制度和教育考試制度就借鑒了科舉制的結構和機制,至於科舉制的考試內容,主要是八股文,或稱制藝,時文,四書文。俗話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載成名天下聞。讀書是很苦的,很多讀書人忍饑挨餓,發奮苦讀,為的什麼?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天子堂,從草民升級為父母官。想到未來大把大把的雪花和腐敗如雪的美眉,不用帶表鼓勵,這些讀書人都亢奮的兩眼放光、心潮澎湃,頭懸樑、錐刺骨是這些人的制勝法寶。有時聖賢的至理名言也會模糊,朦朧中感覺到紅袖添香溫馨的身影,一衝動——醒了——哦,原來是個夢,再給自己一錐子,為了通過考試,為了能做官,這些讀書人都快把生命搭進去了。

科舉制度發展到滿清時弊端越來越多,統治者實行的滿漢雙重標準,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加之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1905年大清舉行了最後一次進士考試,至此,經歷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降下了帷幕。科舉考試廢除後,選拔官員、當官的管道多了很多,想做官的風氣一點沒有改變,這個光榮的傳統並沒有隨著萬惡的封建制度被打倒而消亡,反而如燎原的烈火,越燒越旺。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國人已經把做官昇華到商業的高度,做官是上千年來中國第一賺錢的生意,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只要做了官,大印一拿,就地開張,衙門是店鋪,後宅即為交易場。店裏是有貨物的,權力、道德、良心。。。。。。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除了不賣身(畢竟還要保持名節嘛)外,什麼都賣。良心共白銀一色,權力與黃金齊飛。到底是腹有詩書的生意人,做生意都能做的如此詩情畫意。只要在位一天,便為獨門生意,此等生意焉有不發之理?這等賺錢的好事哪個肯放過?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narthur&aid=252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