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5 20:54:00瀏覽337|回應0|推薦0 | |
你不知道的圓明園「火、金、木、石、土」五大劫難 2010年09月28日 文史參考第19期(人民網)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昔日的皇家園林,如今的一片荒墟,回到了人民手中。據王威教授當時對圓明園遺址的調查證實,「在這一片廢墟裡,我們可以看到的遺蹟是不多的」。園中最大的人工湖 ~ 「福海」,它的範圍大約有頤和園內的昆明湖的一半大小。當時南岸的花崗岩在1953年時還在,但此時已經倒塌。「福海」中央的「蓬島瑤台」,只有巨大的石基和破磚碎瓦,上面的建築物早已蕩然無存了。 當年宮廷區裡的莊嚴巍峨的「大宮門」、「出入賢良門」、「正大光明殿」、「勤政親賢殿」、「九州清晏」、「上下天光」、「杏花春館」、「萬方安和」、「安佑宮」、「紫碧山房」、「舍衛城」等處遺址,所留下來的多半隻是當年的石基和牆磚。 全園以「西洋樓」一帶的殘跡較多,其中「遠瀛觀」正面與「大水法」的巨大的漢白玉「石門」尚屹立著,雕刻得極為精細。1860年以後,西洋樓是非常完好的,樓房四壁後來被惡霸和軍閥拆去。現在殘留的是一些石門柱一類的東西,這些不是因為太大移動不了,就是因為沒有什麼用處,所以才得以保留下來。 在一片廢墟裡,偶而也可以看到一些斷牆殘壁和幾個不完整的拱形石橋,其中三孔橋較為完整,房屋一棟未見。全園的大小宮門也差不多全部被毀。1953年還殘留下「運料門」一座。此外,在1953年時花神廟處尚遺留一棵高達六七丈的馬尾松。圓明三園周圍的虎皮石圍牆,還殘存的不少。此外,圓明三園碩果僅存的古建築「正覺寺」,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的教職工宿舍。 從1860年到1949年九十年間,圓明園雖然歷經劫難,但因它基礎雄厚,始終沒有像阿房宮一樣被湮滅。作為一代名園的遺址,它不僅在我國造園史上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而且是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見證,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因此,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保護圓明園遺址。 周總理指示要保護圓明園遺址 50年代初期,為了使圓明園遺址受到保護,周恩來總理曾對梁思成先生明確指出:圓明園遺址要保護好,地不要撥出去,帝國主義把它燒燬,以後有條件可以修復。當時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據這一精神,發出「圓明園一草一木不准動」的指示。但由於園內有著700戶約3500口農民,他們佔用了園中近2000畝(約133公頃)的土地。這些農戶為了生產和生活,仍不斷挖山填湖,佔地建房,擴充耕地,因而遺址仍然受到破壞。 那時,圓明園遺址還沒有專門管理機構,仍有人繼續盜運建築材料,1951年上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兩次行文,指令北京市公園管理委員會嚴肅處理兩起砸運圓明園太湖石、石塊事件,並且發出通報。1953年,周總理又及時制止了中央黨校擬在圓明園選址建房方案,並對主持黨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長楊獻珍說:「圓明園這地方,總有一天會整理出來供國人參觀的,國恥勿忘,圓明園遺址是侵略者給我們留下的課堂。」彭真市長對圓明園遺址和遺物也多次特別關照,曾明令:「今後任何機關,不得移用圓明園石塊。」正是由於這些高層領導的高瞻遠矚,在首都建設用地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圓明園遺址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 同年,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向市政府請示在圓明園遺址開闢60畝苗地,很多人讚成這個方案,因為考慮到這個地方水豐而土澤,地形多樣,小氣候條件好,建築基地佔地比重也不大,可用面積很大,而且文物、歷史、科學、藝術互相之間襯托,可以相得益彰,不是相剋,而是相生。因為那時在城市規劃上,一直把圓明園遺址定為全市性公園綠地,並未做過詳細研究,對建植物園的方案沒有批准。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把植物園定在這裡,對遺址還能起到保護作用,或許不致造成後來的繼續破壞。從1956年至1960年,北京市園林局徵購了園內除稻田以外的全部耕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綠化,到1961年秋,園內共植樹72萬餘株,綠化面積達1300餘畝,初步改變了遺址的荒涼景象。但是由於稻田沒有徵購,沒有解決農民造田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 六、七十年代:連地基裡的石材也不放過 上世紀60年代,到了三年困難時期,生產隊又把徵購了的土地要了回去。歷年植樹和已徵用土地暫時移交當地生產大隊管理使用。從那時起,人口也迅猛地流入園內。於是農民便大規模地進行平山、填湖、造地、砍樹、拆遺址、蓋房子活動。更有甚者,公社一級的馬場、豬廠、雞場、鴨廠、大型的面包廠、機械修造廠、區供銷社的土產部、區級印刷裝釘廠、打靶場……都在這塊無人管理的土地上發展起來,居然成了一個自由王國,各自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地去改造這個遺址。例如萬春園西南部,有兩個水中島嶼,一處是「綠滿軒」、一處是「暢和堂」。由於園中農民造田,生產隊隊長指揮參加勞動的北京大學的幾十名教師,用大繩和撬棍,把大量的山石拉下水中,然後再把島上土山挖平填入水中,最後造出了面積並不大的農田來。 1962年5月,圓明園遺址已徵用的土地,全部由市園林局移交給海淀區人民政府,而區人民政府又將土地交給園內生產單位使用和管理。為了發展生產,加上園內農民對保護圓明園遺址缺乏認識,忽視了對遺址的保護,仍繼續砍伐樹木,挖山填湖,造成了遺址新的破壞。 十年動亂期間,歷史文物被當成「四舊」橫掃。圓明園文化遺址再度陷入無人管理的狀態,又一次遭到嚴重毀壞。金鑑是這次毀壞的目擊者和參與者,他在《圓明園最後一次毀壞》一文中回憶: 事情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正在北大附中上初中。因為中蘇關係極為緊張,毛澤東發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全國人民一致響應。各單位主要的任務是挖好防空洞或防空壕。學校為了適應戰備的需要,班、年級,都按連隊編制,我們班被編為69連1排。 挖防空洞或防空壕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學校就發動學生去揀磚頭。有人說圓明園有碎磚頭,有些連隊便組織人去打探,回來說圓明園確有磚頭。就這樣,全校齊響應,各連(年級)各排(班),紛紛組織開赴圓明園,圓明園便迎來了歷史上的最後一次毀壞。 當時的圓明園是一片廢墟,沒有圍牆,附近許多單位、學校都去圓明園揀磚頭。我們基本上是在靠近公路的萬春園、長春園附近揀磚頭,這樣便於集中和運輸,在西洋樓地區揀的磚頭也比較多。西洋樓地區一般都是西洋式的漢白玉構件,像樣兒的整磚早已被人揀去,許多同學揀不到磚頭,就找來鍬鎬挖掘建築的地基,獲得不少完整的城磚。西洋樓海宴堂水法(噴泉)的錫海底座(土台),下邊的地基被有些單位挖了很深的地溝,城磚基本上被挖乾淨了。靠公路附近的遺址,磚頭都被揀得很乾淨,要想有收穫,就不得不深入到園子的內部去。我們拉著小車,拿著工具走得很遠,在一個覺得很偏僻的地方發現一座亭子的地基,地面上的方磚還保留著,我們便拿鎬鍬撬。看著很完整的方磚,經過一撬,有些便碎了,但是我們依然收穫頗豐,滿載而歸。 北大附中的南邊有一個屠宰豬的工廠,它的南邊就是皇莊中關村南北大街。在揀磚的日子裡,我們天天可以在圓明園裡見到隔壁屠宰場那輛嘣蹦響的三輪汽車,他們從圓明園運的不是磚頭,而是一米來長的漢白玉或是青石材料。圓明園一般成材的石料,民國時期已經被官僚政客洗劫一空,但是建築地基還有豎立著的牆基,他們看到合適的材料,便用倒鏈將材料從土里拉出來裝到車裡,一米左右這樣的材料,一次可以拉上兩三根。那個時期,幾乎每天上下學都可以看到這輛汽車往返拉圓明園的石料,可以想像,他們的防禦工事應該是非常堅固的。後來,這個地方蓋起了樓群,不知建樓挖地基時是否挖出地下用圓明園石料建築的堅固的防禦工事。 據統計,僅1967年到1971年六年間,就有216處土山被破壞,100多處建築遺址被拆毀,2萬多株樹木被砍伐,10多公頃綠化帶被侵佔,甚至出現一次拆毀原有圍牆800米(原來僅存1200米),一次運走圓明園石件582車等嚴重事件。圓明園內遺址,10多個企業單位先後進人,佔地約23公頃,大小20多個居民點相繼形成,其中大部分都座落在遺址的中心地帶,有的還建在著名景觀區舊址之上。清華大學的單身教職工宿舍——園內唯一遺存的古建築「正覺寺」,一直到60年代,依然保持的很完好。後來清華大學退出,海淀機械修造廠乘機進入。特別是從1975到1977這兩三年中,該廠大量修造廠房及生活區,亂拆亂建,致使百分之九十被毀光,並且砍光了近百株的松柏樹林。至此,一處僅存的完整的圓明園之遺存古建築,宣告消滅。 成立圓明園管理處 圓明園中有7個生產隊、700多個勞動力農戶,在園內搞農業生產,他們為了發展生產,每年每季,都不斷有人在挖山、平地、填湖。聚居在園內的小村落不斷增加人口,添建新房。如果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圓明園的遺址將不斷遭受破壞。最終,現存的山形水系及古建築遺蹟將像阿房宮一樣完全消失。而圓明園將變成無跡可尋的一片村落及農田。許多有識之士見此情況非常痛心,為了挽救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址,為了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對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了發展旅遊事業,應該保護和整修圓明園遺址。為此,他們到處奔走呼號,根據人民的要求,為了加強圓明園遺址的保護管理,1976年底,在北京市園林、文物部門的關心下,經北京市建委批准,海淀區成立遺址專管機構 ~ 圓明園管理處,遺址保護從此揭開了新篇章。 圓明園專家趙光華先生在《圓明園及其屬園的後期破壞例舉》一文中,針對1860年以來圓明園遭受的歷次劫難,提出了「火劫」、「金劫」、「木劫」、「石劫」、「土劫」的概念。 1860年英法聯軍以掠奪珍寶與焚燒圓明園建築為主要罪行、以脅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為目的,這被稱為「火」、「金」之劫; 1900年八國聯軍、駐防圓明園的八旗兵對園內大、小樹木、殘存建築、木橋的徹底破壞,以發國難財為目的,稱為「木劫」; 辛亥革命以後,以官方、一些社會團體對圓明園內的石料、石雕、太湖石、磚瓦的偷盜為主,因其數量相當巨大,所以稱之為「石劫」; 建國以後,直到「文革」時期,針對挖山、填湖、造田為主要內容的毀園行為,以增加糧食生產為目的,所以稱之為「土劫」。 無疑,這五劫對圓明園來說都是致命的劫難。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從此,圓明園漫長的劫難開始了,在人們的貪婪、愚昧甚至是敵意中,它受傷的軀體化為塵泥,慢慢地消失,消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