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揭秘山寨機扣費軟件 二次確認監管形同虛設
2009/08/27 22:43:22瀏覽385|回應0|推薦1

2009年7月16日,記者趙蓉在收到一個陌生人發來的電子郵件後,開始進行對山寨手機內置扣費軟件進行了深入調查。

向被扣費手機使用者取證

在郵件中,對方提供的一共有兩萬多個手機號碼,這些號碼真的被暗中扣了話費嗎?調查的第一步,就是對這些手機號碼逐一進行撥打確認。

記者電話採訪一:

記者: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您平時是怎麼樣繳手機話費的呢?

用戶1:一般都是買充值卡往手機裡充。

記者:您有沒有發現,上個月電話費平白無故的少了呢?

用戶1:你一說我想起來了,前段時間我就覺得奇怪,這幾個月話費用得特別快,有一次充了100塊錢,剛用了半個月,也沒打幾個電話,就沒錢了。

電話採訪二:

記者:您好,我想請問您一下您有沒有發現您的手機(預存)話費最近少了呢?

用戶2:我發現了,我最近發現我的手機(預存)話費少了,然後剛充過50塊錢打了幾個電話就沒錢了。

記者:您有沒有查詢過是怎麼少的呢?

用戶2:沒查過。我也沒定制什麼電話業務啊之類的。就是平白無故的突然(預存)話費少了。

記者按照清單上面的手機號碼,撥通了75個人的電話,他們都是通過充值或預存的方式繳費的用戶,絕大部分人說,他們平時撥打了多少電話,用了多少話費自己心裡大概有數,最近也感覺到自己的手機預存話費莫名其妙地變少了,卻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少的。也有人明確地告訴記者,他已經發現了自己的手機被異常扣費的原因,這位家住上海的林先生使用一部新買的手機沒幾天,就發現自己預存的話費莫名其妙地變少了。林先生覺得奇怪,他仔細檢查了一下手機上設置的各種功能,很快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林先生:它是一些遊戲的,一些笑話,那你看了以後有笑話,你就點了一下,點了以後它就直接發了一個短信息過來。而且這個短信息過來以後他就直接給它扣了。扣了錢了。

本來以為是免費的,用過之後,才出現收費的信息,到了這個時候,林先生才意識到,他這部手機上的所有遊戲功能其實都是收費的,而且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沒有任何收費的提示。為了證明這一點,林先生還給記者當場做了演示。

林先生:我們直接按一下這個功能鍵,然後有一個信息的、電話本的還有一個通信記錄、工具,還有一個就是資訊時空。然後資訊時空你就看一下,點一下,裡面有天氣預報啊,俠膽天下,浪漫約會等等,它有一個訂讀(閱),你就點一下的話,然後就給它扣了。

幾分鐘之後,果然像林先生說的那樣,一條扣費的短信發到了他的手機上。

可是這個手機扣費為什麼沒有提示和2次確認呢?,林先生以前使用的手機從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他決定,把事情弄清楚。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這天早晨,林先生起床之後,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開機之後不到一分鐘,他就發現,手機又被扣費了。

林先生:就有一通信息過來了,然後信息一打開,就是代收費4塊錢。

短信息的內容顯示,林先生已經定制了一個約會點播業務,可林先生說,他根本沒有定制過這樣的業務,而且這些短信息發出的時間居然是在凌晨兩點左右。林先生的這部手機用了一個半月,像前面所說的兩種方式被扣掉的話費大概是二十多塊錢,後來,林先生換了一部手機,結果之前的那些異常扣費的情況再也沒有發生過。

業內專業人士解開扣費之謎

在跟清單上的手機號碼聯繫的過程中發現,只有深圳的一位李先生,在發現手機被異常扣費之後,專門追查了一下扣費的原因,結果發現,貓膩就藏在手機裡面。

吳先生一直從事軟件開發工作,新買了一款手機之後不久,他就發現,手機上的遊戲只要點擊就會產生費用。之前沒有收費提示,使用過程中也沒有二次確認的短信通知。

吳先生:它是連到網上去的,其實就是說你點它以後,它自動就連上去了。

吳先生上網查詢了手機話費清單後發現,有北京和上海的兩家sp公司扣過他的話費。僅僅10天左右,吳先生就被多扣了18元錢的話費,他播打了中國移動公司的客服電話反映情況,幾天之後18元話費被退了回來,同時運營商還按照他的要求,停掉了他手機上的所有增值服務業務。可是,李先生並不甘心,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他把自己的手機連接到電腦上,對手機內部軟件進行了整理查詢,結果發現,在手機內部有一個隱藏文件。

吳先生:隱藏文件裡面就有一些內在的東西,它下載就下載這個隱藏文件裡面在。你要打開那個屬性裡面那個把隱藏文件打開就可以看得到。

隨後,吳先生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這個隱藏的文件進行檢測,發現這個文件相當於一個木馬病毒程序。吳先生很肯定地說,手機被扣費,一定跟裡面隱藏的木馬病毒程序有關,可病毒程序到底是誰設計的,又是誰安裝到手機上的,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有一個人應該知道,誰呢?就是當初向記者提供這份手機號碼清單的那個神秘的陌生人。記者跟他多次通過郵件聯繫,最終他同意接受採訪,條件是我們在節目中隱去他的真實姓名,並對圖像進行處理,在這裡,我們只能稱他為陳先生。陳先生是一家軟件公司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的業務就是設計製作手機的內置軟件。發給記者的這份手機號碼清單上,兩萬多個被扣費的用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使用的手機都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山寨機,裡面採用的全部是MTK芯片,他們行業內部把這類手機稱作MTK手機。

陳先生:MTK是台灣的研發科技研發的一個底層的芯片,類似於計算機的CPU這一塊,它是一個核心的一個芯片-就是在底層它做了很多可擴展的一些應用,在這個應用基礎之上,你可以做一些類似於遊戲、軟件,主要是這兩種。

一些採用MTK芯片的手機廠商在給手機安裝芯片之前,通常會找到陳先生所在的公司,讓他們往芯片上安裝一些軟件。

陳先生:「有一些這種專門做MTK平台的一些應用軟件,包括一些視聽的音頻、視頻、書,還有圖、鈴這樣的一些產品都有」。

陳先生所在的軟件公司在業內通常被稱做「方案商」。他們往芯片上移植的,就是我們之前採訪時看到的、用戶手機上的那些遊戲軟件。而這些軟件往往被設計了多種扣費程序。

陳先生:「那就按業務線分吧,就是短信、彩信、WAB、AVR、百寶箱。---然後這些方案商會根據這些平台不同的機形,還會做一些不同種類的一些應用進去,這種東西是可以組合,也可以去調整搭配的」。

被惡意扣費的手機用戶數量眾多,遍及各個省市。這到底有多大的利潤空間呢?

陳先生:如果是短信、WAB、彩信、AVR,包括百寶箱,這些所有的增值業務,MTK內置做的一些收入,如果加起來的話,我覺得一個月的收入應該在四到五個億可以做得到。

利潤如此豐厚,難怪讓不法商家趨之若騖,那麼,手機軟件裡的扣費程序是怎樣做到惡意扣費,又是通過什麼原理發揮作用的呢?為什麼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只要一點遊戲就扣費了呢?為什麼有人在手機關機的時候也被扣費呢?陳先生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他看過《經濟與法》欄目今年3月份播出的一期節目,題目叫做「揭秘地下黑客產業」,裡面提到,黑客通過互聯網絡把病毒安裝在用戶的電腦上,從而操作控制用戶的電腦。而這些被控制的用戶被稱作「肉雞」。現在這種方式也被用在了手機上。陳先生說,他們這些方案商往手機芯片上植入的一些扣費程序就相當於電腦被植入病毒,手機出廠之後到了用戶的手裡,方案商就可以充當黑客的角色,通過GPRS網絡控制用戶的手機。

陳先生:「後台控制就是在方案商的服務器,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只要有網絡連通的時候,它就可以模擬或者控制你的終端去做任何的操作,扣費是它自己想做多少就做多少,只要你不投訴,只要你不會發現,它就會一直扣下去」。

但是,上海的林先生和蘇州的裴先生都遇到過手機關機時也被扣費的情況,手機關機之後,GPRS網絡並沒有開通,在這種情況下,話費又是怎麼被扣掉的呢?

陳先生告訴記者,如果你GPRS不開通的情況下,這個軟件它本身也具有一些可以發送短信的一些功能,就是它在程序裡寫好,把這些發送的指令全部都寫到裡面,然後規定一個時間,讓這些指令去爆發,去發送一些短信,它同樣是可以扣費的。採訪時,陳先生還給記者看了一樣東西,這是深圳的一家公司在跟他聯繫合作的時候,給他的一份MTK手機內置產品介紹。這家方案商把手機內置業務分為8塊。其中,在智能計費這個選項裡寫著:靈活的計費模式,支持按地域按通道方式進行交叉配置,大幅提升客戶的扣費率。在合作收益選項中寫著:是傳統內置業務收益的5倍。把提高扣費率當作標榜自己實力和競爭力的條件,這樣的方案商我們只能用四個字來評價——居心不良。可是,即便有一些手機廠商往手機芯片上植入了扣費程序,方案商在後期平台上操縱了用戶的手機,這些用戶被扣的話費怎麼能到他們的手上呢?在這裡就不能不提到這條黑色產業鏈當中的另一個環節,SP,陳先生說,用戶被扣掉的錢實際上是被SP收去了,什麼是SP呢?

陳先生:「SP如果英文拼出來的話,應該是服務提供商,就是對我們來講的話,我們可以理解成一個增值業務服務提供商,這也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包括電信下面一些合作的服務提供商。這些服務提供商從運營商那邊去申請一些計費代碼,然後這些計費代碼是可以來收取用戶的一些增值業務的使用費用」。

陳先生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手機廠商跟方案商達成協議之後,往往由方案商來聯繫SP,而且一家方案商往往會和幾家sp公司合作。他會聯合多家SP去做一些組合,然後去進行分區域,或者是分不同業務來用不同SP的計費代碼去扣費。這樣的話,基本上就能做到每一部手機都可能被扣費。

扣費的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手機出廠之後到了用戶手上,一旦開通GPRS網絡,方案商就可以對這些手機進行後台控制和操作,比如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模擬用戶的手機號碼,往sp的計費服務代碼發送短信,申請某項手機增值服務。

陳先生:「那這些服務提供商收到你發送來的這個指令,他就會匹配到相應業務上,再給你發送相應的扣費的短信的提醒。那這樣你的話費就被扣了」。

溝通運營商與SP渠道 親身驗證手機被扣費始末

為了進一步驗證陳先生的說法,記者在深圳親身體驗了手機被扣費的過程,在華強北電子市場,各種品牌的山寨手機讓人眼花繚亂,記者隨便在一家櫃檯上花了500元買了一款山寨機,還購買了一張當地的手機卡。

現場調查

記者:這些手機裡的遊戲用花錢嗎?

商家:不是,如果你下載到手機裡面就不用花錢。

回到賓館之後,記者把手機卡裝入手機,點開遊戲菜單,上面有8個遊戲,記者隨意點擊了其中的一個,幾秒鐘之後,就收到了一條短信息,內容是:您將使用生活潛望鏡業務,信息費每條1元,由中國移動代收,停止點擊不扣費。記者馬上停止了點擊,可是三分鐘之後,當記者再次進入這個遊戲,馬上收到了一條扣費短信,上面說:感謝您使用眾智匯公司的生活潛望鏡業務,信息費1元。這是怎麼回事呢?記者馬上撥打了中國移動的客服電話10086。

記者:您好,我這個手機上邊,我用了一下那個手機上面有一個那個遊戲,直接點了一個遊戲,它就扣我錢了,但是,我並沒有收到任何的確認短信,然後就直接扣錢了。我想問一下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移動:您手機上的遊戲是嗎?

記者:對。

中國移動:用的是一些國產手機嗎?

記者:對。

中國移動:因為這樣的,因為一些國產手機它在生產的時候,它手機裡面的話,已經是安裝了這些惡意軟件了,就是一些惡意的插件,只要你播放,就說你點擊它,它就自動幫您發送這個信息出去。

瞭解完情況之後,中國移動的客服人員向記者提出了解決的方案。

客服人員:您這個所扣的費用一塊錢,我這邊也可以向我們公司申請給您做一個話費上的贈送,把這一塊錢贈送給您,那以後你這個遊戲你也不要再去用它了。

記者:那可是是這樣的,我不用的其他人用的話,這邊還會被扣費,我們有沒有一個治理的措施呢?

客服人員:治理的措施,因為它這是手機在出廠的時候,這個廠家方面它自己設置的,如果是客戶買了國產手機之後有出現這些問題,都可以把他手機上這一方面的功能把它關閉掉。

隨後在記者的要求下,中國移動的客服人員提供了那家sp的公司名稱和電話。一個代碼是1066。——名稱叫做北京眾智匯。記者馬上撥通了北京眾智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公司的電話,對方的工作人員經過查詢之後給出的答覆是:用戶自己點播了這項業務。

北京眾智匯公司:這裡有看到您是在12點,14點12分的時候點撥的,給您回復的收費提示。然後在14點15分的時候又再次點撥產生了一塊錢。

記者:沒有沒有,我沒有回復過,我沒有任何回復。

北京眾智匯公司:那您現在是想取消這業務嗎?

記者:我不光是想取消這業務,我是想問問為什麼會產生這個事呢?因為我並沒有定制。

北京眾智匯公司我們這邊看到您有點撥的業務才產生這個費用啊。

記者:可我根本就沒有確認點播啊?

北京眾智匯公司:那我們這邊怎麼會知道您這個,您這個手機在您手裡邊,您有沒有進行再一次操作,我們這邊也不清楚啊。

北京眾智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只是眾多SP當中的一家,他通過這種方式每個月能有多少收入呢?當記者亮明身份,希望上門採訪拍攝的時候,工作人員馬上答覆說,負責人不在,不能接受採訪。按照陳先生的說法,結合記者的調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手機行業,的確存在著一個由一些手機生產廠商、方案商和sp共同組成的一個惡意扣費、牟取暴利的黑色產業鏈,那麼他們之間怎麼來分錢呢?陳先生給我們算了一筆帳,以一次扣費兩元錢為例,錢是被運營商收去的,運營商按照跟SP達成的協議,自己先扣除一部分,大概有80%會結算給SP,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陳先生還拿出了深圳的一家方案商跟北京一家sp公司的合作合同,甲方也就是SP給方案商的結算標準是:每條1元的資費按照0.63元給乙方結算。甲方支付給乙方的總金額為短信下行成功總條數×0.63元。

事實上,這就跟從手機用戶的口袋裡偷錢沒什麼兩樣,陳先生說,他之所以站出來講出真相,揭露這樣一個產業鏈,就是因為在公司上班三年時間,雖然收入很高,但良心不安,可是按照管理部門的規定,如果用戶沒有發出二次確認的短信,定制服務應該是不能成立,也就不能收費,那這些錢又是怎麼收走的呢?

陳先生告訴我們這些公司其實有二次確認的短信存在。可是為什麼用戶收不到這些短信呢?

陳先生:「從中國移動來看,從服務提供商來看,下發的短信都是發到你的手機上了。只是說對用戶他是看不到的,實際上是已經收到了,但是他利用技術手段,利用他的方案和軟件,把這些東西全部都給遮蓋掉了,就給隱藏起來了」,

為了弄清楚究竟有沒有二次確認,記者來到了深圳的一家移動營業廳。

記者:這邊會不會就說有一個二次確認,我不確認它就扣我錢?

深圳移動:它有個二次確認我們就不太確認,因為你如果通過我們的網站然後去下載遊戲,我們都會二次確認,讓你同意以後,才可能定制,定制服務,使用服務,才可能會說要扣費。但是你這個本身是手機內置的菜單,你是直接進入了它的那個網站,就直接確認了。

手機直接確認,用戶就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花出了冤枉錢,那麼,這種現象究竟運營商應該如何管理呢?我們請教了長期從事手機防病毒技術研究的人民網無限政策訪談的特約主持人項方偉,項方偉告訴記者「運營商對違規的sp進行了小力度的處罰,但是由於裡面複雜的利益關係並沒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真正的管理。相關管理部門工信部應當針對這一現象加大管理力度,進行確實有效的管理」。

在採訪中記者聯繫了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但是,直到節目播出一直沒有得到回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326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