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視購物大門即將關閉 山寨機上演"最後瘋狂"
2009/11/26 23:47:48瀏覽680|回應0|推薦1

近日,一則打電話不要錢的手機廣告「轟炸」各大衛視,然而消費者發現,不僅手機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而且所謂的打電話不要錢也是「赤裸裸的騙局」。其實,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目前,距中國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和居家購物節目管理的通知》已經月餘,距該通知2010年1月1日正式實施也不過兩月餘。許多山寨廠商正式利用這段時間,上演「最後瘋狂」而面對手機下鄉,3G商用等機遇,山寨廠商們似乎無動於衷,曾經的「轉正」風波漸漸落潮。

山寨機上演「最後的瘋狂」

「用××手機,打電話不要錢。」「原價6580元,迎國慶價998元。」「快看,只有7部了,再不撥打電話購買就沒有了。」「一部歷時數年花費數億元,形成200項專利的精品手機,快看。」這樣的歇斯底里,你現在一定還可以在電視上經常看到。

然而,專家分析稱,「趕在廣電總局禁令實施之前,用盡所有真假手段,快撈錢。」有業內人士也指出,一旦口碑壞了,換個名稱搖身一變粉墨登場並不難。

當山寨選擇最後瘋狂的時候,部分手機廠商正選擇「蛻變」「今年以來電視購物短片廣告做得較少。」近日,在發佈長虹手機365長動力系列產品時,國虹通訊數碼集團董事長兼CEO萬明堅表示。2007年,長虹手機利用電視購物短片廣告,編織了又一銷售渠道,引得其他手機廠商傚法。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視購物廣告中那些誇張甚至是虛假的描述也產生了嚴重的後果,投訴增多、長虹集團內部質疑聲增加。

對中國國產手機品牌造成傷害

手機廠家因為誇大的宣傳而失去品牌,而電視購物也因之失去長遠的市場,今年以來大多數電視購物公司出現虧損,其中固然有市場消費疲軟及行業惡性競爭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信任電視購物宣傳的產品。今年上半年中國七星購物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62%,毛利率下降了44%。

電視購物渠道的作用也沒有以前大,相反電視購物渠道的庫存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事實上,即使是一些有品牌的企業,在今年採用電視購物渠道後並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波導手機公司一位負責電視購物的人士表示銷量一般,而TCL則在嘗試了幾個月後退出,「我們發現對銷量並沒有太多的提升,反而品牌形象也有受損,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想像其他手機公司那樣無中生有。」

去年與電視購物公司合作、不到半年後又退出這個渠道的深圳宇龍通信公司副總裁李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電視購物渠道模式雖然出貨量大,但是對品牌有很強的殺傷力,「它們往往會誇大產品的功能,其負面影響短期內無法消除,手機廠家實際上是在透支品牌。」

深圳戰國策咨詢機構合夥人楊群表示,電視購物包括未來的網絡購物為手機銷售提供了新的渠道模式,但以誇大甚至虛假宣傳的方法來謀求利益,最終受損害的將是尚未成熟的新渠道商和整個國產手機形象。

低價策略後轉向品牌化發展

2005年以來,山寨手機憑借較低的技術門檻、成熟的產業配套環境、快速整合的生產資源、大量湧入的產業游資,構建出一條獨特且高效的手機產業鏈條,近兩年達到發展的高峰。

山寨手機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與快速反應的市場策略,衝擊著國產手機和國外手機的低端市場,影響著手機產業的競爭格局。但山寨手機這種通過極低成本模仿主流品牌產品的外觀或功能,並加以創新,最終在外觀、功能、價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有產品的現象影響著手機產業的健康發展。

品牌化應成為山寨手機的發展之路。山寨機憑借低價打動了消費者,但當低價產品普及後,消費者將要求更高的產品品質,山寨機低價競爭優勢不復存在。如今,天宇、金立、萬利達等走品牌化道路的廠商已經在手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這一事實給那些關注質量、關注消費者權益的山寨機企業指明了方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ok&aid=35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