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切功德中 , 菩提心為最
2009/04/16 19:30:23瀏覽409|回應0|推薦2

眾生在六塵境──認識的一切上起意識時,
都有自性的執見,以色為實色,以聲為實聲,
總以為是確實如此存在的。
因為取著六境,即為境所轉而不能自在解脫。
菩薩為度眾生而行布施,對於施者、受者
、施、施時、施處、施因、施果這一切,
當然要能遠離自性的妄取,能不著相而布施,
才能真實利濟眾生。
否則,覺得有我是能施,他是受施,所施物如何如何,
希望受者的報答,希望未來的福報,
甚至因而貢高我慢,這都從住於法相而生起來,
這那裡還像菩薩行?
所以,佛總結的對須菩提說:菩薩修行,應這樣的不住於相
──相即六塵境相而行布施!
不住於相的布施,能降伏煩惱,能安住菩提心,
而且所得的福德,廣大得不可思議!
有相布施,不能通達三輪性空,所得功德即有限有量。
無論功德多麼大,總不過是人天有限的福報。
但如能以般若相應而布施,
將此布施融歸於法性,迴向於一切眾生而同趨於大覺,
功德即無限而不可思量。
如以一滴水投入大海中,即遍大海的水性而不可窮盡。
為了說明這個,佛便問須菩提說:你的意見怎樣?
東方的虛空可思量嗎?
南方、西方、北方的虛空,以及四維、上方、下方的虛空,
可以思量嗎?
須菩提一概否定的說:不可。
佛即說:既知道
十方虛空是不可思量的,也應該知道菩薩不住相布施的功德,
也同虛空一般的不可思量。
這並不是以虛空的廣大,形容福德的廣大,
而是以虛空的無所有,不可住、不可著、不可說邊際數量,
如無相布施的自性不可得一樣。
菩薩是應該這樣的安住,這樣的行施,
所以如來說: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無相布施,指空相應布施,通達能施所施畢竟無自性的布施。
即空如幻的布施,如此因,如此果,如此利他,
如此自利,都法相宛然有而不失不壞。
佛怕人以無記心布施,或執理廢事,
所以特舉不可思量的功德以顯示布施因果。

前發心菩提,以願度眾生為主,所以與般若相應即重在我空。
伏心菩提以實行利濟為主,所以與般若相應,即重在法空。

摘自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achakra024880&aid=285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