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6 18:44:13瀏覽843|回應0|推薦15 | |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詩是元稹悼念亡妻韋叢所作,一說是寫給少時情人崔鶯鶯的情詩。(據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考定)。不論對象是誰,這一首詩,可列入情詩大全的榜首,因為不僅婦孺皆解,還廣被傳誦。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深愛彼此的夫妻也是如此。詩人形容她的妻或情人有滄海的淵深、有巫山雲的婉約撩人,是世間美的極至。誠如朱熹所說「所見既大,則其小者不足觀也」,意味覽盡曠世絕色,所見再無所謂的美了。這或許是恭維,或許是肺腑之言。三四句,詩人說即使任意身歷花叢,也不再尋花問柳,詩人在夢遊春七十韻曾說:「覺來八九年,不向花回顧」,可見詩人曾經是這麼堅持的,是輸誠表態,也是宣誓忠貞,不管他後來如何,這樣的愛情告白還是很動人。 但是觀察詩人的生平經歷,卻不是這樣的。他的妻子死後不久,他就跟名妓薛濤交往了一年。薛濤是當時公認的美女才女,不知有多少人傾慕她,她卻為了元稹守身不嫁。後來元稹再娶才女裴柔之,大概又把薛濤給忘了。難怪有人諷刺他:「曾經滄海易為水,除卻巫山皆是雲」,不過情聖元稹應該是不會在意的。 這詩首二句以滄海、巫山雲標高所愛之美,以「難為」、「除卻」的排他性,凸出對方就是今生無可替代的唯一,藉此抒發深深之愛或悼亡之情。第三句表達詩人的專一,「懶」字有無心眷戀之意,誠如離思其五所寫「尋常百種花齊發,偏摘梨花與白人。」愛一個人哪需要理由,就是偏愛而已啊。第四句「修道」是尊佛也好,修身也罷,是失去所愛的精神寄託,也是除了所愛,別無他求的藉口。全詩賦比興兼具,取譬高調,別有意境。--《愛戀詩詞曲》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