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1 21:23:39瀏覽33|回應0|推薦1 | |
◎網際網路隨著使用者長大而長大 2004年,筆者33歲。某日,一個在1999年與筆者認識,曾經是網際網路熱血青年的朋友,與筆者在 MSN上閒聊起來。她生了個女兒,卻對於網路上缺乏育兒資訊感到十分不滿,她甚至搜尋不到知名的嬰幼兒服裝連鎖品牌的網站,可見得這些企業對於網際網路也不重視。 我與她同屬於第一代老網路人,25歲時各自在工作崗位上摸索著網際網路的長相,走在時代尖端。當時我們在網際網路上看新聞也做新聞(她是第一批網路媒體記者,而我當時工作的新浪網後來成為極具影響力的網路媒體),在網路上聊天,寫電子郵件溝通而不是寫信。 但那時我們從沒想過要在網際網路上尋找嬰幼兒資訊,因為我們還年輕,養兒育女不是我們的生活。2004年那段對話的啟發是:網際網路會長大,它會隨著使用者年齡增漸而發展出新應用。果不多久,開始有人在拍賣網站上自創嬰兒服飾的電子商務品牌,因為需求出現了。 2007年,筆者36歲。某日從大陸回台灣休假,遇到另一位也是在1999 年就認識的老網際網路熱血青年。嗯,現在應該改稱熱血中年。我十分煩惱的跟他說:怎麼辦,我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覺得它對我的生活來說並不重要,也對它越來越沒感覺了。 這位新婚不久,以前也是搖著網際網路革命旗子的熱血中年告訴我,他的生活早已經是這樣了。網際網路對他而言是個工具,只有需要的時候才用一下,平常時間他已經不像年輕時候一樣老是泡在上面了。上班時有客戶要陪,下班後有老婆要陪,家裡能上網但很少上。 ◎Web 2.0 感覺很虛 我們以前都是非常重度的使用者:上班用網路,下班繼續泡網直到熄燈睡覺。而當我們慢慢的年歲漸增生活重心逐改變,當話題從「網路上甚麼好玩」逐漸變成「小孩衣服哪裡買比較便宜」,以及「甚麼時候要貸款買房」時,網際網路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退去地位。 與此同時,另一批25歲年輕人從網路產業上興起,美國的社交網絡服務MySpace 與Facebook帶動全球風潮,各地青年創業家風起雲湧。筆者所服務的中國大陸社交網絡公司51.com,由創辦人在25歲的時候創立。這些人跟筆者當年一樣,有大量的時間泡在網際網路上。 而,使用他們所提供的服務的使用者,也是從年輕族群開始。大學生時間很多,生活單純煩惱的事也少,或者也多,但是煩惱的內容跟三四十歲的人不同。他們熱愛社交網絡服務的程度與筆者當年熱愛網路內容的程度一樣,每天可以花上幾個小時泡在上面。 筆者曾經很努力的想把時間耗在社交網絡服務上,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必須去了解。然而筆者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只是因為工作罷了。然而,當筆者使用過越多社交網絡就越覺得困擾:這些所謂的Web 2.0 網站,怎麼會這麼虛呢? 說它虛,因為他跟我的生活沒關係。所有的Web 2.0 網站到後來幾乎都變成了某程度的聊天交友看照片服務(還因此發明了一個名詞稱為「泛交友網站」以便跟傳統交友網站區別),而那可能是年輕人的生活重心但並不是我們這個年齡層的人的生活重心。 ◎Web 2.0 缺少了Service 而,號稱給年齡較大資歷較深的商務人士所使用的社交網絡服務又如何呢?在德國,有家針對商務人士的社交網絡公司Xing.com,大概是全球唯一家股票上市的社交網絡公司,重點是他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穩定獲利。而收入的來源也很不可思議:直接跟用戶收取會員費。 一般來說,社交網絡的使用者都會花去大量時間泡在上面,而商務人士其實沒有這種時間,他們何以願意為了這樣的服務付費?筆者有幸認識的Xing.com高層告訴筆者,他們明白商務人士繁忙不願意花時間在線上,所以他們舉辦了大量的線下聚會活動來活絡用戶。 邏輯異常清晰:用戶付費在Xing.com上面刊登個人履歷當成廣告,以此獲取被人認識的機會,最後促成在實體商務社交活動場合中更進一步互動。這一點擊中了商務人士的需求,因為我們其實不信任純粹只發生網際網路上的人際互動,我們更信任線下活動搭建起來的關係。 這就是25歲與35歲的差異。隨著年紀增長,生活重心轉移,一切都變得「實」起來。只能聊天看照片乃至玩遊戲的與現實生活脫軌的網際網路服務,最後會被我們淡忘。我們並非離棄網路,而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我們期待網際網路的存在能與那些更重要的事情關聯上。 筆者的一位年輕朋友綽號阿物,曾經講了一句頗堪玩味的話。他說:「Web 2.0 缺少了Service 」。這也是Web 2.0 接下去要面對的挑戰,唯有加上了Service ,才能更多的跟人的食衣住行等實際生活發生關聯,才有機會從Service 當中營利。 ◎虛實整合很重要 筆者公司裡年僅27歲的產品副總裁從25歲創辦網站一直到把用戶數做到 1.4億,他對年輕用戶的需求及心態的把握,讓筆者嘆服也感慨。純虛擬的網路服務是年輕人的天下,而接近中年的人應該去做些貼近實體生活的事情。只有做自己生活體驗裡的事情,才能做得最好。 然而,這樣的世代觀點卻也給筆者另一個反思。網際網路身為一個產業,它是一個適合工作者久待的地方嗎?試想一下,兩個大學畢業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在車庫裡弄出一個網站,沒幾年就威脅到先前的老大哥。在這樣的產業工作,你的工作經驗有甚麼價值? 在網際網路產業裡,經驗沒有長期價值,它的快速變遷會一下子推翻很多東西。筆者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網路公司很少聘請顧問,也沒有甚麼顧問公司在做網際網路公司的生意。因為,如果兩個大學畢業生就可以威脅到老大哥,那要顧問做啥?顧問的經驗是沒用的。 而,原本年輕時就一直待在網路公司工作的人,年紀漸長就會開始有種困惑。論創意,越來越比不上年輕人。論經驗,純網路公司的工作經驗讓自己無法跨入實體產業,因為對於實體的東西不熟。要跳槽,實際上沒有多少網路公司可以讓你跳。 唯有同時經歷過實體與虛擬的兩種產業,才會是網際網路工作者最大的加值。筆者慶幸自己在2000年的時候就因為抱著想去傳統產業看看的想法,脫離了網際網路公司而進入電信產業去做行銷,一待五年。現在越來越覺得虛實整合很重要。這,或許也是跟年紀漸大有關吧。(文:黃紹麟)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