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9 11:14:03瀏覽1730|回應4|推薦64 | |
楊定一:一個念頭,身心自然溫柔寧靜宇宙不會犯錯。從這個角度一起看看──我們的生理架構為何而來? 我在《靜坐》提過一段話,「靜坐能將腦波頻率由處理複雜資訊時警覺而多思緒的γ和β波,減緩為放鬆而平靜意識狀態的α波;更深沉的冥想狀態,則可觀察到深度放鬆和深睡狀態下的θ和δ波。」 這段話其實有更深的意義,不只是拿科學證據來支持靜坐的重要性而已。 由靈性體驗人生,而非人來體驗靈性 我相信──我們倒不是人來體驗靈性,反而是靈性來體驗人生!這句話,不只是一種勵志的說法,鼓勵我們更重視人生的價值。而是同時表達──若不是我們身體的結構已經支持這樣的體驗,若不是有α波、相對應的副交感神經活化、和每個細胞基礎的生理代謝回應架構。意識,或說靈性,要從何體驗放鬆和平靜? 也許大家過去沒想過──我們進入超越、醒覺的狀態,也就是全部的你,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輕輕鬆鬆存在,就可以體會得到。換句話說,人類的生理架構其實配置了完整的神經線路,讓我們體會「全部的生命」的另一個層面,遠超過左腦和交感神經局限緊張的境界。而我們在最放鬆時,本身就處在愛、喜樂、平安的狀態,本來就可以體會到瞬間;甚至,體驗得到超越。這,其實是人類的基本配備。 這樣的狀態,既然早就內建了。那麼就不需要你努力去做到。真要談如何著手,或許更精確的說法是──少努力一點,少做一點,甚至不做。聽到不做、少做、少努力,我知道你很難相信。 我在《全部的你》提出「全部的生命」的概念。全部的生命其實是「在」的生命,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習慣於「做」、習慣於努力的外在生命。然而,外在生命的重要性並不是絕對,和廣闊的存在相較,說它「微不足道」都不為過。 從煩惱、極端與偏執中解脫 此外,我在書中也從人類這一物種在地球上的發展,回顧了現代人集體失衡、地球走向極端的演化性起因──左右腦的嚴重不均衡。偏重左腦,也就是過度偏重理性、思考。透過念頭一再地把我們帶回生存的恐懼,不敢不防範瞬間可能帶來的威脅,不斷地和瞬間所帶來的一切對抗,是我們生出煩惱的第一步。 既然如此,人要怎麼從煩惱、種種極端和偏執中解脫?怎麼體會全部的生命? 不用擔心,人腦的結構設計本來就允許我們超越、支持我們解脫。那麼,跳出煩惱習性所需要的一切工具,早就已經在你我之內。左腦是理性、邏輯、分別、概念;右腦則更貼近整體同時存在的觀念。要跳脫左腦的煩惱習性,完全不需要費勁而努力地從理性、邏輯、分別、概念著手,那不過又再次呼應了左腦的對立和對抗習性,不可能因此跳出它所造出的煩惱困境。然而,右腦所能感受到的「在」,卻始終沒有失去過。 煩惱中,只要輕輕問──這裡!現在!我,在哪?我,在嗎?你,在嗎? 就這麼簡單,一個念頭,喚醒從來沒有失落,只是被念頭和煩惱給遺忘了的「在」。 一個念頭,擠不下兩種概念。同樣的,一個瞬間,也沒有塞進兩套不同邏輯的空間。只要輕輕鬆鬆,讓「在」浮出來。一個瞬間,再一個瞬間,再一個瞬間。瞬間帶來的「在」,很自然地在瞬間與瞬間之間彌漫開來。費勁和煩惱也很自然地失去了立足空間。 不再與每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交戰 回到我一開始提的──我們倒不是人來體驗靈性,反而是靈性來體驗人生!明白自己最貼身的生理架構,一直在支持我們對全部生命的完整體驗,我們不再需要與自己每一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交戰,而是接受它、容納它。 甚至,歡迎它。臣服於每一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不再對抗。現在不舒服,就接納現在的不舒服。對於接納不舒服,那麼,就接納對於接納的不舒服。這麼接納下去,一種溫柔的寧靜會逐漸生起。身心的反彈自然減弱,甚至慢慢消逝。 我們安心在「這裡!現在!」,透過每一個細胞體驗「在」,體驗全部的生命。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211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