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定一:一個念頭,身心自然溫柔寧靜
2017/07/09 11:14:03瀏覽1730|回應4|推薦64

楊定一:一個念頭,身心自然溫柔寧靜

字體

  • 作者 : 楊定一
  •  
  •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宇宙不會犯錯。從這個角度一起看看──我們的生理架構為何而來?

2017楊定一一日工作坊,三人以上購票可享9折優惠>>

我在《靜坐》提過一段話,「靜坐能將腦波頻率由處理複雜資訊時警覺而多思緒的γ和β波,減緩為放鬆而平靜意識狀態的α波;更深沉的冥想狀態,則可觀察到深度放鬆和深睡狀態下的θ和δ波。」

這段話其實有更深的意義,不只是拿科學證據來支持靜坐的重要性而已。

由靈性體驗人生,而非人來體驗靈性

我相信──我們倒不是人來體驗靈性,反而是靈性來體驗人生!這句話,不只是一種勵志的說法,鼓勵我們更重視人生的價值。而是同時表達──若不是我們身體的結構已經支持這樣的體驗,若不是有α波、相對應的副交感神經活化、和每個細胞基礎的生理代謝回應架構。意識,或說靈性,要從何體驗放鬆和平靜?

也許大家過去沒想過──我們進入超越、醒覺的狀態,也就是全部的你,其實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輕輕鬆鬆存在,就可以體會得到。換句話說,人類的生理架構其實配置了完整的神經線路,讓我們體會「全部的生命」的另一個層面,遠超過左腦和交感神經局限緊張的境界。而我們在最放鬆時,本身就處在愛、喜樂、平安的狀態,本來就可以體會到瞬間;甚至,體驗得到超越。這,其實是人類的基本配備。

這樣的狀態,既然早就內建了。那麼就不需要你努力去做到。真要談如何著手,或許更精確的說法是──少努力一點,少做一點,甚至不做。聽到不做、少做、少努力,我知道你很難相信。

我在《全部的你》提出「全部的生命」的概念。全部的生命其實是「在」的生命,當然,也包括了我們習慣於「做」、習慣於努力的外在生命。然而,外在生命的重要性並不是絕對,和廣闊的存在相較,說它「微不足道」都不為過。

從煩惱、極端與偏執中解脫

此外,我在書中也從人類這一物種在地球上的發展,回顧了現代人集體失衡、地球走向極端的演化性起因──左右腦的嚴重不均衡。偏重左腦,也就是過度偏重理性、思考。透過念頭一再地把我們帶回生存的恐懼,不敢不防範瞬間可能帶來的威脅,不斷地和瞬間所帶來的一切對抗,是我們生出煩惱的第一步。

既然如此,人要怎麼從煩惱、種種極端和偏執中解脫?怎麼體會全部的生命?

不用擔心,人腦的結構設計本來就允許我們超越、支持我們解脫。那麼,跳出煩惱習性所需要的一切工具,早就已經在你我之內。左腦是理性、邏輯、分別、概念;右腦則更貼近整體同時存在的觀念。要跳脫左腦的煩惱習性,完全不需要費勁而努力地從理性、邏輯、分別、概念著手,那不過又再次呼應了左腦的對立和對抗習性,不可能因此跳出它所造出的煩惱困境。然而,右腦所能感受到的「在」,卻始終沒有失去過。

煩惱中,只要輕輕問──這裡!現在!我,在哪?我,在嗎?你,在嗎?

就這麼簡單,一個念頭,喚醒從來沒有失落,只是被念頭和煩惱給遺忘了的「在」。

一個念頭,擠不下兩種概念。同樣的,一個瞬間,也沒有塞進兩套不同邏輯的空間。只要輕輕鬆鬆,讓「在」浮出來。一個瞬間,再一個瞬間,再一個瞬間。瞬間帶來的「在」,很自然地在瞬間與瞬間之間彌漫開來。費勁和煩惱也很自然地失去了立足空間。

不再與每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交戰

回到我一開始提的──我們倒不是人來體驗靈性,反而是靈性來體驗人生!明白自己最貼身的生理架構,一直在支持我們對全部生命的完整體驗,我們不再需要與自己每一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交戰,而是接受它、容納它。

甚至,歡迎它。臣服於每一個瞬間的身心反應,不再對抗。現在不舒服,就接納現在的不舒服。對於接納不舒服,那麼,就接納對於接納的不舒服。這麼接納下去,一種溫柔的寧靜會逐漸生起。身心的反彈自然減弱,甚至慢慢消逝。

我們安心在「這裡!現在!」,透過每一個細胞體驗「在」,體驗全部的生命。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211期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lsecp&aid=106095676

 回應文章

苦行僧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
2018/01/12 21:18

由靈性體驗人生,身心靈齊修,

很不一樣的真體驗,多謝分享!^^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3 17:25
小姐,這樣的文字深奧難懂,有胡謅亂套的説法。
何若立即起身,定期足量運動,進食天然食材,居行保健持盈。
玄宇居(julsecp) 於 2017-08-04 23:20 回覆:

我對不確定之事  不輕易下結論 因為經驗值各異

 本文若用'心' 非用頭腦去看 可能就不至於深奧難懂了

當然 您的建議確是挺踏實合用的 謝謝喽

玄宇居(julsecp) 於 2018-01-05 21:55 回覆:

您的建議甚佳當然照單收下 另外想 冒昧請教 您的學問領域專長恐不是在腦神經學?

因為美國有位腦神經專家  有次突然腦中風 影響到文字語言與行動的日常功能 正因她的專業研究 在中風開始發作瞬間  她就認出疾病的狀況及途徑  因此在四顧無人時得以拚盡了餘力 撥電話給一位同事讓他警覺她出事而前來急救  痊癒後這位腦神經專家寫了一本書 描寫她在中風期間  失去左腦的功能只能感知右腦的運作時 在右腦感知到整體合一的狀態與心靈的美妙體會 我覺得是有呼應到本文的內容的   之前我有在網路上看到她癒後出書的報導  書譯名'奇蹟' 作者 Jill Bolte Taylor

(My Stroke of Insight-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您若有意參考看看  可能會有有趣的體悟   


玄宇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31 20:53

是的 ~ 

認識  珍愛自己 便有自信

也能尊重 體諒與包容他人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10 14:50

對周圍包容尊重

對自身喜悅滿足 

玄宇居(julsecp) 於 2017-07-31 20:54 回覆:

是的 ~ 

認識  珍愛自己 便有自信

也能尊重 體諒與包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