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語漢音學(一)
2010/08/21 15:46:32瀏覽1020|回應0|推薦8

台語漢音學(一)

台語漢音學

                            王峙淵 著

第一章 台語漢音的源流     二零零四年四月及九月撰於北台中

   第一節 台語的源流

一、「福佬話」原是「河洛話」

  黃河、洛水一帶流傳到福建、台灣的話,叫做「河洛話」。「福佬話」、「貉佬話」、「貉獠話」,都是後人的誤寫或貶稱。 

  「河洛話」的台語俗音是:「ㄏㄛ五」「ㄌㄛ二」「ㄨㄝ七」。

  「河洛話」的台語讀音是:「ㄏㄛ五」「ㄌɔㄍ八」「ㄏㄨㄚ七」。

 「福佬話」的台語讀音是:「ㄏɔㄍ四」「ㄌㄧㄠ五」「ㄏㄨㄚ七」。

    「貉獠話」的台語讀音是:「ㄏɔㄍ四」「ㄌㄧㄠ五」「ㄏㄨㄚ七」。

  按:「福」的台語讀音、俗音,都念「ㄏɔㄍ四」,不念「ㄏㄛ五」。「貉」的台語讀音有四:「ㄏɔㄍ八」、「万ㄝㄍ八」、「ㄌɔㄍ八」、「万ɔㄍ八」,都不唸「ㄏㄛ五」。「佬」和「獠」的台語讀音,都是「ㄌㄧㄠ五」,都不唸「ㄌɔㄍ八」或「ㄌㄛ二」。

二、河洛話→→閩南話→→台灣話。

  河洛話大約在元、明時代,因時局動亂而隨河洛人流傳到閩北、閩南;在明、清時代,因福建飢荒及反清復明而隨閩南人流傳到台灣。在閩南時,稱為河洛話;在台灣時,叫做閩南話。現在則因中華民國國語通行,而改稱台灣話;相對於國語而言,又稱為台語。

三、最早的台灣話,是原住民語。

  西晉永嘉之亂時(西元三一一年),匈奴劉聰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中原大亂,漢人大舉南遷,其遷至福建泉州者,有所謂衣冠八族:林、黃、陳、鄭、詹、丘、何、胡。唐代黃巢之亂時(西元八七八年),不少漢人遷至福建漳州。在明代,公元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一年,荷蘭佔據台灣時,台灣人口共五十幾萬人,原住民約五十萬人,漢人僅數千人。漳州人多住宜蘭,泉州人多住鹿港。

  公元一六六一至一六八三年,鄭氏東寧王朝統治台灣時,台灣人口將近六十萬人,漢人約二萬人。清初頒佈「遷界令」及「禁海令」,強制沿海居民內遷三十里,並嚴禁渡台。但窮人冒險渡台者仍多,而有「三留二死五回頭」的傳說、「渡台悲歌」的創作及「埋冤」(ㄉㄞ五ㄨㄢ一)的初名。到了乾隆二十五年解除禁令後,台灣人口開始急遽增加。嘉慶年間,移民台灣的漢人,已達二百萬人;光緒年間,則達二百五十萬人。

  原住民包含平埔人及山地人,他們住在台灣,已有五千到一萬年的歷史。漢人則在明清時代,才逐漸增多,可見原住民語,是最早的台灣話。

四、廣義的台語

  目前在台灣通行的語言,包含國語(原是北京話)、閩南語(原是河洛話)、客家語、原住民語,可說是廣義的台語。

  在廣義的台語中,以國語為最普遍,最通行,而且聲調優美,用詞文雅,是住在台灣各族群住民的共同語言。

  台灣的國語,源自大陸的國語;大陸的國語,源自滿清的官話。

  一九三二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正式指定以北平音為標準,做為中華民國的國語。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到台灣,台灣人開始普遍講國語。到今(二零零四)年,台灣的國語腔調,與大陸的國語腔調,由於時空及人種的因素,已經大大的不同。

五、閩南語的分佈  本節引自維基百科

(一)閩南語分佈於亞洲各地:

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東南亞華人地區。使用人數約四千九百萬人。

(二)閩南語分佈於台灣各地:

1.(偏)泉洲方言:彰化、雲林、台北、金門、台中、澎湖、台北、屏東、台東。

2.(偏)漳州方言:宜蘭、台南、雲林、南投、桃園、澎湖。

3.泉、漳混合方言:高雄、屏東。

六、台語有漢音俗音之別

  漢音是讀書之音,俗音是說話之音。例如:

白,漢音ㄅㄝㄍ八,俗音ㄅㄝ八,省去舌尖塞聲ㄍ。

山,漢音ㄙㄢ一,俗音ㄙㄥㄚ一。

黃,漢音ㄏɔㄥ五,俗音ㄥ五。

流,漢音ㄌㄧㄨ五,俗音ㄌㄠ五。

窮,漢音ㄍㄧɔㄥ五,俗音ㄍㄧㄥ五。

千,漢音ㄑㄝㄣ一,俗音ㄑ一ㄥ一。

目,漢音万ɔㄍ八,俗音万ㄚㄍ八。

一,漢音一ㄉ四,俗音ㄐㄧㄉ八。

層,漢音ㄐㄧㄥ五,俗音ㄗㄢ五。

樓,漢音ㄌㄧㄨ五,俗音ㄌㄠ五。

二,漢音ㄖ一七,俗音ㄋㄥ七。

三,漢音ㄙㄚㄇ一,俗音ㄙㄥㄚ一。

四,漢音ㄙㄨ三,俗音ㄒ一三。

五,漢音兀ㄥɔ二,俗音兀ɔ七。

六,漢音ㄌㄧɔㄍ八,俗音ㄌㄚㄍ八。

八,漢音ㄅㄚㄉ四,俗音ㄅㄝ四。

九,漢音ㄍ一ㄨ二,俗音ㄍㄚㄨ二。

十,漢音ㄒ一ㄅ八,俗音ㄗㄚㄅ八。

百,漢音ㄅㄝㄍ四,ㄅㄚ四。

圓,漢音兀ㄨㄢ五,ㄥ一五。

滿,漢音万ㄨㄢ二,俗音ㄇㄨㄚ二。

七、台語漢音或俗音多保存唐宋明漢音及周秦古音

  國民政府遷台以前,雖然教育不普遍,但全省各地有私塾的設立,教導學童識字、讀經,傳授標準的河洛音,保存了中國優雅的宋明時代的漢音。所教學的課本如:《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等。例如:

(一)東讀清平:唐宋漢音德紅切(端東一),周秦古音端東一,台語漢音讀地公一,都讀ㄉɔㄥ一。

(二)黃讀濁平:唐宋漢音胡光切(匣唐五),周秦古音匣唐五,台語漢音讀喜公五,都讀ㄏɔㄥ五。

(三)習讀入聲:唐宋漢音似入切(邪緝八),周秦古音心合四,台語漢音讀ㄒ一ㄅ八,都讀入聲。

(四)ㄈ古多讀ㄅ:飛、方、分、芳、縛、房。

(五)ㄓ古多讀ㄉ:知、張、豬、中、追、桌、竹、珍。

(六)ㄔ古多讀ㄊ:抽、丑、恥、敕。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fong&aid=434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