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快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2006/07/17 21:43:22瀏覽195|回應0|推薦3

快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安娜

要給孩子快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換句話說,孩子不變「壞」,也是很容易的事。

對於孩子而言,吃好、穿好、用好等等,都不如父母溫暖的言語、支持的擁抱、諒解的微笑,更能讓孩子感到滿足、快樂和幸福。

當孩子有了滿足、幸福感,他們就會喜歡自己、肯定自己;也會模仿父母,而學習做一個溫暖、懂得支持、願意諒解的人。

再換句話說,一個自我關係良好的人,他的人際關係也是良好的,他也較有韌性面對挫折、較有勇氣面對挑戰。

要讓孩子快樂,就要趁早開始,因為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影響、被感染。若是等到孩子已經累積了很多不滿、不信任、創傷之後再開始,父母就要以十倍、百倍的耐心、時間、精力,才能喚回親子關係的春天。不過,即使較晚開始,也遠勝於不開始 - 父母是沒有放棄孩子的權利的。

表現出很酷、毫不在意或是強烈反抗父母的孩子,內心幾乎都有一個渴求父母接納、關愛、肯定的「inner child」。

這個「內在兒童」若是自覺孤苦伶仃、生活在處處是壓力,又動則得咎的危境裡,就會醞釀出兩種強烈的情緒 - 悲傷與憤怒。

悲憤是可以化為力量的 - 向上提升的力量,也可能是向下沉淪的力量。可 惜,在現代社會中,多數的孩子都會藉著這股力量走向沉淪 - 例如,藉著自暴自棄來懲罰自己或是報復父母。

孩子出現自我懲罰的狀況,是因為父母不接受他、常否定他或羞辱他,因此他內化了父母的看法,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理應受到懲罰。

而報復父母,則是長期對父母的不滿,更是由於內心的傷痛,而失去了平衡  - 既然你們使我痛苦,我也要讓你們痛苦。

孩子會有不良的行為,都有起因,再加上孩子自己非理性的想法而造成,這個部份,日後會再談到。

讓孩子快樂,並不是溺愛孩子。對孩子是要管、要教、有時也要罰;不過,如何管、教、罰,才能達到目標,又不留後遺症,父母要謹慎、要三思 - 這也正是為人父母之不易和偉大之處啦。(待續)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tyang&aid=35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