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反隱雷達
2018/05/12 06:41:37瀏覽135|回應0|推薦1
(中國反隱雷達果真能反F-22?

這個嘛,古今中外的矛盾之爭,關鍵在於科技!

圖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248418
另參
【圖博館】中國   中國電戰機   紅旗-9S-400    武器如身?    F-22   《隱形技:無形戰爭》 《隱形飛機及其剋星》 中國導 )  

另附【新圖博館】紅旗-9S-400 
  (楨: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S-400綜合反隱身雷達系統
中國YLC-2三座標3D相控陣雷達作用距離300千米。
中國YLC-8A二座標2D米波遠程預警雷達
中國JY-27米波二座標2D遠程預警雷達
中國YLC-4座標2D遠程預警雷達
  S-400需有米波遠程預警雷達如VOSTOK-E才能反隱,但中國已有類似雷達如YLC-8A和JY-27(還有更新的SLC-7和JY-26、)只需整合在一起,就好比红旗-9的射程,只要仿美俄在彈體空氣力學、材料減重、增強火藥和引擎效率,便能由1-200增程到3-600公里!
  相關新聞
特朗普稱美軍2018.4.13“已完成”對敘軍三化武目標打擊:非常完美
俄:敘軍反擊美英法成功攔截71(發射103)枚巡航導彈  五角大樓堅稱彈無虛發
敘究竟攔截多少卻眾說紛紜  看看敘機場等轟炸前後對比圖吧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300成了擺設!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中國研發紅旗26反導導彈射高400公里將裝備055大驅2018-05-03新浪軍事
央視紅旗-26試射畫面

紅旗-19迄今唯一一張公開圖片

054A艦吊裝紅旗-16
055艦首批會否搭載紅旗-26還不得知
  據央視軍事頻道最新報導,近日西藏軍區某防空旅首次運用紅旗-16在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抗擊模擬巡航導彈,這也是陸軍防空兵首次在高海拔地域抗擊模擬巡航導彈的國產新型靶標。相比紅旗-9設計初衷以抗擊飛機目標為主,紅旗-16更多地被稱為“巡航導彈殺手”。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海軍很可能以選擇以紅旗-16為基礎,研發首款國產海基反導導彈紅旗-26。
  公開消息顯示,目前已有兩款國產反導導彈曝光。一款為紅旗-19陸基高空反導導彈,其作戰原理與“薩德”反導系統類似。紅旗-19以紅旗-9為基礎研製,具備抗擊中程以上射程彈道導彈的能力。
  有知名軍事自媒體分析稱,紅旗-19的性能遠優於“薩德”反導系統,在2013年、2014年的攔截試驗中,它成功再現當年標準-3艦空導彈擊落USA-193間諜衛星的情況,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對速度攔截模擬來襲洲際導彈的目標。
  曾有不少媒體和專家認為,紅旗-19除了陸基型號,也有海基型號。055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一直被認為會成為紅旗-19海基型號的發射平台。不過最新消息卻稱,海基反導是在紅旗-16基礎上研發的紅旗-26。
  最新型號紅旗-16B,已裝備國產054A。紅旗-16B有效射程達70公里,作戰目標為飛機、反艦導彈、戰術型空射導彈、直升機和無人機,最大飛行速度為4馬赫。紅旗-16B可能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燃料發動機,增加了主動導引頭。
  紅旗-26的研製比紅旗-19要晚一些,它的發動機採用高質量雙脈衝發動機,通過雙脈衝的能量管理顯著改善導彈的末端機動能力和攻擊範圍。美國標準-3導彈第三級發動機採用的也是雙脈衝發動機,紅旗-26確實是類似標準-3,紅旗-26最大射高超過400公里,戰鬥部為動能攔截器(KKV),採用主動雷達和紅外成像複合制導,具有在大氣層邊緣,甚至大氣層外高層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能力。紅旗-26目前比較確定的發射平台就是055艦。不過僅從其彈體長度來看,052D的垂發系統也能裝下。
  回應
 有知名軍事自媒體分析稱,紅旗-19導彈的性能遠優於“薩德”反導系統!遠優於,這個牛皮我給滿分啊!我就納悶了,中國在導彈方面的造詣已經領先全球最少一代了,還買S400幹嘛!
5月3日12:53贊947回复
 怎麼這麼多軍盲在這瞎發言,中國買S400是因為國內已經裝備了大量的S300,因為目前S400的雷達車、指揮車可以直接指揮S300的發射車和導彈,等於是只需要帶一隊野戰防空級別的四輛最小編組,就可以給整個營的S300做升級。花小錢辦大事。而紅旗9技術不同源,沒法指揮S300。就算比別人領先也要把S400買回來拆開看看,必須盡可能的時刻掌控敵人的一切信息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03/doc-ifzfkmth7979840.shtml

中國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中國電科38所DBF體制305A三坐標米波雷達
  隱身飛機主要是針對0.2GHZ至29GHZ波段,受隱身原理的限制,隱身飛機難以做到針對米波隱身,反輻射導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對其進行打擊。例如在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美軍F-117A據說就是先被特工偵查其起飛後,報告給塞爾維亞軍方,賽軍方適時開機一部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發現目標後將數據傳給防空導彈,最後將其擊落。而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諸多敘軍先進雷達都被美軍的防輻射導彈摧毀,只有一部米波雷達還在頑強工作。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戰鬥機的隱身技術不僅僅包含對戰鬥機表面結構和材料的雷達隱身設計,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隱身設計方向——射頻隱身,值得反隱身武器加以應對。
  射頻隱身是指機載雷達、通信導航識別、數據鍊和電子戰等機載電子設備抵禦射頻無源探測、跟踪和識別,以減少射頻無源探測系統的作用距離及跟踪制導精度的隱身技術。目前,美國已經全面掌握了各類機載電子設備輻射能量的自適應控制技術、射頻隱身波形設計等射頻隱身技術,並且為新一代的主戰飛機配備了射頻隱身性能良好的機載電子設備,簡單講,例如美軍F-22和F-35採用綜合射頻技術,可以在作戰中保持“絕對靜默”飛行狀態,常規反隱身武器是無法對其有快速反應的,必須使用新的技術才能夠加以製衡,實際上,我國38所(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吳劍旗團隊經過多年苦心研究,其DBF體制三坐標米波雷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一些公開刊物上描述稱,“該雷達針對的主要是五代隱形戰鬥機,這種戰機具有超低雷達反射面積、超音速巡航、超高機動性的特性”。
中國電科14所JY26三坐標米波雷達
  無獨有偶,作為38所的老對手,14所(南京雷達技術研究所)也研製成功了多型同樣機制的三坐標米波雷達,據資料稱,其研製的米波三坐標雷達共6個模塊,有兩個天線,一個天線座,一台電子設備,兩個大功率電源車共6個運輸單元,適合於公路、鐵路、船舶、飛機等方式運輸。戰時兩個天線快速拼接在天線座車上,形成高約20米,寬約16米共有600個有源米波相控陣天線單元,1小時內可以完成架設/撤收。所有的數字回波信號通過光纖送至設備艙工作站進行複雜的算法處理,可抗5台干擾機同時發射干擾信號,最遠能發現550公里的非隱身目標。雷達轉動時最大發現目標數112個,不轉動時發現最大目標數42個。
  該文稱,普通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的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會急劇擴大到0.4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280到383公里,即使保守計算,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雷達截面積為0.1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也為280到383公里,這充分說明了現代化米波雷達對雷達截面積並不敏感,已經足夠滿足雷達對隱身目標遠程預警的需要。並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米波雷達分辨率不高,測高精度不足,無法探測超低空目標都得到了解決,據稱,其精度已能識別兩架以超音速編隊巡航的F-22A戰機。除了可以識別隱身目標外,該雷達還可以為反戰術導彈提供預警,可發現700公里外70公里高的彈道目標,能提供120秒的預警時間,最後,該型雷達還可以對細微的射頻隱身進行信號截獲,並與某型被動式反隱身探測裝置相結合,達到在遠距離定位B-2A和F-22戰機的效果。(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回應
赤裸裸的洩密。
很明顯是故意洩密,而做到震懾作用.而且探測距離還有保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rmye2273628.shtml

中國雷達超強抗干擾絕技曝光美電子戰機再休想壓制
△本周在亚洲防务展上展出的SLC-7雷达

△美國的上一代電子戰飛機EA-6B曾壓制我國雷達,美國即便用更新的EA-18G也很難重現當年得情景
  今天(2018-04-22)是中國雷達兵成立68週年的日子,發展至今,這個兵種已成為我國國土防空反導的骨幹力量。
  在現代戰爭中,可以感知戰場的雷達裝備變得越來越重要,少了它幾乎可以說仗也不用打了。我國防空雷達部隊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挫折,例如台海危機期間,我國沿海的雷達就曾被美國電子戰飛機嚴重干擾。
  隨著近年來我國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類似被干擾的畫面將不可能再出現。近日,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亮相亞洲防務展,廠商介紹該雷達抗干擾性能時罕見的用了“超級”這樣的自信字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款雷達。
  SLC-7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工作在L波段,採用數字相控陣體制,具備二維相位掃描與方位機械掃描能力。這個波段依然具備探測隱身目標的潛力,並且更容易實現高探測精度,因此多用途性能突出。
  雷達在設計過程中就從反隱身氣動目標、反臨近空間以及彈道導彈目標出發,採用多項成熟技術,作用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雷達陣面採用單車運輸方式,架設、收時間短,機動性強。
  SLC-7具備遠程防空反導預警、目標指示、跟踪引導的功能,作戰對象包括隱身飛機、常規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戰術導彈、臨近空間目標等等。此外,雷達甚至能夠定位火砲和火箭彈目標,其用途之廣泛遠超其它許多同類雷達。
△中國電科14所的SLC-7(右側)與YLC-8B一起亮相2016年珠海航展
  2016年,SLC-7曾以實物亮相珠海航展,但與它一同展出的雷達包括被曾在東北跟蹤過F-22戰機的YLC-8B型雷達,因此它引發的反響遠不及後者。但就整體性能而言,SLC-7在綜合性能並不遜色於YLC-8B,當然兩款雷達波段不同,執行任務的側重點自然會有所不同。而SLC-7憑藉波段特性,能實現的多用途性能更加出色。
  珠海航展期間,或許是出於宣傳需要,SLC-7在亮相時的宣傳重點似乎也是“反隱身”。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為0.05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為450公里。從這個資料看,SLC-7的反隱身能力的確算的上出色。
  △F-22等隱身武器對我國的國土防空威脅巨大,我國研發預警探測雷達都會考慮反隱身需求
  但就反隱身而言,相比YLC-8B這類UHF波段雷達,以及VHF波段的先天優勢,要說SLC-7的主要賣點是反隱身還是有點“勉強”。
  應該說,多用途才是SLC-7的“撒手鐧”,而反導性能或許更是其中的重點。在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在展出材料中將以色列的“綠松”列為SLC-7雷達的對標產品,稱其整體性能優於“綠松”系列的最新型號。
  “綠松”是全球反導雷達的標杆產品,印度、韓國這些對彈道導彈防禦極其敏感的國家都選擇購買這個型號用於導彈跟蹤、制導。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國家都號稱能夠制造反導攔截彈、電子技術先進,可偏偏就搞不出反導雷達,這也從側面反應此類產品研發的複雜性。
△以色列的“綠松”反導雷達
  中國電科選擇以“綠松”作為SLC-7對標產品應該並非偶然,據簡氏防務的報導,SLC-7對雷達反射面積0.01平方米的彈道導彈目標探測距離為300千米,這應該是穩定跟蹤、探測概率達90%下的數字,實際探測距離會更遠。就資料而言,可圈可點。
  當然,SLC-7的性能並僅僅體現在生硬的指標上。因為雷達的重要性,現代戰場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對對方的雷達進行幹擾。例如,美國最近在打擊敘利亞時,B-1B轟炸機就會有電子戰飛機隨行,這一方面是為了自衛,另一方面則是乾擾對方雷達。探測巡航導彈本來就困難,如果雷達的抗幹擾性能不好,那面對美國人的攻勢將沒有任何招架能力。
  據中國電科14所介紹,SLC-7抗幹擾能力極其出色。其在採用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體制的同時,運用了“超級”智慧抗幹擾技術,具有乾擾偵收、分析、分類和乾擾自適應抑制功能。雷達在工作的同時偵查幹擾信號進行分析,自動提取乾擾特徵,通過與乾擾特徵庫比對完成乾擾分類識別處理。根據幹擾分類識別成果,自適應選取響應的抗幹擾措施完成對乾擾源的抑制。
  可以說,SLC-7絕對是一款低調、奢華的頂級雷達產品。而它擁有智能化的抗幹擾能力顯然不會是個案,我國當前快速列裝的新一代雷達系統應該都會具備類似能力。如此,我國的雷達探測網絡在應對強敵時將更有把握,輕易被幹擾也將永遠的成為歷史。
△我國已經建成強大、成體系的預警探測網路,SLC-7若服役將有自己的明確定位
  單就SLC-7雷達而言,如果出口的話完全可以作為中等國家防空反導預警的骨幹力量。而在解放軍,在擁有完整預警體系的情況下,它的使用將更加靈活,可以最限度的發揮出自己的潛力。(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先解決晶片問題吧...
 軍用晶片全是國產的。你黴爹啥時候成大善人了,還供應晶片給對手的軍隊?軍用產品美國都禁運幾十年了。軍用晶片不用像民用晶片性能好,主要是要穩定。舉個例子,f22的處理器水準有多高?386而已。
 FE-18電戰機在南海被壓制,就已經體現了我軍電子戰的強大能力。
 求求你別BB了,先把晶片做好再說擺脫老美壓制好嗎?!
 最近配合美帝的貿易戰,一群內奸又沉渣蜂起配合鼓譟。請大家擦亮眼睛將其一一記錄在案。一旦有事,積極檢舉揭發,徹底整肅!
 到正格的時候可別學了中興通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nefki0338868.shtml
  相關新聞
核心技術並非中興軟肋 重壓之下中國科技未來可期
轉機?美商務部同意中興提交新證據
中興:正採取措施以遵守美國拒絕令
日本經濟新聞:美國封殺中興華為,背後是怕被赶超的焦躁
美國專業協會:5G進度中國第一,但美國會贏得比賽
俄媒:中國已在5G領域搶占先機
專家:美製裁中興不會阻礙反而倒逼中國高技術快速發展步伐
習近平: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中國戰機導彈不會因美禁運芯片趴窩  自給率已達70%  2018-04-23新浪军事
  最近中興公司被美國政府禁售電子元器件,在國內外引發了軒然大波,一時之間,中國高科技產品的“芯片之痛”徹底暴露出來了。很多人由此產生了悲觀情緒,甚至認為,美國如果對中國實施徹底的芯片禁運,中國飛機導彈就得全部趴窩?真是這樣嗎?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當然認清自己的短板,奮發圖強,迎頭趕上是好事,但妄自菲薄就沒有必要了。中國芯片技術是比較薄弱,但並不是不能自產,特別是國產武器,早已經用上了70%國產的芯片。...
  回應
剩下30%是最關鍵的,戰時咋辦?
你沒仔細看文章麼剩下的是採購大規模的成本低廉的不用非要自己全造!戰時被封鎖就自己自足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3/doc-ifzqvvrz9546509.shtml

傳大陸研發匿蹤超材料 材質類似積體電路2018-04-25中央社 
據報導,中國大陸正為非匿蹤戰機,研發一種可以逃避雷達探測的匿蹤材料。
英文南華早報今天在報導中指出,如果成功,這種技術將可立即提升大陸非匿蹤戰機的戰鬥力,令戰機在戰鬥中擁有優勢。
據報導,這種技術涉及超材料的利用,這種材料類似積體電路,是一幅微小結構的外層,它可以令電波照射到戰機表面後出現異常反彈,從而製造出一種假象或是減少雷達的回波,以協助戰機達到匿蹤效果。
報導指出,江蘇南京大學一個專門研究毫米波的實驗室正在進行這項研究,並在瀋陽一處重要戰機生產基地進行測試。
據說,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也有類似研究,目的是為非匿蹤戰機覆蓋上一層可以躲避雷達的外罩,但至今還沒有報導提及美方廣泛應用這超材料技術。
根據網上資料,目前大陸已列裝的殲20為匿蹤戰機,另一款匿蹤戰機是仍在測試的殲31。
此外,早前有專家說,大陸另一款戰機殲10C也具有匿蹤功能;與殲20不同的是,這款戰機的匿蹤方法是吸收電波後,令電波無法產生回波。
但專家的上述分析尚待官方證實。至於大陸其他三代戰機如殲11、殲15和殲16等,都是非匿蹤機。
一般而言,超材料指的是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是自然界沒有的;超材料擁有一些特別性質,比如讓光、電磁波改變它們的固有性質。

評論稱S-400導彈反隱能力堪憂 建議中國不用買2013-11-17環球網
    日前,有俄羅斯媒體報道,在重返亞洲”戰略的指引下,美軍頻繁在衝繩、關島等基地部署F-22A隱形戰鬥機,中國現有防空係統無法進行攔截,所以中國有意購買S400防空導彈。
  但事實究竟如何,中國真的需要S400 導彈嗎?現在普遍有一種輿論認為,S400 導彈係統具備了反隱身作戰能力,但實際上它指的只是S400 武器係統配備可以交聯的無源雷達係統。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F-22A戰鬥機的迎頭RCS 值在0.001㎡的水平,這意味著原本對于普通三代機可以達到300 公裏探測距離的雷達,對于F-22A 迎頭只有30~40 公裏的探測距離。實際上,在這個距離已經沒有什麼作戰價值。
  現代防空係統的核心傳感器基于雷達,而雷達技術卻沒有本質性飛躍。因此,在沒有性能更加優良的其他類型傳感器的條件下,防空係統的反隱身能力依然是世界各國普遍遇到的難題,美俄也不例外。那麼,中國真的需要S400 嗎?首先,S400 實際上只是S300 的升級版,其本身性能有被誇大的嫌疑。
  其次,中國的國防實力已今非昔比,且在防空導彈的研制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俄最終決定是否向中國提供S400 導彈之前,中國也可能會找到其他更好的選擇。最後,S400 的反隱身作戰能力較之S300 並未有顯著提高。因此,中國真的需要S400 嗎?相信大家會有自己的答案。
  回應
(楨:因F-22等隱形戰機不可能在沒有引導下發動攻擊、不管靠自己或預警機、總會發出信息,故反F-22等要結合:預警200/500/2000/3000等預警機、紅旗-9等3D相控雷達、各式米波D預警雷達、和中國版維拉反隱身雷達!)
中華神盾艦終極改版現身?或達7000噸載2架直20 2018-04-26新浪軍事
052D改進型導彈驅逐艦疑似亮相。圖中下方為052D型,上方艦身更長的為052D改進型。
  近日,包括知名論壇“浩漢防務”在內的數家國內軍事論壇發布東部某大型軍工船廠最新照片,除了有2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2艘052D型6000噸級神盾驅逐艦在建之外,至少一艘新的導彈驅逐艦已逐漸成形。新艦明顯比052D型艦更長,但卻比055型驅逐艦要短,可能已有4艘下單。有資深軍迷研判,這是052D型的“終極改進型”,其不但進一步增加了噸位,而且很可能會換下052D型艦後部的米波反隱身雷達八木天線,換上新型單面旋轉相控陣雷達。

軍迷的055艦旋轉相控陣雷達

052C/D八木天線米波雷達
055艦安裝了米波相控陣雷達。
  此前,052C/D一直裝備的八木天線米波雷達可能會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有可能是傳聞已久的國產“小盾”雷達,也就是單面(或雙面)旋轉的新型相控陣雷達。不過,從中國海軍對反隱身飛機的重視度來看,這款新雷達預計可能會與055型驅逐艦機庫上方安裝的米波相控陣雷達一樣,主要目的也是加強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26/doc-ifztkpin2866633.shtml
055艦為何不裝備米波雷達換兩款相控陣探測隱身目標2017.02.20新浪軍事
被軍迷戲稱為“晾衣架”,伴隨中國海軍三代驅逐艦的517系列米波雷達,最新的055型將不再裝備這種歷史悠久的“古董”雷達,顯示其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將完全依賴346A型S波段遠程相控陣雷達和新型X波段相控陣火控雷達組成,不再需要額外的遠程警戒雷達。(楨:?) 
055艦橋裝備大型米波雷達天線 可探測隱身目標2017-06-28新浪軍事
  有關055艦,之前已經有許多文章探討過其相關的配置,關於其裝備的346B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一體化桅杆和通用集成天線、新一代的大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乃至雙直升機機庫、H/PJ-45型單管130毫米艦炮、H/PJ-11型11管30毫米近程反導艦炮系統、HHQ-9B遠程艦空導彈、YJ-18A艦艦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HQ-10型近程艦空導彈等武器系統也都有過不少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隨著該艦全貌的公佈,外界得以進一步了解055型艦先進的電子系統配置情況。除了傳統的346B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大家已經在“水泥055”上看習慣了的一體化桅杆,055艦在舷側前後艦橋上都各有一塊大型的突出天線。這是此前任何055的想像圖和模型中所未見的。根據筆者的推測,這應該是新一代的大型共形米波雷達天線陣。該型雷達主要的用途是取代此前裝備於052C/D上的517B型米波警戒雷達,用於遠程防空警戒任務,並具備一定程度的反隱身能力。由於使用了共形米波天線陣,該型雷達的抗干擾能力、精確性、電磁兼容性、可靠性和操作性都比517B型雷達有了巨大的提升。
  如此一來,加上外界此前所致的346B型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通用集成天線,055艦實現3套陣面、4種波段的強大探測能力,實現了從UHF波段到X波段的全覆蓋。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8/doc-ifyhmtrw4309433.shtml

最令美國隱身戰機害怕的中國五大雷達系統  (2009-10-22)   
 
兩軍對陣,首重察敵。及早發現來犯的F/A-22是消滅它的前提,先看看我們有哪些手段可有效探測到它。  
   超視距雷達 
    超視距雷達就是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射或電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探測地平線以下目標的雷達,又稱超地平線雷達。
    超視距雷達有兩種基本類型:利用電離層對短波的反射效應使電波傳播到遠方的雷達,稱爲天波超視距雷達;利用長波、中波和短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效應使電波沿曲線傳播的雷達,稱爲地波超視距雷達。天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爲1000~4000公裏。地波超視距雷達的作用距離較短,但它能監視天波超視距雷達不能覆蓋的區域。
   超視距雷達工作在P波段(米波),工作波長爲10~60米,飛機等隱身武器系統主要對抗頻率爲0.2~29GHz的厘米波雷達,對米波幾乎沒有作用。當雷達波束的波長接近于飛機的構件尺寸時,這些構件就像天線一樣,開始吸收並反射無線電波。當雷達波長達到“天線”尺寸的兩倍時,其效果更佳。隱身飛機的尺寸與超視距雷達的波長相近,因此很容易被這種雷達發現。同時,天波雷達的雷達波是經過電離層反射後從上方照射到飛行器上的,因此它是探測隱身武器的有力工具。國外試驗表明,超視距雷達可以發現2800千米外、飛行高度150~7500米、雷達反射截面爲0.1~0.3平方米的目標。采用了相控陣技術的超視距雷達,能在1500公裏處探測到像-2隱身轟炸機這樣的目標。
 超視距雷達在使用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只能獲得目標的方位和距離信息,很難獲得仰角信息;測量精度低、分辨率差;電波通道不穩定,幹擾因素多,氣候變化、北極光和太陽黑子直接影響天波超視距雷達的性能,甚至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在中波、短波波段,頻譜擁擠,帶寬窄,互相幹擾嚴重。此外,超視距雷達系統龐大,雷達站內還配建諸如電離層監測站和氣象站等支援設施。爲了提高超視距雷達的效能,需要進一步增強系統對環境的自適應能力和抗幹擾能力。
 《中國國防報》報道:美軍已研制成功一種海軍用的小型可機動戰術超視距雷達,另一種艦載超視距反隱形雷達也在研制中。這兩種雷達都在米波段工作。澳大利亞的“金達裏”超視距雷達現已能探測到美國的隱形飛機。
 哈軍工網站介紹:我國于1990年建成了我國第一個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站,成功地探測和跟蹤了超視距艦船和飛機目標,其技術指標達到了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在,海軍已決定將新體制雷達列入部隊裝備。
   863計劃15年成就展:海洋環境監測高頻地波雷達,研制了兩套作用距離 200km的中程高頻地波雷達,可以監測海風場、浪高、流場等海表面動力要素及低速移動目標。雷達測流距離在白天超過 200 km,夜間也達到 150km。實現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掃描。小型相控陣天線一發八收和收發共用技術、用多重信號分類和最小方差兩種算法實現雷達回波到達方向的超分辨率掃描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公開展示過的JY-27全固態米波遠程監視雷達,測量精度150米,對目標的探測距離爲330公裏,可在10秒內處理128 個目標,能夠較爲有效地探測隱身目標,並能抗反輻射導彈攻擊(因爲天線尺寸原因,目前現役的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很難覆蓋米波波段)。有可靠性高、維護性好等特點。
   國産YLC-4遠程警戒雷達(摘自廠家官方網站),YLC-4雷達是一部P波段全固態、全相參兩坐標遠程警戒雷達,主要擔負遠程警戒任務,可以綜合四部其他雷達的情報,雷達終端數據容量大,其情報和狀態可入網,實現遙控和遙測。當配有測高雷達時,能兼負引導任務,爲空中交通管制提供目標數據。該雷達探測距離遠,可靠性高,易于維修,是防空雷達網中的一部骨幹雷達。
   中國海軍艦艇上普遍裝備517型“八木天線陣”對空/對海遠程預警雷達。該雷達工作在米波段,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能在極其複雜的電子環境下工作,搜索距離爲180公裏(一說350公裏),能探測隱身目標。
  綜合以上的資料,可以斷定,我軍已裝備超視距雷達和米波雷達,性能先進,能探測到300千米外的F/A-22,可提供遠程預警。軍艦上的米波雷達可將預警距離向外海大大延伸。我軍十分重視防空雷達與C3I的聯網。不足之處,一是分辨力太差(1°的視角在300km距離上的寬度約5km),難以偵知敵機的數量、類型,只能預警,不能識別;二是不能偵知目標高度,難以引導精確制導武器攻擊;三是效能可能受環境因素影響;四是系統龐大。 
  大型相控陣雷達 
    大型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遠,對隱身目標縱然打個折扣,仍有可觀的探測能力。在海灣戰爭中,部署在沙特的法制“獵鷹”雷達曾多次發現20千米以外的F- 117A,英國一艘導彈驅逐艦上的L波段T-1022型雙向對空搜索雷達在80~100千米範圍內也發現過F-117A。相控陣雷達的精度較高,能爲防空導彈提供制導。
    我國在大型相控陣雷達方面頗有建樹,部分陸基相控陣雷達出口中亞和東南亞。以下是兩種公開展出過的中國陸基相控陣雷達資料: 
 LSS-1高機動低空戰術雷達 采用了相控陣天線,性能先進,對RCS=2平米的目標最大發現距離達到300公裏,可靠性高,撤收架設時間短。
 YLC-2機動式固態三坐標相控陣雷達 用于引導和監視,采用主被動電子掃面天線陣列,數字化的信號處理系統,L波段,天線尺寸7×9米,放大系數38d,轉動速度3-6rpm。對RCS=2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爲 300公裏;能發現低空飛行的目標,有良好的跟蹤功能,性能與國外同類産品相當。可同時跟蹤100批目標,跟蹤距離200公裏,清晰度小于200米、水平角誤差小于3.2°,俯仰角誤差小于2.5°。峰值功率85kw,平均功率5.5kw。
   我國建造的防空驅逐艦裝備了自行研制的平板式相控陣雷達,據稱對一般戰鬥機的搜索距離達450千米以上。
   估計我國大型相控陣雷達對F/A-22的發現距離可達100~200km,但可能也存在遠距離精度不夠高的問題。
    多基地雷達 
   這種雷達將發射機和接收機分置在兩個站址或多個站址上,包括地面上、空中平臺上和衛星上。因爲隱形飛行器的隱形重點在于減小鼻錐方向左右45度範圍內的雷達截面積,而飛行器上頂部的隱形措施則較少,因此,將探測系統安裝在空中平臺上或衛星上,進行俯視探測,可提高探測低空突防目標的能力。多基地雷達還可充分利用隱形飛行器散射雷達波信號的空間特征,接收隱形飛行器的側向或前向散射雷達波信號,達到探測隱形飛行器的目的。理論和實踐證明,當目標散射角大于 130度時,目標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會明顯增加。另外,多基地雷達系統還利用隱形目標偏轉的雷達反射波束效應,使設在遠離發射機的機動接收機接收到被目標偏轉的雷達回波。
   沒有找到關于我國軍用多基地雷達的報道,但在863計劃15年成就展中介紹了一種海洋環境監測高頻地波雷達:
   研制了兩套作用距離200km的中程高頻地波雷達,可以監測海風場、浪高、流場等海表面動力要素及低速移動目標。雷達測流距離在白天超過200km,夜間也達到150km。實現了角分辨率2.5°的方位超分辨率掃描。小型相控陣天線一發八收和收發共用技術、用多重信號分類和最小方差兩種算法實現雷達回波到達方向的超分辨率掃描技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已在浙江舟山群島試運行一年,整體性能已達到國外同類雷達90年代後期先進水平,于2000年12月中旬,通過國家科技部專家組驗收,成爲863計劃海洋領域的標志性成果。
  可見我國多基地雷達的研究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令人欣喜。
 超視距雷達的探測距離遠,但無法測得目標的高度,如果運用多基地雷達技術,在衛星上布置雷達接收機和天線,綜合衛星站與地面站測得的目標距離數據,就可算出目標的高度。只要精度在1km內,就足以引導主動雷達或紅外末制導導彈攻擊。
   地基雷達具有功率大、探測距離遠的優勢,發展多基地模式勢在必行,難點是需要較大的防禦縱深。在面向海洋的方向,可在海島上,或艦船上布置雷達接收機。可將民船改裝成接收基地,很多民船也裝有雷達。由于接收機不輻射電磁波,接收基地不易被發現。孤懸外海的接收基地雖然難以得到防空保護,但還可以通過僞裝、機動來與敵周旋,使敵防不勝防。 
  預警機和機載相控陣雷達 
   綜合媒體消息,中國正在研制的預警機有兩種,一種是運八背鰭式(俗稱“平衡木”),類似瑞典“百眼巨人”預警機;另一種是伊爾-76大圓盤型,外界稱“空警2000”。據分析這兩種預警機都采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
  瑞典“百眼巨人”預警機的性能指標: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達600公裏,能同時跟蹤300個目標;在6000米高度上,對大型空中目標的有效作用距離爲450公裏,對雷達反射截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低空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爲 300公裏。但是,“百眼巨人”雷達對目標不測定其仰角或高度,屬二坐標體制。
   估計“運八平衡木”的性能與“百眼巨人”相當,那麽對F/A-22的探測距離不小于170km。估計“空警2000”應采用了三坐標相控陣雷達,性能更好。如此看來我軍預警機能夠在比較遠的距離上精確探測到F/A-22的位置。
  通過研制預警機,我國已基本掌握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但是應用到戰鬥機上還有困難。專家介紹,目前還存在三大問題:(1)制造成本太高,是美國同類産品的5~8倍;(2)機載大功率直流電源沒解決;(3)發熱量大,冷卻問題沒解決。專家估計,我國要研制出APG- 77級別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要到2010年以後。筆者認爲如能在2012年以前,即F/A-22全部按計劃服役的時候,達到APG-77的水平就值得慶祝了機都要依賴預警機引導才能對抗F/A-22,爲此必須實現預警機與戰鬥機的戰場信息共享,使戰鬥機能憑借預警機提供的目標數據爲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即便是預警機,在探測距離上對F/A-22也不占優勢,至少目前是這樣。在200km外,預警機可能發現不了F/A- 22,但F/A-22肯定能發現預警機。好在未來5年內F/A-22都不會帶遠程空空導彈,無法從100km 外攻擊預警機。美國海軍對遠程空空導彈非常感興趣,提出導彈射程至少要達到100海裏,約185km,美國“雷神”公司正試圖改進ERAAM+導彈(采用液體沖壓火箭發動機的遠程空空導彈,性能與歐洲的“流星”相近)以適應美國海軍的要求。如果美軍裝備了遠程空空導彈,那將對預警機構成很大的威脅。
     機載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IRST) 
    上世紀八十年代,Su-27戰鬥機率先裝備IRST,其對戰鬥機目標迎頭最大探測距離40km,尾追最大探測距離100km。經過二十年的發展,IRST 的性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稱,歐洲“臺風”戰鬥機裝備的IRST“能夠在145km遠的距離上探測到極其細微的溫度差別”。F-22在發動機噴口附近采取了紅外隱身措施,但是對機體蒙皮與大氣摩擦産生的溫度升高和熱輻射沒有很好的抑制辦法。F/A-22如果超音速巡航,機首蒙皮溫度必然較高,更容易被 IRST發現。更妙的是,IRST完全工作在被動狀態,F/A-22即使被IRST跟蹤也不會察覺。IRST不能測距,較近距離可用激光測距機,遠距離就只能估計了。好在引導空空導彈攻擊不需要精確知道目標距離,只要估計目標在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就夠了。IRST的主要不足是受能見度的影響大。萬米以上高空的能見度通常很好,非常適合IRST工作。如果F-22爲隱身被迫進入中低空,它很可能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中低空的大氣密度較大,因此飛行阻力較大),且容易遭對手居高臨下攻擊。因此,IRST實爲追蹤F/A-22的利器。
   IRST的另一大優點是目標分辨率大大優于雷達,可作爲遠距離敵我識別的手段,這對戰鬥機來說非常有用。
  IRST的體積較小(相對雷達來說),適合裝在尾錐內,使戰鬥機擁有後視後射能力。
    至今尚未見到國産IRST的公開報道。已公開的國産“藍天”前視紅外吊艙的性能與國外同類産品的差距還很大,看來還需努力。如果我國戰鬥機能裝上先進的 IRST,探測距離比Su-27裝備的IRST提高一倍,就有了與F-22對抗的本錢,預計在幾年之內是有可能實現的。 
   其它 
    其它常提到的反隱身技術還有無源雷達、超寬帶雷達、激光雷達等。估計無源雷達的作用距離較近,比較適合陸基防空,而超寬帶雷達和激光雷達只見到原理介紹,不知實用性如何,因此這幾種技術暫且不提。
   綜上所述,我國在超視距雷達、大型相控陣雷達、多基地雷達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預警機即將或已經投入實用,在雷達信息聯網、防空C4I系統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完全有能力在較遠距離發現F/A-22,及時部署反擊。未來需要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等方面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要實現防空信息共享,相關作戰單位必須能在同一坐標系內精確定位,因此我國建設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還應發展一些其它定位手段備用,以防衛星定位系統被幹擾失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0f32b0100fh2f.html?tj=1

媒體稱中國正在主要防空部隊部署反隱身雷達 2012-10-22 世界報 

資料圖:利用諧振雷達可探測隱身飛行器

  中國新雷達可破隱身術

  在科索沃戰爭中,南斯拉夫軍隊依靠捷克“維拉”雷達的上一代産品——“達瑪拉”雷達系統的幫助,擊落美國空軍的F-117隱形戰鬥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已研制出能追蹤美國F-22隱形戰鬥機等機型的最新型雷達。這款雷達的型號名稱是“DWL002被動探測雷達”,最遠偵測距離達500公裏。媒體說,中國于2009年研制出這種雷達,目前正在全國主要防空部隊將這一設備投入實戰部署。

  按照工作原理來看,中國的這款新型雷達與捷克的維拉系統基本類似,發現距離與維拉系統的450公裏也基本相當。維拉系統可以發現跟蹤最遠450公裏內的200個目標,因此,中國的DWL002也應該具有相同的能力。

  相關資料:F-22“克星”震撼亮相

  根據中國一些權威軍事媒體的報道,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是一種能對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標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的電子情報偵測系統,作爲無源三維防空雷達使用,作用距離可達500公裏左右。據稱,中國用來測試DWL002對敵方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的模擬目標,是近年來剛剛露面的雷達反射截面小于0.01平方米的“暗劍”無人隱身試驗機。根據有關資料,這種探測系統可以精確識別和判定空中隱身目標的位置特性,基本可以配合中國防空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作戰使用。該系統不僅具有優越的反隱身性能,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輻射任何電磁波,因此可免遭敵方電子幹擾和反輻射導彈摧毀,生存能力很強。

  那麽,這種雷達是如何實現對隱形戰機的探測呢?這首先需要了解隱形戰機的工作原理。衆所周知,近年來,隱形技術幾乎已成爲現代先進艦艇和戰機的標配,更是最先進五代機的一項關鍵指標,其原理是通過有效吸收或折射敵方的常規雷達信號實現隱身,傳統的主動雷達很難對付這類空中隱身目標。

  不過,隱形戰機也存在明顯的弱點:爲了保持強大的對敵探測能力、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都裝備有功能與功率更加強大的機載相控陣雷達;爲了實現五代機必備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隱形戰機都會裝備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這就導致隱形戰機在吸收敵人雷達波的同時,自己卻産生了更加突出的雷達與紅外信號輻射源,猶如一名身著黑衣、臉塗墨汁卻打著手電在漆黑屋子裏行竊的笨賊。

  中國的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正是利用隱形戰機這一不可避免的技術弱點,通過監測隱形戰機自身的電磁信號對包括軍用雷達波、微波通訊、民用無線電波、民用電視傳播、民用微波通訊、各類移動手基站信號造成的擾動,接收和分析這種微弱電磁信號反射,確定這一信號反射源的三坐標位置參數,然後通過數據鏈把這些參數傳遞給己方的地面防空導彈部隊,從而在最恰當的時間內獲得攻擊敵方隱身目標的機會。

  在西方軍事家眼裏,中國的雷達技術是最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軍備領域,而不少軍事專家認爲,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將在一定時期內,使中國在反隱身雷達技術領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因爲任何一個國家,要研制性能先進且成熟的反隱身技術,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必須首先掌握或擁有較爲先進的隱身技術。目前世界上主要是中美俄三國具有該項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22/1029704369.html

 
中國雷達能“破”隱形戰機? 

綜合外電倫敦消息:《星期泰晤士報》引述美國情報消息來源指出,由于懷疑中國可能發展出偵測出隱形戰機的雷達技術,美國國防部已緊急下令調查中國的雷達科技精密程度。
  自1970年代隱形戰機首次飛上天空以來,俄羅斯和中國科學家就一直在研究打破美國隱形戰機的優勢,雖然他們的進展未可知,但隱形戰機具有弱點在一架美制F-117隱形戰機今年科索沃軍事行動中被塞爾維亞打下後已經確證無疑。美國軍方心中已出現逃避雷達偵測技術已遭敵人破解的恐懼。
  美國國防專家對《星期泰晤士報》表示,中國已使用較簡單的土制技術以發展出一種俗稱爲被動檢波追尋的雷達系統。據說,中國的新系統並非運用向空中發射電磁能脈沖碰到敵機後回撞後顯現飛機的形狀和大小原理。而是藉分析充斥在空氣中電視和廣播電波的跳動讓飛機在雷達上現形。因爲,即使狀如蝙蝠的隱形戰機經過精密設計在雷達上出現的印記縮減成一只巨鳥,但是它仍無法避免不造成空氣中電視和廣播電波記號的振湯。經過先進電腦的分析,飛機在雷達上便無所遁形。
  所以,中國所需的設備只是一組由上千天線組成、作用有如老式電視天線的積體網絡;而造價便宜是其優勢。唯一需要的精密儀器是用來解譯訊號的電腦處理系統,而用來解讀訊號的新電腦技術的進步據說其正確性十分高。因此心中忐忑的美國防部,想要知道中國的電腦分析完美到什麽程度。情報單位並且推測中國可能在兩年內部署這項科技。
  如果中國研發成功,世界上最先進且有史以來最昂貴的戰機將變成廢物。這意味著美國最新的、預計在2004年正式服役的每架造價高達9770萬美元的F-22隱形戰機,將成一場笑話。
  且由于中國這套雷達偵測系統不發射訊號,只監看存在空氣中的電視廣播頻率,因此不可能被發現並加以摧毀。
一個參與情治簡報的消息來源指出,美國國防單位緊急下達調查令,因爲這項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http://www.armystar.com/new_page_1026.htm
 
中國最新型反隱形戰機雷達偵測距離達500公裏 2009-05-22 《現代兵器》 
中國反隱身雷達系統 
中國新型反隱身飛機雷達 
中國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采用多基站布置,各基站都會捕捉到信號,通過計算信號到達各站的時刻差,可以計算出輻射源與各站之間的距離差,進而求出目標的空中坐標。 
 
我反隱身雷達系統繪制的目標軌迹圖 
  2009年4月1日,由中國雷達行業協會、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中電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09年第五屆世界雷達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開幕。該展向公衆展示了中國航空、航海、軍事、交通運輸等領域中雷達科技的應用成就,也有來自國內外百余家參展企業現場展示的各種先進的軍用、民用雷達以及與雷達相關的零部件、配套技術等。
  在本屆展會的一個不太引人矚目的展臺上,有一張雷達圖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張圖片上拍攝的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展出的雷達實物照片,這就是被國內外炒作頗多的中國最新型反隱身飛機雷達--中國DWL002 被動探測雷達系統。 ......

澳專家:“反隱身”雷達探測隱身飛機難 2009-07-25人民網-《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特約記者徐甜甜報道 自從中國公布了類似捷克“維拉-E”系統的采用“到達時間差法”進行側向與定位的國産無線電偵察系統後,媒體對這種系統的報道不絕于耳,甚至給其冠以“反隱身雷達”的名字。其真實效能到底如何?澳大利亞防務專家Carlo Kopp博士撰文對被動無線電偵查系統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所有被動探測系統,無論是維拉-E系統,還是其前任Ramona與Kolchuga 系統,都是被動的電子偵查系統(ESM,electronic support method ),目的爲通過定位(無線電)發射源的能力,定位發出無線電信號的目標。他們與美國,法國,以色列等西方國家的系統一樣,任務都爲收集,識別,跟蹤與定位目標發出的無線電頻率與信號。
  在冷戰的最後20年中,爲了強化華約國家的防空能力,維拉等系統被開發出來。在預想戰場上,美國會對華約國家的防空指揮一體化系統的空情雷達,跟蹤與火控雷達等進行劇烈的幹擾。開發維拉這些被動傳感器的意圖在于利用被動無線電探測手段定位與跟蹤美國與北約的軍用飛機,以便爲防空自動化系統中的其他節點提供情報支持。
  其中捷克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最爲傑出。其所發展的Ramona與Tamara 系統都使用複雜的“到達時間差法”(以下簡稱DT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進行探測。這項技術直到最近才被西方集團國家所采用。然而這些傳感器是否有能力對隱身目標進行有效的探測呢?
  事實上“采用DTOA原理的被動無線電偵查系統是反隱身雷達”的論調很難成立。所有利用DTOA的無線電定位系統,對于探測與跟蹤全向的無線電發射源是最爲有效的。利用DTOA的無線電定位系統工作時,其最少有三個空間上相互遠離的天線/接收機要接收到來自目標的同一個無線電信號。這就是爲什麽華約國家利用DTOA原理的無線電定位系統主要被用來跟蹤敵我識別(IFF)信號,二次監視雷達(SSR)信號、甚高頻全向無線電信標(VOR)/測距裝置(DME)、戰術空中導航系統(Tacan)和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Link-16。X/Ku波段雷達發射波束狹窄的,低旁瓣的雷達波束,即便在最佳的幾何空間條件下,也很難被三個或更多相隔幾十英裏遠的利用DTOA原理的無線電定位系統的天線所接收,所以DTOA原理的無線電定位系統無法對X/Ku波段的雷達進行有效的定位。因爲需要低增益天線完整地覆蓋所要求的視界,從最基本的無線電物理學觀點來看,DTOA系統也不能定位和跟蹤X/Ku波段的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所發射雷達波的旁瓣。利用DTOA系統可以定位隱身飛機的唯一可能是飛機在飛越敵空域的時候的同時通過全向的JTIDS/Link-16天線發射信號。但這種可能性太低,並不值得進行考慮。
  另外唯一的一種可能的反隱身能力“劇本”是:DTOA原理的偵查系統被作爲多基地雷達的接收系統使用:假定隱身飛機所在的空域被高功率的UHF/VHF/L波段雷達所照射。特別是對于DTOA系統而言,這時候要面對功率孔徑的問題。因爲DTOA系統基站覆蓋的視界必須非常大,因此會犧牲接收天線的增益。對于多基地雷達系統,爲了獲得一定的功率孔徑,這個多基地雷達系統的發射源的增益和發射功率都要非常大,才能彌補接收天線的低增益。
  而傳統的測向(Direction finding, 以下簡稱DF)系統,如Kolchuga系統,可探測和跟蹤隱形飛機的觀點也經不起分析。和DTOA定位系統相比,它們天線的增益相對高,但問題是這些系統面對的是旁瓣非常低的,有射頻管理功能並且頻率捷變的有源電掃相控陣雷達(AESA)--只有在天線基站位于AESA雷達的波束主瓣內,且發射時對著基站天線的時候,才能探測並跟蹤發射源。這種情況只有在被攻擊目標的周圍有3個或更多DF系統,而且全都面對受攻擊的軸線的時候才可能實現。即便這種情況下,DF系統還要面對定位誤差的幾何分布(Geometr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的問題,這會嚴重影響測距精度。由于DTOA是短基線系統,Kolchuga上運用的DTOA技術不太可能糾正這個問題。
  綜上,就像宣傳B-2A的隱身塗料會被雨水沖走一樣,宣稱DTOA或傳統的DF發射定位系統可提供“有效的反隱形飛機”的能力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鏈接:中國的無線電偵查系統
  中國的YLC-20無線電偵查系統類似捷克的KRTP-91 Tamara與“維拉-E”系統,同時具備DF與DTOA側向,測距能力。可以定位機載與地,海面發射源。唯一公開材料說明YLC-20用于探測、定位和識別:
  1.使用雷達的航空輻射源,包括戰鬥機、空中預警飛機&電子戰飛機和無人飛機。
  2.地面目標,包括早期預警雷達、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
  3.無線電通信裝備。
  澳大利亞防務專家Carlo Kopp博士認爲,中國的YLC-20系統很可能是在獲得的捷克維拉-E系統的文件上發展的。中國曾經試圖購買維拉-E系統,但最後並沒有成交。LYC-20在2006年時最先被公開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8/9721413.html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oujsoujsou&aid=11190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