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青小確幸中青焦慮感?
2018/04/11 06:29:46瀏覽77|回應0|推薦1
(怪哉!兩岸青年明明是中強台弱分明,台青怎小確幸而中青則焦慮感?
莫非年青時當憤青的韓寒忘了自己曾貶中(之言罄竹難書)褒台(如「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公知大V噴子),人到中年當起公知大V不再憂國憂民反而販賣雞湯了?

別以人廢言,台灣在校教學生快樂學習,出校又要幸福經濟,故台青充滿小確幸。而中青則「教育/醫保/房產等三座大山壓力山大」故公知大V易販賣焦慮感。

另參【圖博館】CP值與確幸   兩岸   代)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作者:大V韓寒,你可以衣食無憂但千萬別教年輕人不焦慮2018-04-08 
這兩天,一篇題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引起爭議。
  大V韓寒批評該文:標題除了不夠嚴謹外,還在販賣焦慮,甚至是製造恐慌。
  而被韓寒懟了之後,文章作者“王耳朵”昨晚又發了篇文章“回懟”。全文如下...
你知道嗎?整整一個小長假,我過得心神不寧。
放假前一天,對迪拜單車被收購的消息,我寫了一篇文章《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我的觀點是:優秀的同齡人太多了,我們應該更努力,活得精彩些。
然後,這篇文章,就被懟了,包括有4000多萬粉絲的微博大V韓寒。
我首先感覺震驚,然後覺得詫異。
韓寒的點評,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這不光是在販賣焦慮,也是在製造恐慌。
他建議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舒服就可以。
我那篇文章,表達也許有瑕疵。我寫這篇文章,也許還有被批的風險。
但我仍然想告訴你:不是我在販賣焦慮,而是有些焦慮,你無法迴避。
  1為什麼你不能不焦慮?
去年,我老家的房價漲了。
這座差不多是四線的城市,不到短短半年,房價幾乎翻了一倍。
房產銷售,一時成了當地最搶手的職業。久久荒廢的房地產工地,開始徹夜動工。
我兩個表弟,一個三年前,在市區買了套四室兩廳的大房子,毫不費力。另一個表弟,拿著同樣的錢,今年已經在市區買不到房,最後,只能選擇在縣城裡買了套不大不小的房子。
縣城的房價,也在一年內漲了差不多兩千。
好像不僅是小城市,其他地方也不例外。
前不久,“深圳3月一手房價環比下跌6元連續18個月下跌”,就在朋友圈刷屏。
韓寒曾說:生活就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然而現實就是這樣:你買不起房,你就可能無法睡到一張標配的床上。
為什麼年輕人不能不焦慮?
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你的生活太貴了。
  2 為什麼你不能不焦慮?
前兩天,和以前報社的一個同事喝茶。
這是我在紙媒最好的兄弟之一。我們一起合作過優秀的版面,也曾在樓梯間裡,罵過領導。
我去看過他新生的兒子,他參加過我母親的葬禮。
他告訴我,每月的收入在下降,前途未卜,但自己依舊不敢辭職。
失業的風險太高了,如果沒有迅速找到工作,房貸、育兒的開支,會迅速擊垮他。
在寫字樓裡,35歲現象,已不再是新鮮名詞。每個人都擔心,在35歲後,還坐著滴滴去招聘會。
去年底,因為被離職,42歲的中興程序員跳樓了。他把自己變成了一隻風箏,就此放手了。
他年薪幾十萬,努力打拼,還是輸給了生活。
“虛驚一場”是人世間最好的成語。然而,這世上少有虛驚一場,只有突然的失去。
為什麼年輕人不能不焦慮?
不是因為其他,而是因為你握得住的東西太少了。
....
  回應
 韓寒貌似是真的改邪歸正了,再觀察一下.
 不管是不是韓寒真身寫的,這次我站他這邊
 我覺得韓寒說的對,恐慌焦慮跟積極向上是兩碼事。誰告訴你恐慌焦慮就會積極向上的?人只有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不斷進取,不然就算你手中百套房又怎樣?都是看別人怎樣怎樣,你的生活長在別人身上嗎
 積極,焦慮。硬幣的正反兩面
 你把各種矛盾尖銳化後堆砌在一起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真不是罵你,你這是病了,焦慮症,得找精神科。
 最不要看這樣的文章,韓寒懟得很正確:作者就是在製造焦慮和販賣恐慌。舉一小段文字來說吧:為什麼三四線城市的生活就一定是平淡的,一眼看得到頭的?平淡與否,是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判斷,跟外人何干,就算是真平淡,又怎麼了?憑什麼認為三四線城市就是一眼看到頭的生活,真以為自己生活在一線城市就是各種高大上然後人生無限波瀾起伏了?現在,鄙視三四線城市成了一種政治正確了?
 這種自媒體不過是效法咪蒙而已,你以為他真的在乎你的同齡人是不是在拋棄你?當然不,他只care他今天又通過幾篇垃圾毒雞湯圈了多少粉絲,他的廣告位價格又翻了幾番,他還有多久可以拋棄他的同齡人。文章的邏輯論點論據是不是嚴謹可靠從來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嘴炮要夠爽夠讓讀者被坑進去才是寫作唯一目的。當然,他還是可能成功的,畢竟現在沒腦子懶於思考的人太多,從而成為這些寫手向廣告金主要價的砝碼。
 一個賣焦慮,一個賣雞湯,無非是博關注,沒有什麼不同,懟來懟去並非主義而是生意。有人喜歡雞湯文,有人喜歡焦慮文,滿足的是當下的心理,也別指望比出個誰高誰低。懂的人自然懂,裝睡的人是想叫也叫不醒的。
 暈,沒明白這作者在想什麼。韓寒的意思是說,人各有各的生活,你覺得日子過得下去,滿足現狀,那就不需焦慮;如果你對現狀不滿,那就奮發,兩者選擇不同,沒有高低優劣之分。而這個作者卻在說:你一定要焦慮,現在怎麼樣怎麼樣巴拉巴拉... 就拿這作者文章中說的,無論是她那個在市區買房的表弟還是在縣城買房的表弟,現在他們不都有房子,有一張“標配的床”了嗎?現在中國基建這麼發達,縣城的生活就一定比市區的生活天差地別嗎?(現在從縣城開車去市區不困難吧?)。 拿那個跳樓的程序員舉例也是不恰當的,他年薪幾十萬,知道中興生產線上的工人年薪才多少嗎?5萬左右,他乾一年等於別人10年的薪資,人家1年5萬都能活下去,他一年幾十萬被辭退就活不下去?積蓄(怎麼也有一百萬吧?)已經夠他生活很久,被辭退完全不是世界末日。既然他有能力拿幾十萬的年薪,還怕找不到新的工作嗎?就算年薪從幾十萬下降到20萬左右,也比絕大多數人收入高得多,活得好。那麼多人都在努力的生活下去,他有什麼理由去跳樓?還有坐滴滴打車去應聘怎麼了?商鞅入秦不是八抬大轎進去的,張儀入秦連馬車都沒有,坐什麼車去應聘很重要嗎?作者憑什麼拿他舉例教人一定要去“焦慮”? 還有那個掛號的事,我實在不明白她到底得了什麼疑難雜症要去三甲醫院,還要排專家號,最後得了個副教授號還一副不滿的語氣。像傷風感冒或小手術之類的,縣城級醫院就能治好。再大點的病,去市級醫院就夠了。除非你得了癌症這種重症,否則不要什麼事都跑三甲醫院還限定專家號(最高級待遇)。既然你也知道是小病,為什麼還要掛專家號?浪費醫療資源的不正是你自己嗎?然後因此而“焦慮”... 通篇讀下來,給我的感覺這作者就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前兩天,我重感冒了!咳得不行,只好求助醫生了。我搜了下,最低檔的浙附屬醫院離我也有幾公里地,也許還是排不上隊。於是,我乾脆到了社區醫院去了。社區醫院只有一個門診全科醫生,她居然拿起聽診器,仔細地聽了聽我的肺部,告訴我,氣管發炎了,得吃藥,沒有CT,也沒有照片,106元的感冒藥、消炎藥和止咳糖漿開出來了,俺回來了。過後兩天,被泰諾搞得昏昏沉沉,但總算不咳了,再過兩天,好了。如果,我到三甲醫院,也許排隊半天,醫生連聽我肺部感覺的時間都沒有,CT、照片、抽血,加上大幾百的藥,還是這樣好的。我覺得,的確不該浪費資源了,特別對於我們這種,雖然是碩士,但沒撈上高級白領,打著小工的人來講,想房子太遙遠,想詩和遠方、香甜的空氣一樣不現實,還是想想,今晚和誰喝點小酒,吃點麻辣燙來得現實吧。焦慮,等下崗再說吧。
 美國年輕人除了房子的問題,還有學生貸款和高額醫保的問題,按說壓力比中國年輕人還大,很奇怪的是美國這種討論年輕人必須焦慮的問題不是那麼多。 實際上美國這種情況變好的可能性比變壞的可能性要大的多,如果討論的聲音多了,桑德斯或者更激進的人上台,必然會影響資本家的利益,所以這種事情不能多說。中國不用太多的考慮這個資本家的既得利益,所以討論一下能鞭策年輕人前進。 但是有個不好的趨勢就是,有人拿這個問題來吸引眼球了,如果讓他得到太多關注,大家都開始效仿,最後社會主流變成這樣的聲音,就更不好了。所以對這種討論,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討論他的,不要給給太多關注,現在這樣持續吸引眼球的行為,可以說是別有用心了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525&s=syfwjxbt
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打敗你的不是同齡人,是微信爆文……
共青團中央2018-4-8消息,打敗我們的真的是同齡人嗎?還是想以“同齡人”來混淆概念,避重就輕製造焦慮感的微信爆文?
  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最近,一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從“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到“同齡人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跟你說一聲再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被拋棄了好幾次。
文章主要從摩拜單車被收購一事說起,講述了“同齡人”胡瑋煒的“成功人生”。
裡面寫下了很多催人淚下的語句:
“不管你願不願意,中年都如約而至。”
“然而,三年前還是普通記者的胡瑋煒,已經不動聲色地走到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大學畢業後五年,你就會發現,'同齡人'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名詞。”
“不會再有勻速前進的同齡人,你要么一騎絕塵,要么被遠遠拋下。”
“就算你呆在原地,你緩慢成長,也是一種退步。”
總之,整篇文章一直在拿“別人的成功”和“你的平凡”作對比,一直在強調“你的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地拋棄你。”
  一時間,不少人都在朋友圈轉發。
然而沒過多久,就有一篇叫做《溥儀3歲已登基: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又重新刷了屏,把那篇疑似“兜售焦慮“的文章見招拆招,說出了此中真意:他們蠱惑你一路絕塵向前,以便於自己更好地在後面數錢。
評論更是幽默犀利:“葫蘆娃生下來就開始打怪”,“哈利波特1歲時就已經反彈死了伏地魔,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一時間,多少人被同齡人“拋棄”了?@七天路過的一篇文章討論這樣的話題。
.....
  回應
 無論是城市化發展還是半農村半城市化都需要競爭,即使不發展城市化,社會競爭帶來的焦慮依然有,無論是工作還是種地都需要和別人爭,和“天”爭。
 人活的最輕鬆的時候還是學生時代,出了社會不想爭都得爭了,除非是自己想過著兩三千一月的安逸生活,沒大目標,沒催你的老婆和孩子,反正這個國家兩三千的工作還是滿大街都有的,吃飽穿暖還是沒問題的,指不定還包吃住呢。
 焦慮感歸根結底的去論述,並不是由國家和社會所強加給你的,恰恰是每個人給自己套上了這種焦慮感,你想開車,想住豪宅,想有漂亮的老婆,想讓孩子上一流的學校,想有很多很多的錢去玩,這些都是焦慮感的源頭所在。這些又不是天上掉餡餅,哪個國家都沒那麼好的事情能讓你不勞而獲,輕易的就享受這些東西,除非你爸媽很拼命的賺錢留給你花就另當別論。
 “焦慮文”代表了一種浮躁的社會價值觀。成功的表現不僅僅是一騎絕塵,更多的是“平凡”。“焦慮文”代表了一種精英思維,它向社會宣示的是以“名”和“利”為衡量標誌的那部分極少數人的“成功”,而不是為社會貢獻的廣大普通人的“成功”。試問,沒有普通人的“成功”,能有極少數人的“成功”嗎?這種病態的價值觀要不得!誰也沒有打敗誰,社會各階層是互相依存的,還誰打敗誰?連起碼的基本社會結構都不懂,就跑出來忽悠人,當大家都是弱智那?!
 其實反過來考慮,這是國家在上升期的一種正常表現,大家都在進步,你要是停止下來,自然會逐漸落後同齡人,但凡有點心的,焦慮是必然的。除非國家發展停滯了,甚至倒退了。那工不工作一個樣,幹活還不如難民福利高,自然就停下來了。
 所以,中國的福利應該有下限和上上行,既不能讓社會底層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流落街頭,也不能不干活的拿的比干活兒的多。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623

民粹如何愚弄了你2015-09-07 聯合報黑白集 

一批產官學者參加理律的五十周年研討會,會中討論最多的有兩件事:一是台灣已失去開放的雄心;二是民粹治國殺了台灣。
這兩件事,其實是互相關聯的。由於民粹氣氛高漲,所以對內保護的論調盛行,也因此鎖國思維便盤據人們心頭。在這種情況,許多民眾反對各種開放政策,認為台灣應採取「自給自足」的模式。這也是許多人琅琅上口的「小確幸」主義。
從個人層次看,「小確幸」和「自給自足」似乎很美好;但放到國家的層次,就出現撞牆作用。這就如張忠謀所說的:台灣沒有選擇,一定要加入TPP;但是台灣沒有做好自由化的準備,所以加入的機會很小。台灣想加入TPP,這是主觀意願;但能不能加入,要看自由化的條件。而台灣的情況卻是,加入TPP的渴望很強烈,但開放市場的意願很低。如此,眼睛望著遠方,腳下卻不移動,如何到達目標?
民粹的觀點會告訴你:開放會引進競爭者,對本土產業構成威脅;由於沒有人喜歡競爭,因此會覺得維持現狀最好。然而,「維持現狀」是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削弱我們的反應能力;當外面的世界發生變化,台灣就會措手不及。
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議時,許多反中政客和學者都主張,政府應以保護本土產業為先。但他們沒告訴你的是,即連台灣超商裡頭一根十八元的香蕉,如今都已操之在美商都樂公司之手。自己不進步,就會被吃掉,外商或陸資都一樣。
許多人不知道民粹如何愚弄了我們。看看台灣的電視,每天的新聞都是各種八卦、車禍或消費糾紛,沒有國家大事,沒有全球視野,連進步的公民觀點都沒有。這就是民粹沒告訴你的祕密:不會有永遠舒服的平均主義。

台灣愛排隊! 北野武:窮人的廉價小確幸2015-09-07 

台灣人愛排隊可以說是出了名了,不管是新開的服飾店,或是知名餐飲店,都會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大導演北野武在新書中,卻指出:排隊是M型化社會幫窮人想出的廉價小確幸,讓許多排隊的民眾覺得不以為然,不過台灣時事評論作者也警告,愛排隊的社會,其實反應出勞動力過剩,和經濟衰退的警訊。
  大太陽底下撐著傘,他們排隊搶包包、搶排演唱會門票,搶到警察都出動。還有搶特價燒肉,排到火氣都上來了,台灣人愛排隊到底為了啥。提起先苦後甘,吃到美食的那記憶,小女生嘴角不自覺往上揚,如今大導演北野武卻說,排隊是窮人的廉價小確幸。民眾:「鼎泰豐價位也滿高,可是也滿多人在排隊不是嗎?」民眾:「不是每一件事都是窮人在排隊,很貴的不是也一堆人在排嗎。」
  民眾多半不認同,這樣的窮人說,那麼北野武倒底怎麼講的,他在新書中寫到,排隊就是M型化社會,幫窮人想出的廉價小確幸,花了一兩小時排隊,吃到美食後感覺到,微小的幸福如此就滿足了。就像名牌包包特賣會時,一堆人為了追求小確幸,花時間排隊外,在場內更是搶得不顧形象,忘記自己成了社會的牲畜。時事評論作家Zen大:「排隊好像我在這裡面,翻轉了一個階級結構,好像我其實沒有那麼貧窮,用排隊的方法去達到生活上的滿足。」當臉書被最新3C產品,新開餐廳大洗板時,你怎麼可以沒有跟上這潮流,加上業者趁機行銷,打著限量、特價等旗幟,於是台灣頭到台灣尾處處是人龍,但哪來這麼多時間排隊。時事評論作家Zen大:「我有肉體我有時間,我想要出售給資本家,可是他們不要那怎麼辦呢,有消費是我消費的起,好像很便宜甚至不用錢,只要我花我的時間耗在那裏。」於是乎,當消費者沉醉在排隊享受美食小確幸時,看在社會觀察家眼裡,卻是隱藏了經濟環境的大不幸。(另詳參【圖博館】:《北野武的野笑話》 )

“小確喪”文化風靡一款沒希望酸奶“上市”了

  據界面新聞2017.4.27報導,如今年輕人對喪文化的喜愛,從電視屏幕中就能窺得一二:前幾年流行的元氣滿滿的日劇主角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不是廢柴愛吃肉的窮鬼、就是連出門約會都是母親給錢的中年無業遊民。動畫形像馬男波傑克和青蛙佩佩(Pepe the Frog)常出現在年輕人的微信自定義表情中,表達一種“生活好喪但還是要好好過”的情緒。
  最近一個成都的創意團隊“試物所”也針對喪文化推出了一款“沒希望”酸奶,直指本地著名乳業新希望。沒希望酸奶的系列海報和文案:
還為沒希望酸奶設計了社媒推廣二維碼,掃碼可以進入各種沒希望群——買房沒希望、加薪沒希望、脫單沒希望、減肥沒希望等等。
  這些惡搞式的宣傳在公眾號下引起了相當熱烈的反響,和“試物所”公眾號日常只有2000左右的閱讀量相比,這篇《是時候,喝袋“沒希望”酸奶了》的文章閱讀迅速破萬。團隊第二天因此推出了另外兩款產品:不熟酸奶和扎心酸奶。
……
  回應
 一看就是一場營銷,像把貼紙貼在競爭對手的商品上,藉此擴大知名度,別扯什麼情懷,這就是下作,現實中見過一些文青,沒幾個三觀正常的,你精神上喪是你的事,做法上要點臉行嗎?
 這樣的文化糟粕,肯定是台灣傳來的
 這樣的文化是反思,把麵臨的困難直接搬到眼前,不要假惺惺正能量
 玩著玩著自己就信了。
 有些所謂的文青為了追求心中的“風花雪月”已經告別了酸腐的矯情,比如樸道草堂那個當那啥又要立那啥被打臉的。而變成了病態的囈語了,這不是啥新鮮事,就跟古代士大夫以小為美宣揚女人裹小腳一樣。只不過現如今它們沒法給妹子們裹小腳了,就只能搞個貼紙刷刷公眾號。而剝下那層所謂文化的外皮,內在不過是為了商業利益而運營的炒作罷了。對那些“小確喪”的文青們我想問一句:你活著這麼累,為什麼不去死?
http://www.guancha.cn/life/2017_04_28_405797.shtml

韓媒:“小奢侈”開始在中國流行“小而精”受追捧

  韓國《中央日報》2017.3.30文章,原題:中國掀起輕奢熱潮“小而精”備受追捧 “Light Luxury”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小奢侈”,中文叫“輕奢”。現在全世界享受小奢侈的消費者逐漸增加,而在中國,“小而精”正在流行起來。
  隨著小巧精緻的產品大賣,消費的模式也逐漸跟隨這一趨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家電產品。2016年“光棍節”中國單人家庭用小家電的銷售額同比驟增了25%以上。這得益於隨著單人家庭的增加,購買小巧精緻、奢華的單人家電的人逐漸增加。
  為了適應小型化趨勢的變化,中國企業正相繼推出小型家電。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火鍋專用電鍋”。本來火鍋是幾個人聚在一起吃的,但隨著一人家庭的增加,連火鍋也正出現單人用的趨勢。這也讓不少單人火鍋店也跟著大受歡迎。
  現在,中國中產階層人數已突破1億人,他們就是這類“小而精”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比起價格,他們更重視品質。另一方面,中國迎來了“單身人口2億時代”。他們不吝嗇為自己花錢,隨著單人家庭的數量在2000-2010年期間翻了一番,他們正成為“小而精”消費的主力軍。(易昭康譯)
  相關新聞
英媒:中國將向豪車徵收附加稅打擊炫富和奢侈消費2016-12-02 
瑞媒:中國遊客購物遊歐洲成全年銷售奢侈品牌的奧特萊斯2015-12-26 
港媒:奢侈品牌向書店餐館拓展高端零售商正放棄中國? 2015-12-05 
加媒:溫哥華高房價不怪中國買家僅影響其奢侈部分2015-08-13 
港媒:打擊政府消費令中國景區奢侈酒店遭重擊2015-05-07

另附參
【新圖博館】實然觀
  台灣教改會失敗(本館台灣共犯體1995.12.2早已析教改將敗),除了古今「台」外共同的應然教改理想、違背了實然教育人性,人的才智演化是常態分配:左/右兩端的天才/劣才各約一成、中間多為庸才(故台灣教改前聯考和德港星大學升學率二三成合理/大陸五成尚可/教改後台灣十成連零分也可上大學荒謬),但源自法國盧梭/美國杜威的各種浪漫/人文主義教育觀、卻把所有當天使教,徹底地寬鬆/減負/素質/快樂等學習之結果,自然是天才突出、但不少庸才變不堪用之才、就整體社政經而言是利大於弊得不償失的(這或許是民主精英之陰謀、庸才好當選奴),幸好大陸的減負/素質還只是試點、畢竟二千多年前的中國首位教育家孔子早已言「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因材施教」,連百姓都會背《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雖是應然之希望但仍知實然是)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西方的民主和教育大師卻「逢民之惡」(對比於中國士大夫的「逢君之惡」、明//暴君之比例約天//劣才)
  兩岸土地住宅/城鄉建設的巨差之因,除了「政府廉能」與否(大陸的拆建不只比台灣少官商勾結、且多先建後拆、如三峽大壩上百萬移民居住和生產之拆建)、還有土地制度公私有之別,反中者以土共鬥地主、將全大陸土地充公、造成人民公社吃大鍋飯,改革開放若不將土地私有化、將限制大陸的土地住宅/城鄉建設,實踐結果相反、大陸後發先至、為何?
  從人的實然占有欲、可看穿台灣(全球民主地區皆然)打著弱勢/居住/土地/環境等應然正義者,實則是反對黨(台以民進黨為主)與其同路人(各式社運團體)共犯結構下、為達到奪權之政治目的之不擇手段地為反對而反對,等它一上台、又背叛其同路人、亂拆濫建、只有政權沒了正義,但這些同路人因國族意識形態(如台獨)、「被叛千遍也不厭倦」地、以「從群眾→社會→新社會→民間→市民→公民→到新公民等運動之名」一再自欺欺人、為主子的劣政合理化,政黨惡鬥的結果當然是土地住宅/城鄉建設之敗壞了,連預防地震之城市都更也寸步難行。
  大陸為何每年能以近千萬戶更都(棚戶區等之改造)超世界級速度進行城鄉建設呢? 除了「政府廉能」「先建後拆」外,巨大的實然利益誘因(拆遷戶多變拆遷富)、逼使極少數釘子戶成為人民公敵,若Rawls《正義論》式的應然正義原則(以各種方式補平弱勢者的社經弱勢)仍說服(中國式協商民主)不了史上最牛釘子戶,那就依法行政、判決後再拆、而台灣連最高法院都釋憲袒護土地私有權不可因公益而被拆。靠搞土改社運起家的中共、更了所謂的維權人士是啥貨色,自然會堅拒這些律師和NGO(非政府組織)搞維權,當然這得自己先以「廉能」解決大多弱勢者之社經弱勢、讓維權者失去群眾基礎,為了防患維權點燃星火燎原、必要時可刑之以法。
  就這樣,大陸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完成了人類史上最大最快的土地住宅/城鄉建設(扶貧/醫保/勞保/教育/高鐵/高路/軍民科研製造…等皆然),讓國外的反中者驚訝之餘、只能扯些「人權/環保/古蹟」等的、看能否扯中國崛起的後腿,結果當然是意淫、這些應然對大多中國人無感(更何況習上台後加大了環保和文化建設)。相對的,公知大V噴子噴出的「教育/醫保/房產等三座大山壓力山大」卻對到城市就業的藍白領很有感,因為他們是回不去原鄉享受耕地宅基地、又享受不到本城人才有的「教育/醫保/房產」,所以即使高工資也心生不滿,中國政府消極的因應之道是、打通城鄉的教育/醫保、壓抑城市房價,但房價很難控制、因傳統農業文明家族主義的「有土斯有財」「結婚得有新房」和十三億人奔城市的剛性需求(造成中國有全球最高的房屋自有率:鄉村近十成/城鎮超八成)支撐著房價(此即西方[含哈西者]常以自己的「空屋率」「收入房價比」經驗、會誤判中國房地產泡沬和鬼城又忽變人城)、再加大量民間游資投機炒作,使得政府「房屋是住的而非拿來炒的」之承諾很難落實、即使官民合作大量增建打工者/藍白領所需之廉租房/社會宅/員工宿舍、或再以房產稅打壓炒作。
    但理盲濫情的「教育/醫保/房產等三座大山壓力山大」輿論界又可能是中國的「XX陷阱」之一,如同台灣已處經濟開發且理性專業的馬英九政府不敵理盲濫情的民粹、2016被靠民粹上台的蔡英文綠獨政府苦毒、才後悔「馬善被人騎」而懷念善馬、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克服理盲濫情的輿論之道在:以造謠罪誹謗罪對付不實的言論新聞自由,鼓勵並創造理性客觀的輿論生態(如上述消極地解釋為何房價很難控制之故、更重要是下述積極地新城鎮農村建設)、以扭轉理性民意常有的「沈默螺旋」理性民意常有的「喧囂龍捲」。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soujsoujsou&aid=11147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