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1 13:53:34瀏覽1232|回應0|推薦6 | |
金漆木雕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以樟木為主要原料進行雕刻﹐並在其上髹漆﹑貼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因主要產於廣東潮州﹐故又稱潮州金漆木雕﹐簡稱潮州木雕。 明清兩代﹐潮州官宦﹑商賈的住宅多尚雕樑畫棟﹐木雕普遍作為建築和用具上的裝飾﹐並使用髹漆﹑貼金的技法。 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描述道﹐“五丈一樓﹐十丈一閣﹐華彤橑﹐雕榜金角﹐曲欄斜檻﹐丹漆塗堊”﹐可見當年的情景。 開元寺內的掛筒“仙姬送子”﹑大殿龕桌和“金千佛塔”等﹐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萬曆年間(1573~1619)雕刻的龕桌已運用鏤雕技法。 清代江木雕工藝藝術化融入家庭生活器皿之中 清代乾隆以後﹐金漆木雕成為顯耀華貴的工藝品﹐並廣泛用於廳堂﹑居室中的門﹑窗﹑屏風﹑幾案﹑掛屏﹑橫匾﹑床榻﹑櫥櫃﹑睡枕以及神龕﹑神像﹑神牌﹑饌盒﹑香爐罩﹑燭台等。這個時期的金漆木雕﹐題材廣泛﹐構圖複雜﹐使用浮雕﹑圓雕﹑鏤雕等各種技法﹐特別是運用多層次的鏤雕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清代木雕技術爐火純青,精細雕琢代表作 潮州安濟聖王廟廳堂橫樑上雕刻的“蟹簍”就運用多層次鏤雕的技法表現了螃蟹在竹簍內的生動姿態。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建成的潮州“已略黃公祠”﹐其中堂橫樑的金漆木雕﹐選用古典戲曲題材﹐構圖複雜﹐多層次的鏤雕極為精細﹐是清末的代表作品。 (滑鼠 點在 蟹簍上,左右移位,蟹簍會呈現360度移轉,完整欣賞) 1961年﹐張監軒等創作的“三陽開泰”等4幅掛屏﹐面積各為3m﹐厚12cm﹐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 1982年﹐汕頭市木雕廠製作的大型掛屏“大觀園慶元宵”﹐長12m﹐高4.5m﹐厚0.2m﹐總面積為54m﹐耗用金箔50萬張。 作品取材於《紅樓夢》﹐場面宏偉﹐人物眾多﹐以亭台樓閣﹑曲徑﹑迴廊﹑拱橋﹑石階等貫穿其間﹐與花草樹木相映成趣。 同年底﹐又製作大型掛屏“清明上河圖”﹐作品長17m﹐高2.5m﹐共雕刻人物623人﹐騾﹑馬﹑駱駝﹑豬﹑牛等近70頭﹐船17艘等。 金漆木雕主要用於建築裝飾和傢俱裝飾。內容有人物﹑動物﹑山水以及佛像等。其中以揭陽生產的“獅子”﹐品種多樣﹐線條圓潤﹐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 金漆木雕在藝術上有其獨特的風格﹕ 在構圖上﹐吸收了中國繪畫散點透視的傳統技法﹐在人物題材作品上﹐往往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和題材內容的需要﹐把不同時間﹑空間的人物組合在同一畫面上﹐分成主次和上下﹐用“之”或“S”形的構圖形式﹐依次聯繫起來﹐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層次分明﹐布局勻稱﹐使之成為有機的整體。 雕刻技法多樣﹐尤其以多層次的鏤雕見長﹐一般為2~6層﹐鏤空穿透﹐最適宜表現亭台樓閣﹑花籃﹑蟹籠等。不論人物和景物﹐都採用誇張的手法﹐富有裝飾性﹐趨向於圖案化。 有的掛屏通體貼以金箔﹐以朱紅漆托底﹐使鏤雕部分的金箔與底部的朱紅漆相映﹐顯得富麗華貴。 用於建築裝飾的作品﹐人物的身長往往只有5個頭位﹐或景小於人﹐樹葉比人的臉部還大等﹐雖然不合乎解剖和透視的原理﹐但由於符合人們仰視觀賞和構圖上的需要﹐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沉金雕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上圖,9世紀江戶時代以沉金雕方式設計,以植物為裝飾的硯台盒之內部;現藏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 日本塗漆工藝品上的鑲金技術,用細金線描出各種圖案以裝飾漆器。先用一把小鑿在漆器的表面雕出一定的圖案,然後在雕刻的紋路上塗上生漆作為黏著劑,最後壓入金箔條。 這項技術來源於中國宋朝(960∼1279)。京都大德寺和其他地方的實物可以證明,在室町時代(1338∼1573),已有大量這類漆器由中國傳到日本。 18世紀中期著名的沉金雕創新者是建湛助,他居住在能登國(即今石川縣)的輪島;直到現在,漆器上的鑲金雕刻還是輪島的特種工藝。 最大木雕"玉溪清明上河圖" (資料來源: 中國經濟網) 業餘民間藝術家陳寶貴耗時11年完成,被國內專家譽為“玉溪的《清明上河圖》”的大型實景木雕作品《端午匯溪圖》將於近期向吉尼斯總部申請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作品的吉尼斯紀錄。而陳寶貴最大的心願,則是在完成1000幅木雕作品後開一個民間博物館。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