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樹德科技大學第四梯次師生參訪屏東回收場記錄
2007/07/20 23:49:28瀏覽1496|回應0|推薦2

樹德科技大學第四梯次師生參訪屏東回收場記錄

(時間:2006102209001130

地點:屏東分會、屏東資源回收站

參與人員:委員9位、慈誠7位、志工9位、教官1位、老師1位、學生115

    摘要:樹德科技大學第四梯次師生參訪屏東資源回收場,並分組參與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活動。

    內容:

大標:樹德科技大學第四梯次師生參訪屏東回收場記錄

 

今日天氣涼爽、陽光和煦,來自高雄樹德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系」一年甲班及「建築與古蹟維護系」一年甲班學生共一百一十五名,在教官徐慶璋少校和吳貴彬老師帶領下,分乘三輛遊覽車參訪位於屏東縣長治鄉屏東分會旁的回收場。

 

負責接待的屏東和氣二潮州互愛隊社區志工,在委員宋淑華師姐帶領下高唱歡迎歌,迎接這群遠道而來的師生,揭開了活動的序幕。

 

    首先安排環保簡介,由委員賴麗琴師姐向大家說明鐵、鋁、玻璃、寶特瓶、塑膠類和紙類等各類資源一年的廢棄量,及回收再製可節省的原油、能源百分比,及減少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廢棄物的比例,讓同學們初步了解環保不僅是愛護地球保護環境,更能守護生命淨化人心。賴師姐也以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工作基礎的「5R(Reduce, Reuse, Recycle, RepairRefuse) 推動」加以說明:

(一)     廢棄物減量(Reduce):透過選擇性採購及使用行為來減少使用量。

(二)     再利用(Reuse) :物品使用後可有其他用途或重複使用。

(三)     回收再生(Recycle) :物品使用後回收加工成原料,製造新產品。

(四)     修復(Repair) 用品可修復再使用,減少資源的浪費。

(五)     拒絕使用(Refuse) :推動綠色消費,不購買、不使用對環境有污染的物品。

 

    祈使「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賴師姐以「三好三願」—— 口說好話,淨化人心。身行好事,祥和社會。心發好願,天下無災難。與師生共勉,希望大家能「知福、惜福再造福」。

 

    委員陳敏黛師姐溯及慈濟資源回收緣起上人於民國79年說到「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啟發了志工們恆心投入。並以投影片介紹非洲地區難民的生活,讓與會師生深刻了解缺水無法耕種、各項物資短缺的難民,飢病窘迫的狀況,且恭錄上人法語「與其擔心社會現狀,不如化作信心,並付出愛心。」,期勉藉由雙手做環保,能一善破千災,要大家在感動之餘能惜福、及時付出、做好事要有勇氣毅力堅持。

    接下來分組進行回收工作體驗,戴上口罩、手套後進行分類、拆卸、拆解等動作,使各項資源細部分類,例如:錄音帶可拆解為螺絲及塑膠部份,玻璃瓶也須拔除瓶蓋,依顏色分類。儘管汗水濕透,師生們仍盡心投入,環保場的師兄師姐也耐心指導每一位學員。令人感動的是徐慶璋教官,不但一一體驗各組工作,也希望學生們不論在家裡、在學校,甚至任何地方都能運用正確的垃圾分類方式做好資源回收。建古系班代楊勝全同學則在回收場發現很多可以做模型的好材料,也許下次可以發揮創意,做出令人驚奇的作品呢!

    回到分會洗手就座,細心的師姐已備好茶點,供師生享用。陳敏黛師姐請同學分享心得,建古系林宗慶同學有感而發「愛惜地球,環保不是口號,要從自己做起。」吳老師則希望同學能付諸實際行動,做好垃圾減量、攜帶環保餐具、多喝開水少喝飲料。徐教官也感謝能有機會參與回收活動,還說「淨化人心,心才是最重要的動力,觀念最重要,隨手做環保,環境會更好。」其他同學有人覺得有趣,也有人感念環保志工的辛苦付出,希望大家能多用心,舉手之勞做環保。

    「再會,再會,有緣就能在相會,請記得我們有約……」師兄師姐唱著歌歡送同學們離開,畫下活動句點,期待每一顆善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萌芽茁壯,讓環保善行膚慰地球,守衛生命。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