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司馬遷傳
2007/05/08 07:39:15瀏覽387|回應0|推薦10

吾昔少年時,讀「史記」,循文順句過目瀏覽,每忽忽若有所得,輒匆匆似有所失;今捧讀之,猶惻惻耳,始知《史記》之影響,真如魯迅所言,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其行事謹潔,學博而才敏,於仕途之路,因「李陵之禍」,而遭腐刑之懲治,令人萬分不捨。蓋人生之悲慘,倘以區分,悲莫勝於喪親之痛,以最親者為絕,慘莫過於肢體不全,尤以不能成人為哀,斯極矣。值此冬末春分,雷聲陣響,空爆之音,跨越天邊海涯,若助吾以戚戚焉!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顧自長嘆曰: 

嗚呼!太史公,生也為萬物之精靈,百世人類之菁英。方其用心與力之勞,壯哉有史家之英明。臨榮辱之分界,死生之抉擇,尚能披瀝肝膽以照耀汗青。觸武帝,逆機運,身殘體廢,何處話傷情;遭腐刑,受凌遲,心繫囹圄,著史以留名,茲略述並引以為介:

西漢.司馬遷,字子長,自稱龍門人(今陜西省)。約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一四五年),約卒於武帝末年(公元前八十七年)(年五十八),一生與武帝相始終。溯自秦始皇焚書坑儒,天下藏書一時失傳,獨司馬氏祖上世典周史,多藏古史禁書。遷兒童時,其父司馬談仕宦京師,留遷於故里承受家學,「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壯之年並遊歷宇內。元朔五年,入仕郎中,扈從武帝出巡,亦為武帝文學侍從,位卑權寵,曾夢想著「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且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父職為太史令,承遺命著述。天漢三年,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醃割生殖器,又稱宮刑)。嗣後武帝惜其才,赦司馬遷出獄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稱遷為太史公),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 

司馬遷所著「報任安書」一文,詳載因「李陵事件」遭禍,並蒙受奇恥大辱經過。從身體而言,「大質已虧缺」,失去了為人之尊嚴;從心態考量,終日與宦官為伍,與「無行之人」無異。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勵也。以今而論,司馬遷以公職之身,行武帝之政,今受武帝之罰,心衷感觸必深矣;尤以肢體之傷,認有愧對父母養育之恩,故欲思有以為報也(著作史記)。此其所以苟延殘喘,專注於發憤著書,完成〈史記〉巨著之主因。 

吾以為,殘缺之身不可畏,傷癃之體不足懼。所可畏者,乃自暴自棄者;所可懼者,皆遊手好閒者。例有六十年代家喻戶曉人物鄭豐喜,幼罹小兒痲痺症,以殘腳跛足之缺陷,歷盡坎坷生活;以不屈不撓之毅力,堅苦求學,完成大學學業。遺著「汪洋中的一條船」,則為其人生之奮鬥歷史。再例有,殘障人士李志強,憑著堅毅的精神,克服萬難,參加南華大學碩士班考試,雖然是以腳作答,其速度卻不遜於人,顯現出其無比之執著與自信等,皆足為向學者所效法。 

吾讀罷司馬遷傳,感嘆人生如蜉蟻、似草螟,生死繫於君王一念之間。俗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設使先天條件不佳者,靠後天之努力,仍可力挽狂瀾;反之,因此自暴自棄或遊手好閒,守株以待兔者,則其為禍也終不解矣。觀今之殘障者,皆能學有專長,一技在身,以搏取自尊心與工作權。肢障者,賣彩券於途;視障者,以按摩為業。甚有輕障人士服務公職,貢獻所能,令人讚不絕口。惟假殘障者仍逍遙法外,其行蹤若隱若現,有以殘障之名,行殘障之實者,例有使用殘障人士證件,購買賓士車以逃避稅金者。再例有,以照顧殘障者為名,謀取福利金等,皆足供世人警惕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94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