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顏回
2007/05/03 07:24:56瀏覽434|回應1|推薦11

吾友君則純,遷居舊金城北門老街有年矣。梨顏笑面,具窈窕之姿;清新溫麗,猶鄰家之女也。偶遇於途,無異於人,僅見臉頰隱約有一小疹息焉!端居每見其闐然自處,朝被日月之餘光;泰然自若,夕蹈風雨之煙塵。問所從來,必具以答。坦率以聞,人如其名,閭巷傳焉。 

越一日,訪君於客居,突見該臉疹化膿紅腫,聚如小豆,若癰疽之痼疾,餘威不止;隆似乳凸,膜張液透,像缺眠之眼絲,狀甚可怖。如稍予擊刺,必膜破汁溢,有損顏之憂,毀容之愁。自此後,但聞其已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每當同窗授課之暇,越見其優柔寡歡,時有沉思,忖其似有延醫就疹之備矣。 

越三日,君面告吾曰:延醫療治,日服湯劑,顏失其真,難回如初。卻喜已能正常作息,帖布敷藥,瘳可期矣。至此,吾為其憂喜參半,吾所憂者,以其疤痕尚留,勢難減女子愛美天性,豈真未種下日後隱憂之源;吾所喜者,其能及早謀醫,止不使小疹禍及肝膈,終可望暫時解除心頭之患矣。 

間嘗讀明.方孝孺所著「指喻」一文,以指疾之小而不治,及成大痛,若剟刺狀,則積歲月,疲思慮,而僅克之…。以此喻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始以為不可治,而終至於不可為。 

吾因是思之:所謂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又推而思之:觀現今社會亂象,但見搶劫刀殺、叛逆不道、偽非作歹者…比目皆是。尋其根底,大抵歸諸於教育環節,即社會多元致政策搖擺,師資多門而教授不精,況學生以學店心態求學居多。再者,學校於接物、處事之傳授功能或有不彰,此即治本與治標難以兼顧之主因。以吾察之,學校與父母對子女之教養,過與不及皆非所宜,其中源於家庭教育偏失之案例甚為嚴重。例有溺愛子女、棄養不教、身不正而為錯誤示範者…等,其為禍也,莫不萌藏於至微(幼年),卻發於不可預知之未然(成年),此同小疹與指疾之比喻也。

                                                                                      

吾以為,教育乃百年大業,春風化雨,作育英才,務使學有專精,術有專攻,其為貴則在於樹人心、立大品;惟若操之不慎,教未慎於始,始未立於善,善未誘乎導,又孰知其積弊之為害,豈未有倍甚君之小疹與方氏所述之指疾乎!故為之說。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935180

 回應文章

竹林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文載道
2007/05/04 19:08

火星文當道,古文受冷落。

閣下以文載道,勇氣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