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安石生平略考 (6-1)
2007/07/05 11:42:14瀏覽1845|回應0|推薦7
王安石(西元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曾封荊國公,人稱王荊公,諡號「文」,又稱王文公。上述資料,自北宋以來官修、私修各史書所載皆一致;其世居地,見於其所著〈大中祥符觀新修九曜閣記〉一文曰。
從吾乞汝文,記其年時,汝為之。臨川之城中,東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東以溪為隍。吾廬當丘上。北折而東百步為祥符觀。觀岸溪水,東南之山,不奄乎人家者可望也。安石少時固嘗從長者游而東之,以為溪山之佳,雖異州,東也,況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廬為之近者邪!雖其身去為吏,獨其心不須臾去也。

另據《清江縣古跡志》所載:
維崧堂在府治內。宋天禧中,王益為臨江軍判官,其子安石生於此,后人因名其堂曰維崧堂。
其初生地為江西清江縣官舍內,時為宋真宗天禧五年。其先世出太原,后遷徙至臨川。
父王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一○一五)舉進士及第,初為建安主簿。後領新淦縣,縣以治聞。……還知韶州時,改太常博士、尚書屯田員外郎。……寶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於官,享年四十六。

母謝氏,封永安縣君。娶徐氏,又娶吳氏,封長壽縣君。子男七人,曰安仁、曰安道、曰安石、曰安國、曰安世、曰安禮、曰安上。女一人嫁張氏,處者二人。
王益先娶徐氏,再娶吳氏,安石為吳式所生,吳氏生平略載如后:
仁壽縣太君, 撫州金溪吳氏,尚書都官員外郎、贈尚書刑部侍郎,撫州臨川王公益之夫人,衛尉寺丞諱用之之婦,年六十有六,嘉祐八年八月辛巳卒於京師,十月乙酉葬於江寧府之蔣山。夫人好學強記,老而不倦,其取捨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吳氏出也。……安仁宣州司戶參軍,安石尚書工部郎中、知制誥,安世太平州當塗縣主簿,安禮大名府莘縣主簿,餘未仕也。女三人,長適尚書虞部員外郎、沙縣張奎,次適前衢州西安縣令、天長朱明之,次適揚州沈季長李。孫男九人,曰雱…旁…。孫女九人,長適解州安邑縣主簿徐公,次嫁太廟齋郎吳安持,餘尚幼。

王安石兄弟七人,兄長安仁、安道為徐氏所生,弟安國、安世、安禮、安上和安石自己,皆為徐氏所出。
長兄安仁,字常甫,「七歲好學,毅然不苟戲笑,讀書二十年 , 學完行高,江、淮間州爭欲以為師 ,又以孝友為隆」(〈亡兄王常甫墓志銘〉)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任宣州(今屬安徽)司戶等職。得年三十七。有文十五卷。
次兄安道,字勤甫,亦早逝。
大弟安國,字平甫,自幼聰穎,未曾受學,而文詞天成。十二歲時,出示所作銘、詩、賦、論數十篇,詞語警拔,士大夫交口贊譽,遂以文章稱於世。(〈平甫墓志〉)。然數舉進士不中,熙寧元年(一○六八),韓降等舉薦其才,賜進士及第。得年四十七歲。著有《王校理集》。
三弟安禮,字和甫。自小才華出眾。嘉祐六年(一○六一)中進士,入河東唐介幕府。與安石政見不合,蘇軾因寫詩譏刺新法下獄,曾設法營救。元豐五年(一○八二)拜中大夫,得年六十二歲。著有《王魏公集》。
四弟安上,字純甫。 任太子右贊大夫,司支度判官,和 、溯、知州等職。
安石有妹三人。大妹文淑,尚書比部郎中張奎之妻,封長安縣君。工詩善書,強記博聞,明辨敏達,有過人者。(〈長安縣太君墓表〉)
二妹嫁天長朱明之。三妹嫁揚州沈寄長。
王安石有子二人,女三人,長子名雱,次子名旁。
王雱字元澤。自小敏悟,為人矚目。 未及成年,就已著書數万言。治平四年(一○六七)登進士第,調旌德尉。作策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大事。又著《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後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紹與呂惠卿同助其父撰《詩義》、《詩書》,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解。書成,遷龍圖閣直學士。曾為其父作〈荊公畫像贊〉曰:「列聖垂教,參差不齊,集厥大成,光於仲尼。」是聖其父過於孔子也。雱死,安石以詩哭之曰:「一日鳳鳥去,千年梁木摧。」是以兒子比孔子也。父子相聖,可謂無忌憚者矣。 後因病辭世,年三十三。著有《元澤先生文集》。
王旁字正字,當過江寧府糧料院官職,善詩,曾伴父閒居鍾山,作一詩道:
杜家園上好花時,尚有侮花三兩枝。日暮欲歸岩下宿,為貪香雪故來遲。
當時安石之詩友俞紫芝(字秀老)「稱賞不已,云絕似唐人」。安石亦說:「旁喜作詩,如此之工也」。(〈題旁詩〉)。

安石有女三人。大女嫁宰相吳充之子吳安持,封蓬萊縣君。工于詩,多佳句,曾有寄王安石詩:
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氣應憐我憶家。極目江山千里恨,依然和泪看黃花。
另外,王安石於鄞縣任職時生一女夭折,有「別鄞女」一文:
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只自攻,今夜扁舟來決汝,死生從此各西東。
鄞女者,知鄞縣事臨川王安石之女子也。慶歷七年四月壬戎前日出而生,明年六月辛巳后日入而死,壬午日出葬崇法院之西北。吾女生惠異甚,吾固疑其成之難也,臆﹗

筆者以為,安石幼隨父宦韶州(今廣東省),十五歲,隨父官京師入汴。十九歲,喪父。二十一歲成進士。有異母同父兄弟之眾,唯盡是書香門第傳承之家。據上述略窺其學,不聞有所師授,蓋由父教薰陶,繼因胸懷大志,而能博覽羣書,努力深造自得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106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