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安石之文學觀 (10-3)
2007/06/20 07:23:31瀏覽551|回應0|推薦7
(一)安石之評述:
安石〈張刑部詩序〉載述:
楊、劉以其文詞染當世,學者迷其端源,靡靡然窮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顛錯叢龐,無文章黼黻之序,其屬情藉事,不可考據也。
按宋初「西昆體」詩,鋪排文彩卻雜而無序,缺少「屬情藉事」的真情實感作為依據。一時效法「西崑」楊、劉之體者,無非造成文壇空泛頹靡之風氣之主因。故安石對時文之堆砌辭藻,言不及義相幫排斥。
安石(〈送董傳〉詩),文內主張「文章合用世」。

安石〈上人書〉載述:
嘗謂文者,禮教治政云爾。其書諸策而傳之人,大體歸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遠」云者,徒謂「辭之不可以已也,非聖人作文之本意也。
且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而已。不適用,非所以為器也。不為之容,其亦若是乎?
此篇係作者,闡述自己為文觀點之信,主要針對書、序、原、說一類之理論探討之,另有弦外之音之意,即認為文章之實質,應是反應禮教政治,並為其提供服務。在〈與祖擇之書〉載述:
「治教政令,聖人之所謂文也。」「聖人之於道也,蓋心得之,作而為志教政令也」,「書諸策而傳之人」。此論點與前述旨意同,皆屬於安石經世致用範疇。
安石《毛詩序》,言及詩之作用載述:「先忘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等可見安石於創作文學之同時,亦貫徹了經世致用之文學主張,因此能手撰大量反應社會現實、鼓吹平易近人,便於誦讀及流傳之詩文。

安石〈贈太傅制〉載述曰:
具官王安石,少學孔孟,晚師瞿聃,罔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迹,作新斯人。屬熙寧之有為,冠群賢而首用。信任之篤,古今所無。方需功業之成,遽起山林之興。
安石一心從政,從不以文學標榜自許,惟出乎意外者,為其名能留於世者,乃其所忽之著作也。其文學之所以列八大,與其所具之文學觀有關。至於前後文人有評述不同之意見,茲引述之,併逐項論述安石之文學觀。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103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