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安石之學術觀(5-4)
2007/06/07 07:35:01瀏覽355|回應0|推薦9
清末梁啟超之評述
梁啟超,字卓如(一八七三︱一九二九),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少年得志,十二歲中秀才,十五歲中舉人,學於康有為。其所著《王安石傳》載述曰:
荊公之學術,內之在知命厲節,外之在經世致用,凡其所以立身行己與夫施于有政者,皆其學也,則亦何必外此以求公之學術?雖然,亦有可言者焉。

宋稗類鈔,稱荊公燕居默坐,研究經旨,用意良苦,嘗置石蓬百許枚几案上,咀嚼以運其思,遇盡未及益,往往囓其指至血流不覺。此說雖未知信否,然其力學之堅苦,覃思之深窈,可見一斑矣。黃山谷詩云:「荊公六藝學,妙處端不朽。諸生用其短,頗見鑿戶牖。譬如學捧心,初不悟己丑。玉石恐俱焚,公為區別不。」斯可謂持平之論。

作為百年不遇之杰出人士,卻生前被世人責難,死後數代都不能洗刷罪名,在西方有英國之克倫威爾,在中國則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來,王安石被罵做集一切亂臣賊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實,他才是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少見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陂,其氣節岳然若萬仞之璧,其學術集九流之精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施之事功,適應于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之日莫之能廢。

筆者以為,梁氏曾言:
其文條理明晰,筆峰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並自稱:「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為文,學晚漢、魏、晉,頗尚矜煉,至是自解放,務為平易暢達,時染以娌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竟效之,號為新文體。
梁氏生於清末民初,屬新、舊時代交替者,其本身與曾國藩、胡適等,觀念上標新,於變法革新運動方興未艾之際,感中國人民,以保守為天性,樸實之風成,創新乃不足。故其於安石之赫然設施,驚愕而沮喪,更見安石受謗幾百年,感同身受之餘,而為之立傳,誠不足怪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rping&aid=100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