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倒楣鳥的故事
2006/12/23 12:06:53瀏覽1917|回應0|推薦17

     我記得大約在五年前吧,曾經在台南看過一個展覽,展覽主題是荷蘭人在台灣,展覽的策展人是偶戲館館長羅斌先生(他雖然是荷蘭人,聽說還是位有名的漢學家,目前是大稻埕偶戲館的館長...希望我的資訊沒有過時...)。整個展覽很有趣的地方是他跳脫大人的角度而採用兒童的角度來呈現展覽,例如告訴小朋友荷蘭船隊來台灣的時候究竟帶了什麼東西? 隨著荷蘭船隊周遊世界各國的水手在船上是睡在什麼樣的地方? 水手的隨身物品有哪些? 船隊上帶了哪些香料等等。

    然而讓我印象深刻的並非只是這個展覽的說故事手法而已,展覽也有販售展覽衍生品,其中有一件小東西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一隻小鳥的布偶,它的名字叫"倒楣鳥"。話說在參觀的過程中,看到一間展廳佈置成當時的教室,外國老師在課堂上上課時身邊都會帶著一隻倒楣鳥,而它就是用來"處罰"不聽話學生的工具。(嗯.....說到這,一定會覺得奇怪,倒楣鳥怎麼處罰學生呢? )一旦學生不聽話,老師就會把"倒楣鳥"丟向他,這時候.....學生就知道事情大條,皮要繃緊點了,因為老師已經盯上他囉! 再不聽話就等"挫著等"吧 !

   "倒楣鳥"的故事與應用方式是十七世紀荷蘭的外國老師在台灣上課的"工具",簡單地說這個"工具"有其特別的意義,因為收到倒楣鳥的學生收到的是一種"警告",就像我們小時候上課,如果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在下面嬉鬧或高談闊論,可能會被老師賞白眼或被叫去罰站等等警告性的處罰。

  "倒楣鳥"雖然時間久遠,但依然能夠引起參觀者的共鳴,原因大概就是大家都有在課堂上被老師警告或看到老師警告其他同學的經驗,而這種"經驗"是沒有時空的限制的,因為老師警告或處罰不聽話的學生大概自古以來就不曾消失過,你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經驗。正因為如此,展出賣店所販售的"倒楣鳥"衍生商品早已在我也想要購買的時候銷售一空

   "倒楣鳥"它的價格不貴但也許比賣場中的任何一件展覽衍生品還暢銷品,能夠創下銷售佳績我想應該是它結合了大家的共同經驗。目前許多大型展覽都紛紛推出相關的文化創意商品或衍生品,坊間最常見到的就是印有展覽圖案的馬克杯、文件夾、書籤、背包或T-Shirt等等,但如仔細觀察的話,似乎檔檔的展覽所販售的文化商品都在依循這種模式,雖說文化商品或展覽衍生商品可以滿足購買者或參觀民眾的參觀回憶,但是我覺得這些文化商品如果能再加入一些觸動人心的元素,就會更加完美。

  展覽是一種"說故事"的方法,故事要說得好腳本要夠精采,當然豐富的內涵更是不能少。文化創意商品要賣得好,製作出來的東西也要能觸動人心,如何掌握展品內涵再找出與大部分人共有的生活經驗,製作出來的文化創意商品或衍生商品才能突顯它的"文化"意義。

( 心情隨筆雜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siema&aid=596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