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未來誰來照顧照護我們?(轉)
2008/03/06 11:11:59瀏覽268|回應0|推薦5

未來誰來照顧照護我們?

與爬山的朋友聊到,過去健保卡1年難得用12次。現在,1個月用1次大概算是正常。再看看週邊的親戚或老人,有人1週大概就要用到1次。年紀愈長,愈顯出健保的效益與效用。台灣邁入老年化人口的經濟結構已是趨勢,世界上也有很多國家類似,照此推定,醫療電子的前景可觀。

老化型社會的照顧與照護

老化型社會的到來,當然就會創造出相當規模的銀髮族市場:健康食品,退休金管理,醫療設施,靜養中心。此外,若干老化難治的慢性病如中風、帕金森氏或阿茲海默症等,使得社會除了照顧有行動能力者,還需要照護無行動能力者,兩者都需要人力,照護需要投入的人時,還更密集。
身為父母者如果不想綁住子女的未來,到了退休年紀,大概隨即就會進入空巢期。一旦夫妻中有人有身體出狀況,生活步調就會受到很大的約束,有的就落入孤寂一族,或是生活失去相當尊嚴。經濟條件許可者,物質上的需求大致沒問題;否則,辛苦告誰人。
醫療與電子都屬有利條件

再過10年,台灣不僅健保醫療的需求會大幅增加,很多加入退休行列的人,還會面臨更迫切的問題:誰來照顧或照護?再過30年,做為現在辦公室內主力的年輕人,也很可能面臨同樣的局面。
照顧與照護涉及的層面一是社會醫療體系,包括健保制度與醫療水準與醫療設備,一是必要的人力與相關費用。

台灣的醫生相當多,醫學院也不少,醫療水準層次也相當高,這些都是有利的地方。電子業更不用說,儘管重點仍在電腦通訊及半導體等3C5C上。而近年來太陽能電池車用電子逐漸成氣候,讓電子業還有很大後續發展空間。接下來的醫療電子,則是下一個值得投入關注的領域。
醫療電子的層次,比車用電子層次更高,短期內或許不易看出顯著成績,但方向絕對是正確的。政府近來亦重視醫療生技產業的建立,開始積極輔導相關的業者,逐步從不同領域推展。當電子業、醫療業與政府建立起共識,那麼未來在醫療體系方面,我們不僅有機會享受到成本相對低廉但品質較高的醫療服務,還有可能因這個產業的建立,讓整體經濟更上層樓。
最重要的還是靠自己
對任何人35歲以上的來說,定期健康檢查是一定要遵守的建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預防醫療觀念,不僅可以舒緩未來潛在疾病帶來的病痛程度,也可節約可觀的社會治療成本。

其次,醫療與人壽保險一定要保,經濟條件許可的話,家人最好也一併加入。

對即將退休的人來說,人生在事業上的發展幾成定局,如果經濟上或公務上沒有迫切的需要,盡可能不要繼續承擔不必要的壓力,最好抽空規畫、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及早與子女做好相關的溝通。

有智者說,保持三空(腦空、胃空、屋空)是不錯的建議。這裡要做補充說明的是,腦空不是指什麼也不想,而是不要再計較名利;胃空是指不要再暴飲暴食,改吃健康食品或少吃;屋空是指不要光是呆在屋內,要常常出去走走或運動。

如果能保持關懷之心,常常注意父母或長輩的健康、心情,投入適當的關懷,不僅可以讓長者得到身心的安慰,也可增長自己對生命的認知,畢竟自己終有衰老一天,能從長者身上及早瞭解到一些照顧與照護事項,未來自己年長時,就更能從容安排處理好相關的狀況。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oneshih&aid=167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