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隕落"的背後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第一財經日報
2008 / 10 / 20 星期一 12:14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經營歷史長達89年、總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的全球頂級金融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的「巨人隕落」仍然值得我們深思。仔細探究發現,AIG倒閉的「罪魁禍首」是AIG的金融產品公司(AIGFP)。
AIGFP是AIG負責金融產品交易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由霍華德·邵信(Howard Sosin)和約瑟夫·卡薩諾(Joseph Cassano)發起。
AIGFP很早就進入剛剛興起的金融衍生市場,成為美國最早投資金融衍生產品的公司之一,並迅速擴展到能源、貨幣、商品市場,所投資的對象無所不包,而且奉行的是快進快出「賺快錢」的風格。
1997年是AIGFP業務重要的轉折點。此前的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大多為利率互換之類的產品,1997年AIGFP接受JP摩根衍生產品專家的建議,開始大量購買和發行以次貸為抵押品的擔保債務權證(CDOs)。業務上另一個大的變化是,開始大量介入信用違約互換業務(CDS),到2005年中CDS市場成了AIGFP的主要業務。倫敦AIGFP還在市場大量出售一款名為「超級信用違約互換」的產品,為市場上巨量的CDOs提供擔保,該款產品的利潤邊際從2002年的44%上升到2005年的83%。
在過去的幾年裡,AIGFP憑藉著強勁的創新實力,在與華爾街眾多的老牌投資銀行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樹立起了勇於創新、敢於冒險的企業形象,同時也給AIG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次貸危機爆發以後,隨著住房貸款違約率的迅速上升,AIGFP所造成的虧損越來越大。截至6月底,倫敦AIGFP的虧損就高達250億美元。9月15日,倫敦AIGFP的虧損造成AIG信用評級的下調,AIG為此必須馬上追加150億美元的抵押品,AIG頓時陷入流動性危機,不得不委身於美聯儲。曾經的搖錢樹一下子變成了一個難以填補的無底深淵。
從內控上看,AIGFP可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首先,AIGFP在AIG裡面是個高度自治的實體。AIGFP奉行的是高額激勵、寬鬆監督這樣的企業信條,多數員工都具有博士等的學歷背景,投資銀行的業務定位越發使得這些人覺得,比AIG內部那些只會銷售保險的專業人士要強很多,豐厚的業績和高額的薪酬使得這些人更加桀驁不馴。
其次,作為母公司的AIG近年來確實放鬆了對AIGFP的監管。2005年蘇立文接替格林伯格以後,母公司很少過問AIGFP的業務,甚至也有意放鬆對其的管治。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取消了原先每月兩次的用來評估其工作的例會。今年3月,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曾警告說,AIG在對子公司的監管方面缺乏獨立性、透明度和精細化。
第三,AIG的內設工作機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2005年會計醜聞以後,AIG設立了兩個專門的委員會負責對複雜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審查。2007年負責處理AIG歐洲金融產品的首席全球策略家伯納德·康諾利(Bernard Connolly)曾對次貸危機的爆發及其可能對衍生產品的影響發出警告,即便在這樣的情形下,AIG的這兩個委員會也沒有能對次貸危機所可能引發的後果給予足夠的重視。
10月7日,在美國國會舉行的聽證會上,AIG的前三名高級管理者都不認錯,他們把問題歸結在現行的「以市值計價」(Mark-to-Market)的會計準則。前CEO蘇立文和羅伯特·維爾倫斯坦德都指出,「以市值計價」準則迫使AIG不得不將未實現的次級債券的損失先計提出來,如果這些債券持有到期,其價值一定不會像今天這樣糟糕。
另一種看法就是AIG本身沒有錯,而是外部監管出了問題。但問題是AIG出問題的不是在保險業務方面,還是在投資銀行方面。AIGFP是一家投資銀行而不是一家保險機構,它不接受美國州級監管機構的監管。過去的4年,倫敦AIGFP有不少業務是通過在法國註冊的AIG銀行(Banque AIG)完成的,該機構接受美國儲蓄局(The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的監管,但這種監管本身就十分粗略。此外,為AIG提供審計服務的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在今年3月就曾抱怨,他們無法瞭解倫敦AIGFP的情況,這家公司太不具有透明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