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見於北宋,宋洪邁《夷堅志》卷九《八段錦》中記載:「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
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
後人附會八段錦為岳飛所傳,或言唐末五代道士鍾離權所創,實乃穿鑿附會之說也。
不論八段錦是何人所創,它在北宋的出現,無疑地為中國氣功的發展,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它的理論系統或功法設計,都比「五禽戲」更見進步。
從北宋出現八段錦以來,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驗的累積,
便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練法,約在南宋時期,乃衍生成
「文八段」和「武八段」二個系統,成為八段錦的二大主流。
早期的導引術,本來就包含著「熊經鳥伸」的肢體運動和「吐故納新」
的有意識呼吸。
肢體運動可以使血脈流通,有意識呼吸可以用意念改造生理機能,
前者的活動量大,還可以活氣血、強筋骨,後者是所有氣功的精華,
單練也可產生效益。
學習氣功的人生理狀況各不相同,想要達到的目的也有差異,
因此逐漸分出兩種鍛鍊方向:
活動量大的人,多採用馬步或直立式,「搖筋骨,動支節」,
在動中求靜,調攝身心,因為是站著練功,
所以稱為「站功八段錦」,也稱為「武八段」。
活動量小的人,由靜坐運氣入門,結合吐納、觀想和按摩的方法,凝神行氣,
因為坐著練功,所以稱為「坐功八段錦」,也稱為「文八段」。
「武八段」可以鍛鍊筋力,運行血脈;「文八段」則著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柔和的性質更加明顯,
這二種八段錦各有特色,功法的發展也各有不同的過程。
站功八段錦的內容,大約在清代光緒初年才開始被定下型來,口訣如下:
『雙掌擎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單托手』、『五勞七傷往後瞧』
『握固定馬增腿力』、『搖頭擺尾實腰腎』
『白鶴亮翅抱足心』、『推拉震顛百脈開』
「文八段」的一些單式,在宋代以前就已陸續出現,但成套功法似乎比「武八段」較晚問世,
「八段錦坐功圖」最早見於南宋河濱丈人《攝生要義》的《導引篇》,
到了清代,乾隆時徐文弼的《壽世傳真》將它易名「十二段錦」並稍作改編,
咸豐八年,潘霨將「十二段錦」入《衛生要術》,光緒七年,王祖源把《衛生要術》重新摹刻,改名為《內功圖說》,
由於附圖完整、口訣詳盡,其中的「十二段錦」也因此廣為流傳,
從此以後,「十二段錦」就成為「坐功八段錦」也就是「文八段」的代名詞。
中國人發明的健身運動,少說也有數百種,其中凡是配合呼吸、意念的,
都被稱為氣功,
呼吸的配合必須要集中精神,注重身體內部的運轉變化,
所以被稱為「內功」,八段錦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作。
練習武八段錦時,要捨去後天血氣拙力【肌肉的局部用力】,
以意運先天鬆騰之力【全身微微的張力】,
只要揣摩上個把月,架式熟悉了,動作均勻了,
慢慢就能掌握這套功夫圓潤飽滿的神韻。
至於坐功八段錦,對於已病、體弱或腿部不便的人來說,則是最佳的選擇。
此套功夫從握固凝神開始,用呼吸、觀想、搖擺、舒展等方法來鍛鍊臟腑,方法柔和簡易、練後周身和暖,心靈空鬆,百脈調暢,
一般人若覺身體倦怠,或於睡醒後、打坐後要緩緩行開血脈,
這套功夫則非常適宜。
本文出自(richard 在 新浪部落 於 2007/08/24 06:58 PM 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