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81206老友健行台大校園鹿鳴堂.台電加羅林魚木.溫州街殷海光故居
2018/12/10 17:03:36瀏覽1145|回應0|推薦1

  召集人通知:12/6 9:30在捷運公館站會合,計畫健行台大校園、溫州街霧裡薛圳,參觀殷海光故居,之後轉往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恬園餐廳午餐

  老友們已多次健行台大校園,圖其交通方便、綠蔭坦途,安全無虞,也有許多文史資料可以參觀。這回召集人帶領自舟山路進入校園,輕鬆繞行鹿鳴堂、行政樓、傅鐘後,轉往溫州街。台大原訂7月間拆除鹿鳴堂,因有台大校友發起搶救行動,台北市文資會重啟審議,而於11/30通過登錄鹿鳴堂為歷史建築。這起事件喧騰一時,佔據不少新聞版面,因此我們在鹿鳴廣場盤桓一陣,緬懷這棟建築的故事:鹿鳴堂原名僑光堂,1967年落成,為當年僑務委員會推動僑務工作的重要場域,是與海外華僑、僑生聯繫的集會活動中心,也曾為重要的文化、政治活動集會場所;僑務委員會功能萎縮,於1996年將土地連同建物交還台大;台大整修後更名鹿鳴堂,2005年改建作為商場和劇場,不免年久失修。僑光堂建構為大型集會堂,展現兩岸對峙、爭取僑心的時代背景,也反映1960年代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設計特色,確實有列為歷史建築予以保存的價值;此外,對當年住宿台大第七、第八宿舍的學子來說,更是每天通學生活必經之路,那可是重要的記憶呢。

  接著,直接走往台電加羅林魚木(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8330)所在之處,位於台電輸變電工程處旁、溫州公園對面,是台北市文化局受保護樹木 唯一的魚木,編號第705號。這棵魚木原來種在工程處辦公圍牆內,台電為讓好東西與溫羅汀社區民眾共享,拆掉圍牆、移除機車棚、遷移電力設備,敲掉水泥地坪,讓魚木根部可以盡情呼吸、喝水,打造開放空間,並設置露天涼椅,衛護樹根,魚木因有自然生長空間,根系茁壯健康,主幹挺直高約五層樓高,每年4~5月花季,滿樹黃白色花朵,華蓋亭亭,既漂亮又壯觀,總能吸引成群民眾前往賞花台電睦鄰工作因勢利導,讓這棵活生生的魚木猶如當地的公共藝術、永久性裝置地標,儼然已成為台電的親善大使,絲毫不遜於台東池上鄉伯朗大道上的「金城武樹(茄苳樹)」,衷心為台電按「讚」

〈據資料記載,加羅林魚木是日據時期台灣林業試驗所第一任所長金平亮三博士於1930年代自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引進,因可刻成小魚狀、當木製魚餌而得名。滿樹黃白花似錦的照片,是阿亮於四月花季時所拍攝。

    老友們悠哉漫遊,並未兼程趕路,致路過霧裡薛圳第二支線遺址(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45)時,為趕赴11:00參觀殷海光故居之約,未作停留。

〈據資料記載,墾民陳元利記和周合軒記合股,於清朝雍正2(1724)在霧裡薛溪(今景美溪)截流開築霧裡薛圳,乾隆初年(1735)完工,引水灌溉木柵、景美至公館一帶日據時代,重要水圳都定位為公共設施,瑠公圳與霧裡薛圳於1907年一起併入「瑠公水利組合」統一管理。台北都市化之後,水圳灌溉功能漸失,碩果僅存溫州街45巷這一小段,屬於第二霧裡薛圳支線。目前由大學里設置一處(霧裡薛圳)景觀復原區,圳內養殖鯉魚,沿堤種植柳樹、花木,是一處水鄉造景韻味的小型公園。

      殷海光故居(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161-1號)隱身溫州街巷底,低調樸素,免費參觀,但專程前往造訪的人不多,目前列為台北市市定古蹟,由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經營。

      沿溫州街一路走來,印象裡的日式低矮平房已經盡數褪去,完全看不出來當年台大男生第一宿舍的方位模樣,代之而起的是兩側蓋滿的大樓,心頭難免惆悵。一直走到故居附近,居然出現一大區塊的日式建築群,樹木高聳、綠蔭扶疏,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心裡一喜,這才是記憶中的台大教授宿舍群的樣子,私心還真希望它們能夠繼續維持著保留下去哪

      巷子底,綠色木門掩映,門內日式老房舍座落一隅,罕見地漆成綠色,庭園佔地頗大,樹木參天,草木扶疏,水池乾涸,假山隆起,牆壁樹藤攀爬,有點兒綠滿窗前草不除的況味,惟園中黑松、楓香、桂花、山茶花等亮眼,或許是較得主人歡心。室內狹窄緊湊,大致保持殷海光居住時期的格局樣貌,當年的書桌椅、書櫥、沙發、裁縫機也保留著,幾個小房間分別陳列、擺設其文物資料照片,供公眾參觀、追悼懷念。專人導覽時,先播放錄影帶,後介紹庭園,由知1956年,殷海光任教台大哲學系時,向學校申請宿舍,但台大已經無可提供,於是找了這塊堆滿建材廢料的空地,自行規劃設計,就地取材,蓋起這棟像是日式木造建築,實則是洋式格局的宿舍,花園都由其設計,一磚一、一鋤一鏟親手打造家園,沿牆利用荒廢的瑠公圳支流,開挖疏通短短一條愚公河,堆積土方疊造出一座孤鳳山,山頂上設置水泥桌椅的讀書台,山腳下,在庭園中央為愛女戲水挖出游水池,喜歡喝咖啡,師生課後經常一邊散步一邊討論,也被稱為「馬路學派」。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其寫作出版時的筆名,尤其是為「自由中國」撰寫了大量的政論文章,對抗言論思想的禁制,筆名反而較為人所熟知。此處,對自由主義思潮、知識分子針砭時事有興趣的有心人,是值得參觀的歷史景點,但年輕世代知道殷海光者幾希,會有興趣嗎?

      透過參觀,讓人對這位自由主義思想者的人格特質、家居生活有進一步的瞭解,也為當年時空背景下發生的時代悲劇唏噓不已。展出資料中,台大校長發出的平反公文,說明台大當時受到政府壓力,解聘殷海光乙事應該引以為戒,不應該再犯。以現在的眼光、標準,來衡量當年處置準繩,肯定失之嚴苛肅殺,冤錯假案一定難免,可對照中共公佈的潛台烈士英雄名單,則當時若非檢肅得宜,會發生何種事故也難逆料。究竟國家面臨存亡絕續之際,執政者該如何掌握統治管制分寸,號召全民共赴國難,可真是一門大學問啊。

〈茲依據相關新聞報導,綜合整理如次:中共官方環球時報報導,1949年前後派遣一千五百多名特工來台,展開準備接應解放台灣的行動; 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牆上,刻有已知遇害的846名烈士,其中409人是因意圖顛覆政府而着手實行經判決有罪的共諜,但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卻撤銷其等法院有罪判決。這要怎麼說呢?當年法院判決錯了嗎?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該給個說法吧?

  離開故居,循溫州街走到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由福華經營的恬園餐廳(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30),吃飯皇帝大,且收起感懷時事的心情,專心吃飯吧,免得落於人後唷。

後記:召集人說,為此行探路時,曾想一併走訪俞大維故居(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224),但見重門深鎖,門口還停著工程車,只得算了。

〈據報載,「溫州街224號」地主為台灣大學及部分自然人,預定都更後興建34戶台大學人宿舍及部分民宅台北市政府今年6/23核發建照和拆除執照;但7月經人舉報址為俞大維故居,且有白先勇、林懷民、蔣勳等數十位重量級文化界人士與學者共同參與連署要求保留後經北市文化局11/13召開文資審議會,委員投票,同意列為「定古蹟」,台北市政府將面臨巨額求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2112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