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8 15:47:52瀏覽1123|回應0|推薦2 | |
中颱「梅花」輕掃過東北角海域的午後時分,夾帶的外圍環流讓八斗子海邊掀起陣陣的狂風巨浪,深澳里的居民急忙返家「避風」,拿起板凳三五成群就在門前「開講」,長浪拍打著海岸邊的礁石,激起陣陣的浪花,在浪濤與風聲交錯間,早已荒廢頹圮的建基煤礦「遺址」,默默向過往遊客傾訴這裏曾經盛極一時的「繁華落盡」。 為礦工興建的教會 位於瑞芳深澳海邊,建在建基煤礦礦坑旁的榮隆長老教會,就見證了這段歷史歲月。已逾「花甲之年」的榮隆教會傳道人張金玉牧師受訪時,談起那段深埋在記憶裏的「流金歲月」,點滴回憶就像潮水般歷歷湧現。 張金玉說,在那個採礦業興盛的年代,在瑞基煤礦採礦的簡仗梨長老,為了讓員工及附近的社區居民能夠就近敬拜上帝,就採納前九份教會連天祿長老與榮隆長老教會前長老的莊連幼夫婦的建議,在1955年9月26日先成立佈道所開始聚會。 當時,佈道所對外進行主日教學,並請正濱教會蔡聰榮弟兄的母親賴治長老來傳福音,後來經鄭君芳牧師熱心帶領青年長執一起熱心來為主做工,又有深澳發電廠的基督徒員工前來聚會,就在1962年4月23日正式建堂成立為教會。 成為社區的祝福 張金玉牧師也透露神在榮隆教會所施行的神蹟見證。她說,當時為了採礦的需要,必須設立火藥庫,有一次不慎發生炸藥引導線走火的工安意外,眼看鄰近礦坑整個社區就要因為大爆炸而付之一炬,但火勢到了教會的所在地時驟然熄滅,簡仗梨長老深知這是上帝對教會及社區的祝福,於是就把土地奉獻出來。 在榮隆教會所在社區居住超過一甲子的謝先生就回憶,他小時候以採礦維生的爸爸一個禮拜的薪水,就足以讓一家老小過一個月的生活,那時北部濱海公路尚未興建,在海面大潮的時候,海水經常就會溢到家門口,榮隆教會前面的「鐵支路」,鳴著長長汽笛的運煤小火車,三不五時就疾駛而過的童年記憶,讓他至今都回味無窮。 滿滿回憶訴不盡 但從民國七○年代起,由於建基煤礦礦產蘊含量逐年降低,礦坑都要挖到兩、三百公尺深才能有一點點的「收穫」,不合經濟效益,加上對入坑採礦的礦工人身安全的威脅性提高,礦業公司於是斷然決定在民國76年全面停止開採,原本因採礦興起的繁華小鎮,頓時由絢爛歸於平淡。 張金玉說,礦業停止開採後,榮隆教會的聚會人數就大受衝擊,原本的年輕力壯的主內礦工弟兄沒辦法在地就業,紛紛移往基隆或是台北發展,加上深澳發電廠的基督徒也陸續調往他地,教會的聚會人數頓時下降許多,在1996年時,一度流為支會。 憑信心讓教會再興旺起來 在獻身成為全職傳道人前,擔任學校主任的張金玉回想,當時她因為心臟方面出問題,原本想要退休養病,但神呼召她進入神學院就讀。張金玉說,當時她在禱告中求問神:「主耶穌,你要使用我這如破銅爛鐵的身體來事奉你嗎?」神給了她肯定的答案,並在神學院畢業後引領她來到北海岸的榮隆教會牧會。 張金玉來到榮隆教會時,聚會人數只剩下不到10個人,推廣教會福音事工「缺人又缺錢」,但她憑信心從敦親睦鄰開始,逐步開展婦女團契、讚美操及家庭探訪等事工,許多社區居民及曾經離開教會的基督徒陸續回流。 與社區居民相交陪 謝先生就回憶,那時張金玉牧師知道他和太太喜歡彈琴,就主動表示要義務教他們學琴,而且還熱心介紹敬虔愛主的主內調音師來協助「整理」家中的骨董鋼琴,每當教會有活動的時候,更會親自到府送上邀請函,也在跟著張金玉牧師參加幾次教會的外展聚會後,成為主裏的一家人。 張金玉牧師也感謝教會的吳政雄長老等「資深會友」和她一起努力走過讓榮隆教會從因為礦業沒落而出現的「低潮期」重新慢慢回到昔日榮景,她說,每次教會需要為著軟硬體建設奉獻的時候,吳政雄長老總是憑信心支持,而神也總是祝福吳長老家裏的漁船出海捕魚時,總是魚獲滿滿,給他加倍的祝福。 而今,瑞基煤礦雖然沒落,但神仍然藉著這間昔日為了牧養礦工而成立的榮隆教會,繼續祝福著深澳地區的居民,特別是農曆七月,人心充滿怕「鬼」的憂慮時,教會仍然堅持扮演安慰人心,帶來屬神祝福的力量。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