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5 12:01:40瀏覽394|回應0|推薦4 | |
天色剛破曉,海拔1600公尺的法治村武界部落的布農族居民,忙著把田裏收成的高麗菜、甜玉米及青椒打包裝箱,準備運到山下的果菜市場去販售。頂著不到攝氏10度的低溫,在教會黟弼牧師的帶領下,眾人齊聲用禱告展開一天的序幕,期望上帝保守車上的農作物能賣個好價錢,這樣孩子下學期的學費才有著落。 雨天蔬果難外運 隸屬中布中會的武界長老教會,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經過921震災及桃芝風災接連的侵襲後,部落所在的山坡地土質變得十分鬆軟,只要遇到大雨,部落與外連接的道路就會坍方阻絕,務農維生的居民,常常便只能看著辛苦栽種的蔬果腐爛而發愁。 黟弼牧師表示,武界部落的居民,老人和小孩就占了70%左右的比例,「貧窮」是多數家庭共通的特色,透過教會和台灣世界展望會合辦的課輔班,國小階段的孩子,可以在部落裏讀書,但一旦畢業升上國中之後,就得要遠赴40公里以外的埔里去求學,很多孩子因此「適應不良」,而成為中輟生。 高俊明牧師送冬衣到武界 今年的冬天,寒流一波波地來襲,多屬弱勢家庭的武界部落居民,因為農作物欠收,讓家中原本就困窘的經濟更雪上加霜,很多家庭甚至連為孩子及長者添一件能夠保暖的冬衣的餘錢都沒有,前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知道部落的困境,除了發起「送冬衣到武界」的關懷行動外,也自掏腰包送給武界教會一個大紅包,讓教會可以在農曆春節時,為會友加菜。 高俊明表示,住在都市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對於弱勢的原住民部落而言,還有「冬天衣服不夠穿」的問題,聖經教導基督徒要「與哀哭的人同哭」,高俊明期盼自己的「發聲」行動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馬政府可以看到弱勢原住民的需要,在施政的作為上,能秉持「公義」及「憐憫」的原則,去照顧他們。 由於武界部落的年輕人多半到城市去打零工維生,留在部落裏的老人因為長期醫療資源的缺乏,通常都是痛風及高血壓纏身,而孩子們則是普遍有蛀牙的問題,目前雖然有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山區醫療隊會定期到部落裏義診,但遇有緊急醫療狀況時,由於車程遙遠,也發生過老人家未能及時送醫的憾事。 幫助孩子順利上學 除了老人家「病不起」及孩子們「穿不暖」的窘況外,讓黟弼牧師最掛心的就是孩子們的就學問題,他說,部落的孩子國中以後到平地去就學,常有與人互動的人際溝通障礙,加上很多家庭無力負擔孩子的交通、住宿及學雜費,一旦孩子中輟後,便很難再回到校園。 黟弼牧師舉例,雖然大學及高中錄取率逐年攀升,但部落孩子的升學率卻趨近於零,一方面是學習成績低落,另一方面則是沒辦法負擔孩子的就學金, 黟弼牧師盼望,政府能協助部落發展觀光產業,讓年輕人留在部落裏就業,一方面可以帶動原鄉的產業經濟發展,幫助多數部落居民找回自信,可以成功「脫貧」。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