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第一次接觸到這首偈是在一個法會中,當時覺得只覺得整首偈語意幽玄,令人感到說不出的歡喜,於
是便花了些時間將整首偈默記於心。 只是這首偈實在太深奧,這麼多年來一直處於似懂非懂的情況;近年來,在研讀了許多中
觀方面的論述之後,終於有了一些感觸,於是不自量力的寫下了自己的心得,希望佛菩薩護佑,讓我寫下的東西不至於偏離原義太遠!
研究後發現,其實這首偈是出自於華嚴經中的一個故事:據說有一次夜摩天王請到了佛陀在夜摩天宮說法。一想到這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可不是天天都有的,所以夜摩天王自然費盡了心思將整個夜摩天宮佈置的莊嚴無比。
等到如來蒞臨說法的會場之後,夜摩天王更是喜不自勝、感動無比,不由自主的憶想起佛陀的功德,於是以最誠摯的心情恭請如來為大眾說法。
此時,十方所有的世界都同時出現了如來位大眾說法的景象,整個夜摩天宮殿更是變的無比的寬廣。當大眾齊聲為這不可思議的景象而讚嘆時,來自十方世界的十位大菩薩也帶領著無數的菩薩也抵達了法會的現場啦。
這十位大菩薩帶領其他的菩薩依照禮儀向佛頂禮之後,所有大眾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引頸企盼著如來開示說法。此時,佛陀從他的兩足上放出了百千萬億道的光明,不但參與法會的大眾沐浴在此神通光明之下,這些百千萬億道的光明更遍佈於到十方一切世界中。
故事說到這裡,在我們看來,接下來如來應該開始向大眾開示菩提大道了吧!然而,令人訝異的是,故事並不是這樣發展的。
從外表上來看,佛陀只不過是展現了一件不可思議的神通而已,然而對於看到這景象的十位菩薩而言,他們卻對佛陀的說法和教誨早已經心領神會啦!於是這十位菩薩接連著說出了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覺林菩薩是第九個作心得報告的菩薩,這首偈就是覺林菩薩對於佛陀這段說法的感受--「現象」和「心識作用」的連結。覺林菩薩認為:我們所看到的各種現象其實都只是由心識所創造出來的虛幻存在。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畫家的圖畫時,這些圖畫其實只是將各種顏料塗到畫紙 上而已;然而,當我們欣賞這幅圖畫時,我們卻不知不覺的將這些由顏料的堆積而成的圖畫想像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如果仔細想想,我們所認定的圖案,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立而具體存在的東西,它應該是由內在的心識與畫布上的顏料交互作用而創造出來的作品。
依照佛教的理論,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的聚合所形成萬事萬物其實是被我們的心所創造出來的。舉例來說,當四大元素依一定的因緣在自然界形成一顆鑽石的時候,這顆鑽石對我而言是不存在的。一直到我和這顆鑽石產生了某些聯繫之後,這顆鑽石才會被我的心識所「創造」出來。此時,我所認知到鑽石的並不是原來的那一顆鑽石,因為目前我對鑽石的感知乃是由我的心識所創造出來的。當然,我所感知到的鑽石也不能說和原來的鑽石毫無關係,因為單憑心識也絕對無法憑空生出一顆鑽石的。
依照相同的道理,我們的心是無法在無緣無由的情況下創造出一幅圖畫出來的。因此,當我們見到彩畫的時候,我們通常無法理解這幅彩畫是由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事實上,我們對於彩畫產生的感知,其實是無法離開彩畫而獨立存在的;然而,心識所「創造」出來的這幅彩畫,卻也無法完全等同於彩畫。
覺林菩薩說:我們這顆攀緣的心所作用的範圍可是無邊無際啊!除了我們無法理解「心識」能產生這麼多不可思議的創作之外,「心識」也不認為是自己創造了這些事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然會認為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似乎是原本就存在的。
回到畫圖的例子來說:畫圖的人也沒意識到自我的虛幻不實、念念生滅,無法體認到自己實際上也是由心識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之一;相反的,畫圖的人執著的認為這些作品其實是自己創作出來的。事實上,十方三世一切現象的本質或真實性,其實就像是畫家作畫的情形一樣啊!
PS:十大菩薩名號: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