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19 19:47:42瀏覽2614|回應1|推薦10 | |
屏鵝公路台26線從楓港一路直抵國境之南,穿過鵝鸞鼻後往北,消失在佳樂水,然後出現在港仔到旭海段,再度消失。第三段則是在台東縣達仁鄉的南田部落。 從達仁鄉南田村到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稱之為「阿朗壹古道」,「阿朗壹」是台東縣達仁鄉安朔村舊稱,阿朗壹古道是清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1874-1895)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之一,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間礫石與珊瑚礁岩海岸線,依山傍海,山海壯麗,是所謂的「海角天涯」,因沒有公路可以到達,人煙罕至,台灣平地陸路交通最不發達最偏遠地區之一,有著台灣沿岸地質地貌代表。 從高雄到台東,南田部落就位於南迴公路繞完主要山路區,正準備沿太平洋海岸北上的轉角處,我們每次回台東,穿過南迴山脈,總是快快行駛。這回基於好奇心,決定實地一探這消失的台26線究竟止於何處。 台26線的入口是條小路,不仔細還會錯過。 ![]() 一小段路後來到南田部落,約幾十戶人家,到處有原住民圖騰。 ![]() 這裡正大規模修路,泥濘土地不太好走,我們才剛由南回山脈繞下來,又走了這麼一段顛簸路面,女兒已經頭暈到受不了,忍不住想吐,在村子裡停車讓她休息一下。不遠處有兩位原住民在他們家門口閑坐,我走過去攀談,詢問一下前往觀音鼻的方向,順便聊天。聊到這條消失的台26線,他們不禁忍不住抱怨,這條道路修建已經講了二十幾年,從未動工,這一兩年總算有些動工跡象,卻不知何年才會完成。這和我原先認知的環保團體的抗爭似乎天差地遠,這裡居民關心的是他的生活,而且只是簡易的便利,這些所謂的「環保人士」則是想保住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抗爭完畢回到他們位於城市的住宅享受舒適溫暖,又有多少人理會這裡的原住民正繼續過他們貧困的生活。難怪前幾年討論核廢料掩埋場時,這裡人多半同意為被選中場址,因為回饋金對他們太重要了。 穿過南田部落,沿著台26線持續往南前進,公路旁已可看見澎湃的太平洋。 ![]() ![]() 寬闊舒適的公路不久就中止,道路縮減成 三米 寬的泥土路。 ![]() ![]() 先前看過資料,前方山頂有個著名的觀音鼻,但道路盡頭已至,決定不再前進,車停在最後的海邊,走向大海。 ![]() 這裡海岸盡是鵝卵石及去年颱風山上流木沖刷到海面再回沖上岸。 ![]() ![]() 我們走向前,遠眺太平洋海岸線。 ![]() ![]() 聆聽海浪不斷拍打的聲音 ![]() ![]() ![]() ![]() 這一段消失的台26線,嚴格來說,海岸線與景致並不算漂亮,但徒留一段缺陷,讓人不由得想來看看,看看海,看看消失的道路,想像當年恆春人走過的路線。 下一次,也許我就會真的嘗試走一遭「阿朗壹古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