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感恩日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除了母親之外,外婆的恩澤,經常在我腦海盤旋,她也是我的另一個「母親」~
回憶往事,總有說不盡的感念,略舉數點,供分享:
一、幼年身體不好,據母親提及在我約3歲的時候,在教會聚會後,一位好心的姐妹贈蕃茄1顆,未料吃了之後,腸胃不適,拉肚子一段時間未見好轉,母親只得託外婆照料,在細心照顧下,慢慢好轉,說也奇妙,到如今我仍喜歡喫蕃茄!
二、啟蒙階段:讓我就讀嘉義市慈心幼稚園,猶記得老師拿著藤條故作追打,要小朋友回教室上課,那段日子,老師呵護下接受啟蒙教育,非常懷念。不過只讀了半學期,便「中途輟學」,原因是在必經之路,有家皮革工廠,異味極臭無比,讓我不敢前往幼稚園上課。
三、幼年住外婆家,有一天,外婆如常到巷尾排隊汲水,當時有一口井,是街坊鄰居的民生用水,再以扁擔挑水回家,倒在水缸裡,就在那一天,我與鄰居的童伴「淑雲」在井邊玩耍,發現水缸有一塊銅板,當我伸手一撈的時候,整個人栽進水缸,有不知喝了幾口水,「淑雲」見狀衝到汲水區告訴外婆:「阿弘,跌落水缸了!」,當外婆趕回家時,見我已濕漉漉的站在水缸旁邊;這件往事,至今也無法追憶,我是如何爬出來的,而約80公分高的水缸是水泥砌成,當時,童伴也無法仿傚司馬光以石塊擊破水缸救人,憶及此事,既有趣又感恩,也非常感謝這位「淑雲」童伴。
四、也曾經發生一次危險的狀況,我在爐灶旁幫忙外婆生火,不經意間,火苗竟掉在一團木屑上,眼見火勢已起,緊張之餘以水瓢取水救火,卻不敢喊救命或失火了~所幸,外婆即時回來,快速將火苗撲滅,感謝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因為街坊鄰居都是木造房子。
五、住在外婆家的日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長輩們認為我應該隨父母親居住,知道了外婆要辦轉學,央求外婆希望這不是真的,但不久之後,便離開了同學及熟悉的環境,從此要適應一個極其陌生的環境,難免受到少部分同學異樣眼光,尤其同學的書包都是美美的,而我卻是白色的普通書包,還好得蒙蕭同學貞國為伴,常到家裡做功課,所以很快適應北部的環境。
六、國中時,常利用暑假仍回外婆家,看看同學;約4年後,外婆就一個人北上,與人幫傭,自力更生(外婆在約30歲時就守寡,獨自扶養四男一女,一直到兒女成長並各自有家庭),也不知道為何她一個人生活,不習慣與媳婦同住,我想外婆也是完美的挑惕者吧,小時候也曾忍受過她不停的唸,那是件令人難以消受的!
七、外婆北上約莫20多個年頭,身邊有了積蓄,將錢寄在定存成為生活的一種寄望,多少也給子孫零用錢,而過年過節也給外婆紅包!歲月總在不經意間流去,老人家年歲也漸長,她仍習慣與我母親同住,順便可與孫子們較常碰面,老人家總喜歡送些小東西,記得有一次拉著她的手,這是少之又少的情景,卻是非常珍貴的!從小在管教下成長,多少較少有撒嬌、親暱等親子互動,而這回拉著老人家的手,時間停格在珍惜的氛圍裡。
八、炎熱的天氣,患有氣喘的外婆是最難受的,不忍她頂著高溫走回家,便僱計程車載回,若執意要走路,陪她走一段,即便她不說話,或許身體不佳?晚年(93歲高齡),適當的將積蓄分配妥善,再1-2年後,外婆的神智似乎有異,時而三更半夜跑出門,計程車不知帶往何方,最後讓警車帶回,此時,母親年事已高,難以負荷,經多方商議,約4年前(民國98年),由舅舅接回同住。曾裡想著南下探望,卻遲遲未能前往。
九、100年3月間,外婆蒙主恩召,生病時並未獲告知,以致無法探望,成為深深的遺憾,告別式那天,外婆削瘦的身影,再也叫不回,氣氛凝重,我在想這一生外婆默默的付出,而對她盡孝的機會卻有沒有,曾在夢裡看到外婆,也在夜裡,輕輕呼叫〝啊嬤〞,為何打此刻才真切的呼喚!倘時光能倒回,可要呼喚千百次~
今年五月的母親節,獻給我的阿嬤!感謝您用一生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了您的兒孫們~!
我們卻無從報答,只有在心裡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