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7 00:07:19瀏覽7996|回應8|推薦86 | |
這部電影不需要我來稱讚。才剛散場,就看到全球17天逾十億美元的驚人票房,顯示風靡的程度。於是很快地,回家後的閒聊就從電影那裡好看,轉變為對國片的喟歎。 台灣電影的格局,感覺是愈做愈小。別說得獎的都是小品,每年少得可憐的一丁點產量,也端不出什麼大菜。電影是燒錢的行業,沒有行銷就沒有票房,沒有票房就沒有資金,沒有資金就沒下文了。我嘗說台灣電影像手工業,偶有佳作,但管理不上軌道品質參差不齊;好萊塢則是大工廠,創新或許未必,但產銷管道順暢,就算套公式,總是品質穩定。買到的貨色如何,消費者可以預期,意外不大。就像這部「阿凡達」,從各種宣傳管道都可以收到同樣訊息,賣的就是視覺效果,其他部份不用期望太高。但僅此一味,你就可以值回票價;如果你看了若干場景激動落淚,那是附帶紅利。 官方定調的製作宣傳費用合計近五億美元,以本片籌備之久,實際數字很難估算。自「鐵達尼號」取得票房勝利以後,導演James Cameron就計畫把兒時夢想,所謂12呎高的藍膚外星人,搬上銀幕。最初期望在1999年,也就是十年前上映,但因效果未能符合理想,他開設一家公司專責研發所需要的各類技術,計劃一再展延,才終於在2009年底問世。我們看到的,是歷十二年研發的心血結晶。 撇開眩目的視覺效果,其他方面的表現,相形之下並不算突出。配樂是「鐵達尼號」的老班底James Horner。乍聽之下不敢說好與不好,等聽了原聲帶再下定論;至少那首片尾曲「I See You」,不如過去的My Heart Will Go On,能讓我有耐心坐在椅子上聽完。 照導演說法,劇本是他小時候看的科幻故事總合,加上印地安傳說、電影,如風中奇緣、與狼共舞的若干元素。說是大拼盤亦無不可,但故事通俗而流暢,就算每個橋段都似曾相識,依然能令人感動。 導演並不掩飾他對出兵伊拉克的反感,因此在漫長的籌備期中,將對帝國主義掠奪的針砭批判加入劇本。他說:「美國人感受發射飛彈的快感很容易,卻很難體會飛彈落地家園破滅的苦楚」。片中如巨塔般的家園樹遭受飛彈襲擊轟然倒塌,部族倉皇四散,男女老幼哭喊奔逃,是全片最令人動容的一幕。有人問起這個場景和911事件的關連,導演意味深長地說:「我也很訝異為何如此相似」。 和環保議題的牽涉就毋庸贅言了。片名Avatar,近年來流行於線上遊戲,指真人在虛擬世界的化身。電影比較貼近原意,即西天神祇降世的肉身,片中是由人類意識控制的外星體態生化人。這想法亦非獨創,雖則我一時想不起在那兒看過。就像整個星球是大地之母(Gaia)的概念,在小時候看的艾西莫夫小說就用過。縱使原創不足,調理各式素材端出一道精彩紛呈的大菜,仍然非大廚手藝莫辦。照我庸俗的眼光看來,這就叫做好看的電影。 最後那句莫名其妙的結論,其實還是和台灣電影有關。長久以來國片幾乎和「悶」字畫上等號,種種實驗技法,美其名曰電影語言。問題是身為花錢買票的觀眾,我可不想一進電影院就當譯碼機,揣摩導演的故弄玄虛,懷疑他根本不想讓我看懂。老婆提起一個幾年前的例子:有個女的走進公園獨自啜泣,繼而痛哭,折騰了個天長地久,終於收淚,The End。如果導演的目的是藉大段哭臉特寫考驗觀眾耐性,看我離席會不會破口大罵,那他是成功了。那時候覺得,花錢去看這種電影,實在對不起自己荷包;後來更覺得,即使看免錢,都屬於浪費時間。有錢有閒不會帶小孩吃冰淇淋啊!如我這般凡夫俗子,樂意貢獻一日所得,去成就人家的十億票房,還覺得值回票價;國片預算不及千分之一,想得到我這一票贊助,卻得看我是不是忽然愛國心犯癢。拍電影要燒錢哪,國片再這麼自戀式地玩下去,將來恐怕只能拿家用DV去拍厄夜叢林啦。 (圖片來自官網)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