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6 12:00:00瀏覽5327|回應3|推薦67 | |
引文:吳永誠╱非單眼相機不可? 這篇文章真是說到我心坎裡了。當然,我不是攝影名家,只是個業餘旅人,出去玩時到處拍照留念,看法不算專業。或許可以這麼說,俺是個職業懶人,由這個觀點出發,應該算是內行。雖然欣賞許多高手作品,難免有些見賢思齊的蠢動,然而對我來說,旅途中有比攝影更重要的事情,相機只是做記錄而已。加上更換鏡頭實在麻煩,幾次動念要換單眼相機,考慮再三之後依舊算了。這裡分享一下敝人選擇相機的心路歷程。 手邊相機中的主力便是一台類單眼長砲,索尼家的HX100,服役已經超過三十個月。當時是我期待已久的夢幻規格,沒想到在台灣遲未上市,水貨騰貴買不下手,剛好親戚自美返國,便託人家拎一隻回來(比台灣公司貨,硬是便宜一百多塊美金)。雖然仍有不足之處,譬如片幅太小,以致16MP高畫素似乎沒有充分發揮。但我心目中的兩項重點需求,剛好都達陣,便歡天喜地買進了。 剛入手試著去打鳥(大安森林公園) 長鏡頭附帶淺景深(仁愛路前空軍總部門口) 那兩項需求呢?第一是長鏡頭,第二是高清錄影。我之所以需要長砲,並不是為了打鳥。旅途中不時出現一些有趣畫面需要特寫,卻受限於時間距離難以捕捉,比方說稍縱即逝的一隻猴子、或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瞬間,這時候有長鏡頭會很方便。我的最後一台底片相機,就配備一支10x長砲。然而進入數位時代的前幾年,機型以袖珍為尚,放大倍率難於講究。等到大機殼漸受歡迎,慢慢有10x以上長砲出現在消費型機種,便開始期待另一項願望─高清錄影。 戒備中的貓咪,可不會打呵欠給你看(侯硐貓村) 藍腹鷳也不會旁若無人大方行走(福山植物園) 數位時代之前,相機和攝錄影機,或說靜態和動態攝影,是涇渭分明的兩條產品線。早年機器體積都大的時候,一個人背兩包實在有點麻煩。數位化之始依舊各走各路,等到技術逐漸到位合流,整合功能產品陸續問市。剛開始DV先行一步,擷取單格畫面當做照片,但畫質不優。相機廠商則有其堅持(或限制),附帶錄影功能通常陽春。等到電子廠商和相機廠商一輪兼併(或合作)之後,雙機一體終於有了指望。DV走到Full HD,擷取單格畫面當照片的畫質,才算差強人意。另一方面,相機畫素競賽也告一段落,因為接下來畫質的提高,重點在光學系統和感光片,光靠堆砌MP值意義不大。折衷型雙效機種於焉誕生。 這兩張是錄影中拍攝的畫面,當然也用了長鏡頭(張家界魅力湘西) 用小相機的話,得爬到台上才拍得到 我的小小夢想其實是,一台長鏡頭相機兼高清錄影機,錄影中可以伸縮鏡頭,也可以同時拍照。現在看來好像十分卑微,當時卻觀望兩三年之久,才等到這台接近理想的機種。所謂「接近」,是指HX100仍然存在某些限制,像同時拍照最高只有720p支援,到1080p只能錄影;除了很無奈的29分鐘錄影長度限制外,一顆電池也不過撐一小時出頭。只是我分析自己使用習慣,除非長時間不間斷表演,旅途中錄影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實際上大多只有幾十秒,所以時間電量不成問題。後來手機錄影愈來愈強悍,不需要伸縮鏡頭的場合,往往就以手機代勞。DV差不多放進凍庫,真有需要長時間錄影,才會把它老人家請出來。 所謂隔山打牛,便是這般(張家界天門山玻璃棧道) 這張是隔街打牛,因為排隊合照者眾,得抓空檔(宜蘭市幾米公園) 至於下一台相機,職業懶蟲大概仍然會選擇不需要更換鏡頭的類單眼。因為兩三年來,原先的不足之處逐步改善,到該換機的時候,應該有能夠滿足下一個五年需求的產品。譬如全片幅感光、Full HD錄影同時可以拍攝更高像素的照片,後續機種之中已經慢慢出現。30x長砲對我來說算是足夠,更高就得有對應的防手震,因為敝人很懶,不太喜歡背腳架;Full HD應該在幾年內仍然會是主流,更進一步得看4K標準普及速度如何,短期內意義不大。倒是希望能夠用手機的標準5V外接電源供電或充電。充電的好處顯而易見;供電則是因為內置電池更換費事,倘若錄影途中不巧斷電,便可能漏失精采片段。這種事當然發生機率不高,但若能在低電量警示亮起時馬上接電,就不會有遺憾了。目前解法是立刻改用手機錄影,但手機卻沒有伸縮鏡頭哪(要求手機裝備這個,會不會有點不切實際?),畢竟有些欠缺。能夠做到三防就更好了。這幾年到寒地攝影,對電量流失之迅速特別有感。雖然在台灣,防水(至少擋雨)、防塵可能更為重要。 好啦,暫且打住,不然要變成願望清單了。當然,青菜蘿蔔各人所愛,每個人的偏好需求不盡相同。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想背一身裝備以便輕裝簡行、儘情享受旅遊樂趣,對特異功能需求有限,畫質中上即可,那麼,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些幫助,或至少,有點共鳴。其實轉念一想,願望清單倒不失是個好題目,有興趣不妨幫忙羅列項目,彼此切磋琢磨。先謝啦!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