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空競賽幕後英雌 ─ 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憶往事一二
2017/05/02 07:20:00瀏覽6756|回應3|推薦39

電影背景是美國南方諸州依然實施種族隔離、平權運動日益升溫的1960年代初期,美俄太空競賽方酣,在NASA服務的三位黑人女性計算員(computer),如何在對有色人種不友善的工作環境中,憑自己實力力爭上游的故事。導演以輕鬆筆法,不落痕跡地帶出黑人的實質苦痛。

百年前的南北戰爭雖然解放了黑奴,落敗的南方各州卻以「隔離但平等」名義,限制有色人種不得與白人共同享用資源。簡單說,白人有的,黑人一定都有,但各用各的,不能混在一起。然而受限於社經地位,同類資源,有色人種能夠得到的,若非不足,就是品質低劣,其中尤以學校教育影響深遠。黑人只能獲得基礎教育(如片中所說,上到八年級為止),即令才智出眾,也無法進入高階的白人學校進修,於是貧窮世襲,永無翻身之日。

主角凱薩琳·強森(Katherine Coleman Goble Johnson)自幼展現數學才能,在老師鼓勵協助下,轉學到西維吉尼亞州讀高中,15歲上大學,18歲以最優等成績畢業。因結婚生子停頓一年後,受惠於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公立教育若不能提供同等級黑人學校,則必須允許黑人進入白人學校」,她得以就讀西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所,當時有三名黑人研究生,她是唯一的女性。次年畢業,本希望朝學術領域發展,然而儘管學業成績輝煌,受制於黑人及女性雙重不利身分,她只能謀得高中教職。

直到1952年,聽說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前身,1958年改制)召募數學家,便前往應徵,得到這個她戲稱為「穿裙子的計算機」的計算員(computer)工作。當時現代意義的電腦(computer)仍在萌芽階段,繁複的工程數學運算大量依賴人工。儘管只是低階的計算,對於像她這樣出類拔萃的黑人女性,也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穿裙子的計算機」

問題在於即便是聯邦機構,仍然必須受所在州(維吉尼亞州)的法令約束,也就是種族隔離。這群黑人婦女計算員,集中在配備有色人種設施的西區。出於偶然,凱薩琳被調往幾乎全是白人男性的東區,連廁所都沒得上,於是引爆劇中最具張力的一場衝突。連基本民生需求都無法滿足!編導藉著一點困窘所帶來的詼諧,控訴隔離政策造成的痛苦與不公,可謂妙著。

主管聽說他的計算員上一趟廁所,來回要四十分鐘
親自敲下「黑人女廁」,下令機構內不分黑白

幸虧凱薩琳不僅強於計算,更在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贏得白人男性主管和同僚的敬重。繼片中成功環繞地球之後,她繼續參與登月計劃,在1969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月任務,以及1970年災難性的阿波羅13號任務做出貢獻。後者的平安返航,凱薩琳也出力不小,特別是發展一套方法,協助太空人在機器失靈下精準定位。這些事蹟,即使在湯姆漢克主演的「阿波羅13號」也未見提及,真正成為本片標題所描述的幕後英雌。

  

阿波羅計劃中止後,凱薩琳繼續在NASA服務,參與太空梭及火星計劃至退休。2015年歐巴馬總統授予自由獎章,以表彰其終身成就。2016年,她們工作所在的蘭利研究中心一棟新大樓落成,NASA冠上她的名字,並邀請她參加美國首次載人太空飛行55週年紀念儀式。NASA主管致詞表示:「全世界都看著艾倫·雪帕德(Alan Bartlett Shepard, Jr.)衝上太空,卻不曉得他能平安返航,靠的都是凱薩琳·強森的精確計算。」

太空先鋒遊行露臉,幕後英雄列隊相迎

是的,凱薩琳·強森今日依然健在,2018就年滿百歲了。

寫得太長,另外兩位姑且打住,有興趣請看電影吧!

向白人男性主管和同僚據理力爭

雖說敝人生於60年代,但打衛星登月那年頭還在忙著長大,沒趕上熱鬧。不過俺的母系(工程科學),源頭據說是因運太空計劃中不同工程領域的科際整合而生。我上大學那會兒,電腦(computer,或稱計算機)正由大型主機(main-frame)過渡到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差距一個世代,本劇若干片段依然勾起一些往日情懷。

譬如輸入程式用的打洞卡(英文就叫做punched card),早我幾屆的學長還有機會用到。我那屆剛好學校電算中心引進一批Z80微電腦,初學便是敲鍵盤,效率乃保時捷與牛車之比,有心搞程式的,都是實力陡進。拿打洞卡寫大型主機程式確實痛苦,所以片中桃樂絲·范恩(Dorothy Vaughan)靠自學而能上手,真的不簡單,佩服之至。

桃樂絲·范恩讀手冊,自學電腦操作及程式設計

IBM靠大型主機稱霸半世紀,劇中所見的FORTRAN程式語言,也是他們搞出來的,我們計算機概論列為必修。當學生時覺得FORTRAN早已過氣,遠不及講究結構化的Pascal, C前衛,也沒有PC或Apple機器上唾手可得的BASIC來得新鮮有趣,修完計概就不太想理它。沒想到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直到廿一世紀還有新版本,可見語言這種東西惰性之強。

據說早期程式設計師女性居多,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是發明COBOL語言的葛麗絲·霍普(Grace Murray Hopper),也是個厲害角色。她是美國海軍電腦科學家,也是第一位女性准將。現今程式設計師天天掛在嘴邊的debug一詞,也出自她手筆。原來有一天現代電腦老祖宗之一的馬克二號當機,葛麗絲親自檢查線路,發現一隻蛾造成短路,在工作日誌記載:當機原因是一隻bug。後來便把追查當機原因的動作戲稱為debug,流傳至今。

瑪麗·傑克遜:每次我們接近目標,他們就把終點線推得更遠

三位主角中,瑪麗·傑克遜(Mary Winston Jackson)一圓工程師夢的過程,也令我想起家裡一件往事。瑪麗受來自波蘭的猶太裔長官鼓勵,想參加培訓課程以便晉升工程師,不料她的黑人大學文憑不被認可。其實依規定只要有「白人高中」文憑就可以,那道窄門對黑人卻是可望而不可即。她向法院提出訴願,一番說詞打動法官,准她進白人高中夜校就讀,幾經曲折,才如願成為NASA第一位黑人女工程師。

戰前我爺爺到日本當台勞打工,見了世面,希望鄉下家裡至少出一個讀書的,於是把當時唸到初中的小弟接到日本。不料日本人不承認他的學歷,幾經交涉才答應我叔公,在日本小學、初中各寄讀一年,取得同等學力證明,再報考專科。幸虧我叔公不負眾望,熬過尷尬的前兩年,最後終於頂著專科學歷回台。

歧視這種事,離我們其實沒有那麼遠。

台灣片名譯作「關鍵少數」,不太明白是根據什麼理路。港名「無名英雌」應該最近原意,陸名「隱藏人物」依字面直譯,差距也不算遠。硬要說依劇情題旨延伸,「關鍵少數」似乎也不無道理。但我懷疑按台灣片商習慣,搞不好又想跟另一部「關鍵」什麼的拉上關係。難道是「關鍵報告」?可是又沒有阿湯哥。真正奇哉怪也。

桃樂絲·范恩帶領手下計算員轉戰電腦運算

附帶一提。Computer一詞,現在通常譯作電腦,然而半世紀以前,主要是指做數學運算的計算機。劇中不時提到的則是一種職位,即計算員。苦了字幕翻譯,一不留神就出錯。不過字義演變也説明了數學運算這項工作,由人工邁向機器作業的歷程。另一層面的啓示則是,再怎麼能力超卓,也要留意潮流變化,搭在浪頭上及時轉向,才不會遭吞沒。桃樂絲·范恩幸而搶在IBM技師前頭,掌握程式設計技術,她手下那群黑人女計算員才得以免於失業。武功蓋世的大俠,也快不過槍子兒。是吧!

(劇照截自預告片)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njil&aid=101778224

 回應文章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5 13:24

再度回訪。昨天和內人閒逛,看到這部片子正在李安小時候常去的,台南「今日戲院」上演(已是二輪電影院了),故分享到 fb上,以免沒看過的朋友錯過。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7-05-06 12:39 回覆:
謝謝!「今日戲院」學生時代是首輪,捨不得花這錢;比較常去「全美」之類,兩片聯映不清場的,順便吹冷氣。大笑

麵粉小花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2 14:36
這部影片很好看!原來當時美國人這麼歧視黑人⋯⋯
我是一隻好奇的小花貓....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7-05-03 08:36 回覆:
歧視至今猶在,只是不那麼明顯。當今狂人總統,恐怕就是個代表人物。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2 10:42
1968 赴美就是從 IBM 360開始學的,校園中幾乎人手一盒「打了洞的卡」,哈哈哈.....謝謝您引我回到那一段有趣的日子。
Jeff & Jill(jefnjil) 於 2017-05-03 08:33 回覆:

哎呀,原來是前輩。崇拜

那種卡片在學長手上看過,但我這屆打從頭就是微電腦上機。學長說:你們好福氣啊!要多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