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8 00:05:06瀏覽3265|回應18|推薦190 | |
● 土片成型的花器 ( 學員作品)
去年某日昔日老同事劉先生發了伊媚兒說,儲藏室還有我的東西,若回台抽個空過去看看。
夏天,我正巧有返台計畫。那日見到這些存放的東西,如遇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時思緒飛得好遠好遠。有數本徐氏基金會出版有關黏土釉藥調配的書、陶藝手工具、一些原放在玻璃櫥展示的學員作品;大部分都是昔日我上陶藝班的講義。
陶藝班是夜間上課,好像是從六點半到九點的樣子,每期對外招收社會人士二十名學員。參加的人相當踴躍,每次額滿,負責報名的金先生便興奮地打電話來說「滿啦!」。
記得那時下午若學校有課,上完課我便留下來等上晚上的陶藝課。因此,利用這空檔出外閒逛,經常沿著仁愛路林蔭道至九如或是某家小吃店吃晚餐。仁愛圓環邊的誠品書店是我常逗留的,這是當時誠品僅有的一家書店。書店從國外引進藝術、設計等印刷精美的書籍讓我愛不釋手,偶而也帶回幾本。有時蹓躂至永康街高記吃蒸餃小籠包等麵食,逛附近有特色的商家。
這些舊物有幾包釉藥的試片,釉藥顏色的測試,釉藥與坯體間搭配的試驗。當我一面看著,一面擦拭試片,昔日上課的影像一一浮現腦際。好像還依稀聽到開窯那一刻,學員滿意的讚賞聲及作品燒裂燒壞的感嘆聲。
我喜歡玩釉藥試片可追溯到學生時代。那時,深為吳讓農老師調配的縮釉、斑駁釉、藍白釉所吸引。吳老師是北平藝專陶瓷科畢業的,一位溫文儒雅的師長。他頭髮經常梳得服貼衣著整齊畢挺。看吳老師拉坯修坯是種享受,動作從容優雅不疾不徐充滿美感。吳老師曾以三角座標指導做釉藥測試,當時便為那釉藥以不同比例搭配,加上數量不等的氧化劑所產生色彩變化而著迷。由於燒製過程仍可能出現變數,因此,開窯那一刻是所有玩陶者最期待的。
那時到鶯歌尋寶是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沿著鐵道旁低矮瓦房參觀,觀賞陶藝老師傅拉坏。第一次見到工匠熟練的拉水缸驚歎不已,水缸的深度往往超過人的手臂長,這時需將水缸分成兩部分拉,然後再合成一個大水缸。工匠嫻熟的手藝,在在印證了熟能生巧這顛撲不破的道理。有時也到北投的中華陶藝公司參觀,欣賞那兒瑰麗多變的釉彩。
吳老師曾說:「陶對我來說,永遠是一個謎,永遠無法去把握,變化多端,其中的趣味也不是局外人所能感覺得到的。」或許正是這層原因,讓喜歡玩陶的人,就像飛蛾般不斷往那火堆裡撲。 ● 土條成型的花器 (學員作品) ● 花器 (學員作品) ● 盤子 (學員作品) 盤中綠色透明物為放入玻璃融的 ● 手捏人物 (學員作品) ● 手捏人物 (學員作品) ● 兩組置放筷子的「筷架」(學員作品) ● 豬形菸灰缸 (學員作品)
● 面具鈴鐺 (素燒) (學員作品) ● 盤 (學員作品) ● 小陶罐 (學員作品) ● 筆筒 (學員作品) ● 筆筒細部特寫:桃形三面鏤空
● L'amour A Deux-微笑馬戲團
◎延伸閱讀: 閒情小記》記一段玩火的日子 閒情小記》想像中莎士比亞時代的廣告 閒情小記》仿亨利摩爾的小陶偶 閒情小記》畢卡索生命中的七個女人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