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26 00:00:00瀏覽2710|回應3|推薦65 | |
達豪是慕尼黑近郊的一個小鎮,從慕尼黑過去要先搭地鐵再轉公車,大概半小時左右可抵達。這處小鎮在納粹掌權後,利用舊有工廠改建成牢房。囚犯除了政治犯,還有各地的戰俘,反對希特勒恐怖統治者;同時,在希特勒高唱的種族優越論,也關進所謂的次等種族族群。這是納粹設立的第一個集中營,是集中營的一個範本,往後各地集中營的建立便是以這裡為參考。達豪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現在已成了歷史的紀念場所,除了展覽、教育並保存檔案資料,提供世人參觀,記起歷史教訓。
慕尼黑地鐵 集中營入口
集中營原有32個囚禁犯人的營區,大部分的營區已拆除掉了,僅留下少部分的建築物供遊客憑弔及作為展覽場所。進入集中營前是一座水泥橋橫跨於壕溝上,緊接著穿過兩層樓建築的穿堂,便是空曠的操場了,樓頂上設有一觀察哨。穿堂鑄鐵門上有一行極具諷刺的德文,寫著「勞動換來自由」,當然,對關進這裡的囚犯來說,終日辛苦勞動,自由是遙不可及的。
囚犯營房 建築物前矗立的雕塑 (此圖取自網路,當時觀此雕塑深受震撼不忍拍攝。)
操場邊有一棟長條形作為展覽的建築物,建築物前矗立一座雕塑。這漆黑的雕塑令人震懾感傷。雕塑似是一團帶有鐵蒺藜的鐵絲網,上頭像是有不少的手、腳及人體的形狀與這些鐵絲網糾纏在一塊,使人不忍卒睹。當年的囚犯,吃不飽,穿不暖,不管氣溫高低,長年穿在身上就僅有那套單薄襤褸的條紋囚衣。且要忍受做苦工遭體罰,在這種生不如死的煎熬下,無法忍受的囚犯只好撲向高壓電的鐵絲網,了結生命。我不曉得這件作品是否有這樣的隱含?
室內主要展示圖片、資料等文獻,少部分囚犯使用的用具,例如:刮鬍刀、理髮剪、鋁製的碗盤、漱口杯等。另一處房舍展示著昔日的寢室及床鋪,依我看這些床鋪應該是照原有的規格新作的。原來的空間設計供200人使用,後來犯人越來越多,不敷使用,每一空間只好硬塞入一千多人,只得兩三人擠一張床。你或許會質疑,那怎麼可能?若想到這些犯人沒得吃沒得喝,個個骨瘦如柴,只有三、四十公斤的體重,那就有可能了。
囚犯生活用具
還有一處房舍更令人怵目驚心,有毒氣室及焚化室,一批批將被處死的人犯被帶進這些房間,轉瞬間便結束了生命。更甚者,為了某些目的還將犯人當做活體來實驗。
無疑的,納粹集中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達豪集中營從1933年建立啟用到1945年美軍佔領,前後十二年,先後囚禁的犯人超過二十萬人,其中三萬餘人死於牢房內。在展覽室觀看展出的文件,就遇到一對穿著高雅的夫婦,婦人看著展覽不停地以手絹拭淚。集中營對於遭受迫害者及其後人,是永遠的傷痛。
營房內床鋪
2015年達豪集中營紀念解放七十週年,梅克爾在紀念會上讚揚達豪集中營紀念館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功能,並強調「為了納粹受害者,為了我們,也為了下一代,我們絕不能忘記過去,我們會永遠記得。」
我的新書
網路書店: 秀威網路書店:http://www.bodbooks.com.tw/viewitem.aspx?prodno=23157 GooglePlay圖書(電子書):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