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07 18:51:07瀏覽1440|回應0|推薦4 | |
http://www.linkmall.cn 2011-01-31 樂商網評論0條發布稿件 樂商網訊:在中國,說起肯德基,不斷更新的門店數字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值得談論的話題,因為它遠遠領先同為美國籍的競爭對手麥當勞;本土化的商業模式似乎也不再需要評說,因為事實證明了這一模式的成功。那應該用什麼樣的視角來關注這樣一個有著洋血統,卻講著一口流利中國話的品牌? 2010年的肯德基給出了答案。人們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肯德基廣告之後的那句耳熟能詳的“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被“生活如此多嬌”所取代,這句似曾相識的話瞬間引來了廣泛關注。這其中,有質疑,有調侃,也有著不理解,但同樣也可以聽到讚許和驚喜的聲音。甚至有觀察人士表示“肯德基成為了一個有閱歷的品牌”。 “口號的改變,是希望消費者對肯德基品牌能有更全面的認識。”2011年1月12日,作為新口號的創作者,百勝中國的掌門蘇敬軾接受《華夏時報》獨家專訪時如是說。 口號之變 2003年,麥當勞在全球推出新口號,被詮釋為品牌形象的一次重大改變。 “I“m lovin“ it”落地中國直譯為“我就喜歡”。時隔7年,肯德基全球喊出了“So good”,中國肯德基對此有著自己的解讀。 2010年6月1日,伴隨著中國大陸第3000家餐廳在上海的開業,中國肯德基同步啟用全新品牌口號“生活如此多嬌”。 蘇敬軾告訴記者,當初如何翻譯這句話,著實花了一些精力。和團隊開會討論就有許多次,不過大多數人還是沿襲直譯的思路。不過在他看來,這句英文直譯過來的意思不太能被中國消費者所理解。以中文的博大精深,應該可以找到一句傳達相同意義但卻更有意境的話語。 最終,擁有深厚文學功底的蘇敬軾出人意料地向偉人致敬,想出了“生活如此多嬌”。這在肯德基內部最初幾乎是遭到了全部人的反對。但有趣的是,在之後的幾次討論中,贊成者越來越多,體會也越來越深,而這也為準確對外傳達“多嬌”精神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蘇敬軾看來,肯德基打造新快餐的核心策略沒有改變。如果說之前的“生活好滋味”還只是停留在“好”的層面,那麼如今的“多嬌”,意境更加豐富。 “認為這個口號好,也是覺得有前瞻性,我們的目的就是這樣,真實表達我們希望達到的境界。” 事實上,在對外傳播的初期,許多消費者通過網絡調侃“多嬌”,並衍生了許多版本。而這也在蘇敬軾的預料之中。 “對消費者來說,有沒有肯德基,我們的生活都應該多嬌一點,這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這應該是我們所有人追求的境界。”蘇敬軾表示,“有一些插曲也挺好,可以讓這個概念更廣泛地影響更多的人。” 油條中的中國哲學 如今肯德基的長期菜單已經從最初的8種發展到了現在的59種,並且一直保持著每年20幾款新品的推出速度。對肯德基而言,“傳統洋快餐”老三樣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則是“新快餐”。 面對如何保持持久創新能力的問題,在蘇敬軾看來似乎不是問題。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優點就是有自己的東西,還很願意吸收別人的精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好的均衡,海納百川又能兼收並蓄”,“另外一定要非常了解消費者,關注他們生活中的變化和需求。”基於這一認知,肯德基創新的能量源源不斷。 2002年,肯德基推出了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早餐粥;2003年,帶有濃厚中國氣息的老北京雞肉捲上市;2008年,是“安心油條”的舞台,還有融合了四川風味的第一款牛肉產品“川辣嫩牛五方”;2009年,“法風燒餅”瘋狂了一把;2010年更是將本土化進行到底,“醇豆漿”已經足夠吸引眼球,但隨著“開飯了”傳遍大街小巷,肯德基還高調推出了米飯產品。 這讓外界越來越看不懂肯德基。與同為美國快餐的麥當勞相比,肯德基的“洋”味越來越少,甚至有些人接受不了這種改變。但肯德基越開越多的門店,和在百勝全球越來越高的利潤份額又是不爭的事實。至少說明一點,中國力量不可忽視。 “做餐飲,消費者是願意接受你的多樣化的,關鍵是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做到。我們這個行業就是有這個機會。”蘇敬軾對此胸有成竹,但同時也指出,肯德基的本土化不是一味照搬,創新的元素隨處可見。 “比如說油條,就有很多的改進。傳統油條中是加明礬的,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允許的。外面的小作坊很難監管,但肯德基絕對不行。所以我們推出了不加明礬的“安心油條“。關鍵是消費者覺得還不錯。再到後來,又有了霜糖油條,這也是一個創新。油條加糖在以前是沒有的,但有別的東西加糖,國外也有很多蘸糖的食品,所以,我們把它們結合起來了。現在賣得很好。超市也開始有了類似的東西。”蘇敬軾饒有興趣地向記者介紹。 品牌如同一個人 截至2010年,肯德基在內地的門店總數超過了3000家,而且依然以平均每天開出超過一家店的速度快速增長。這3000家門店遍布在大、中、小城市,甚至到了村子裡。相比之下,麥當勞在中國卻只有這個數字的1/3。 對此,美國《財富》雜誌評價說,百勝餐飲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其中國事業部掌門人蘇敬軾靈活機動的管理方式。 但說起品牌的成功,蘇敬軾卻有著很蘇式的解讀。 “我當然希望消費者接受我們,成為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個品牌。但我決不希望它只是一個會賺錢的品牌,這樣的品牌不會讓人尊敬,我們的員工也不會喜歡。品牌就像一個人,如果只有貪婪,是不會有朋友的。品牌對自己一定要有期許,有完整的人格。只有為群體做貢獻、誠信的、有良好道德價值觀的品牌,消費者才會衷心接受。這也是我們員工希望看到的。” 因此,蘇敬軾希望肯德基這個品牌可以真正地走進消費者的心裡。不僅用美味的產品抓住他們的胃,還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他們做朋友。但絕對不只是一味單純的捐錢。 肯德基要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出來。面對“垃圾食品”的詬病,“新快餐”的推出可謂蘇敬軾下的快、狠、準的一步棋。但這些高屋建瓴的理論,老百姓看不懂,所以橫空出世了肯德基三人籃球賽。 “我們當時推動“天天運動,健康一生“的理念,目標是要普及化,所以就選擇了籃球。另一方面,我們的店分佈全國,是普及這個項目的基礎。”談到這個由蘇敬軾親自設計、督戰的項目的時候,蘇敬軾的自豪溢於言表:“我們絕對不是做秀。這個賽事不是為少數人、專業高手設計的。不收任何費用、門檻低,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普通孩子來參與。現在每年比賽還沒開始,就已經有許多人跑到餐廳來報名了。” 為了做好這項賽事,蘇敬軾要求所有的門店經理在周末的時間走出餐廳,到籃球場上去組織比賽。要知道,週末是餐廳生意最好的時候。在當時,這是很多門店經理所不能理解的。但是現在這些門店經理不僅成為組織籃球比賽方面的專家,更重要的是他們和這些年輕人成為了朋友。 “這對品牌是很好的事情。雖然投入非常大,但我認為值得。我們的員工大多都是年輕人,應該能夠,也必須要走到年輕人中間去,真正地了解他們。這是我希望看到的品牌效應,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立足中國,融入生活“。” 這或許正是肯德基蝶變的真實原因。 重磅對話 蘇敬軾:20年不辱使命 商業模式要與時俱進 《華夏時報》:本土化已經成為了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而長期以來,肯德基在這方面一直走在前面。作為一個美國快餐的代表,肯德基在本土化與洋血統之間如何把握這個度? 蘇敬軾:這個度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認為度在哪裡,亙古不變嗎?暫不說品牌,中國人對西方文明吸收的度是什麼?我覺得是與時俱進。不是一點不拿,也不是全部跟國際接軌,我們強調中國特色。海納百川又能兼收並蓄,這是一個很好的精神。 從品牌來說,跟這個有點像。任何企業都不需要過度的堅持。即使在美國,也需要海納百川,吸收各種新鮮經驗。肯德基是美國背景,消費者也希望我們把美國好的東西帶進來,但絕對不是全部照搬,還要看中國消費者是否喜歡。 《華夏時報》:肯德基每年都要推出20多個新產品,對於工業化快餐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肯德基如何保持不斷的創新能力? 蘇敬軾: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當然消費者也分很多層次,這其中的關鍵是主要消費群,關注他們生活中的變化;另一方面就是要觀察別人怎麼做。創意決不是一家的事情,別人的創意和動態可以給你啟發,但要有一個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嗅覺,舉一反三;另外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人的腦袋是很神奇的。只要善於學習和思考,在某一個瞬間,好的主意就有了。 《華夏時報》:前段時間,麥當勞高層提出“過度本土化非最佳經營模式”,您怎麼認為? 蘇敬軾:餐飲的需求是廣博的,應該百花齊放,不可能每個品牌都長得一樣,大家應該各有各的定位。肯德基花費了很長時間鍛煉出了走這條路的能力,而且是可以長久持續下去的能力。肯德基做出這樣的選擇,認為是主流,因為代表了許多人的意願,但絕對不是全部,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其中也包括想吃到正宗的美國食物,原汁原味,但前提是一定要做得到。這樣生活才夠多嬌。 《華夏時報》:中國市場煥發出越來越大的潛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作為在中國有成功經驗的領導者,您對他們有何建議? 蘇敬軾:其實有很多朋友和我聊到這個話題,畢竟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市場。在我看來,關鍵還是決定採用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原來在國外的那套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到了中國後,不見得行得通。這樣一來,就要調整商業模式,這就成為最大的難題。如何改?前期可能需要大量的準備調研工作,包括團隊的建立。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只有深入了解中國市場,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 市場機會依然很大 《華夏時報》:前段時間,麥當勞提出了3年內開1000家店的計劃,肯德基在這方面有何計劃?是否有具體的時間表? 蘇敬軾:過往有些企業喜歡講諸如“希望可樂取代水”, “血液裡面流著番茄醬”的說法,我不太贊成。如果真是這樣,生活就太沒有意思了,不符合人類的需求,百花齊放會好一些。我希望大家接受肯德基,但不見得每天都來吃,但也不要一輩子都不吃。不主張吃太多,應該多樣化,包括來肯德基,也是多樣選擇的。 現在消費者對肯德基是接受的,也是願意吃的,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不斷開店,這是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但是店面開發完全是一個講究科學的事情。開店空間有多大,這個要看經濟發展的程度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目前,中國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肯德基的勢頭也很好。至於具體數字,我希望先做後說,品牌一定要有誠信。 《華夏時報》:受西式快餐商業模式的影響,現在有很多中式快餐品牌也在快速崛起,也獲得了一些資金的支持,對您來說是否有壓力? 蘇敬軾:談不上壓力,相反,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時勢造英雄,關鍵要看誰是真正的英雄。 20多年幸不辱命 《華夏時報》:您來中國已經22年了,而這段時間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20多年。您對您的工作感到滿意嗎? 蘇敬軾:基本滿意,畢竟這20年做得還不錯。說不滿意是假的,十分滿意又會讓人失去進取心。說實話,中國這20多年來發生的變化,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能夠經歷這樣一個20年,和這樣一個優秀的團隊一起工作,這是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22年前,剛到中國的時候,我就知道其將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將來會成為最重要的市場。有著開明企業文化、良好基礎的肯德基是有機會的。我當時的想法就是別讓我搞砸了。到現在只能說,幸不辱命。但肯德基還在路上,還要繼續走下去,做得更好。 《華夏時報》:您在跨國公司的高層裡面應該算是一個奇蹟了。很多跨國公司中國區總裁往往都是乾幾年就去了其他地方,您卻一直呆在中國,雖然名銜上經歷了多次變化,這是為何? 蘇敬軾:的確和別人不太一樣。對於我來說,當初就意識到了中國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來了就沒有打算再走。我對這個市場非常了解,也非常有興趣,沒有意願去其他地方。 《華夏時報》:近幾年來,隨著開放幅度的增加,中國政府也在逐漸取消一些跨國公司在政策方面的超國民待遇,您如何看這個問題,會影響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嗎? 蘇敬軾:政策方面的調整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需要引進資本、技術,以及管理經驗等,帶動發展,當然需要提供優惠吸引外資企業。但30年之後的現在,雖然這些依然重要,但對於內資、外資而言,公平的競爭環境更為突出。另外,當時風險、機會成本都比較大,也需要政策上的鼓勵來平衡風險和成本。現在,大家都看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無論是否有超國民待遇,該來的還是要來。 記者手記 儒帥蘇敬軾 在不同的場合見過蘇敬軾,但像今天這樣如此近距離專訪這個人,還是第一次。 雖然掌管著中國最大的餐飲連鎖集團20餘年,但蘇敬軾卻超級低調,接受的媒體專訪屈指可數。所以一直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可以準確描述他。 是精於謀算、運籌帷幄的智者;或是氣勢如虹、英雄豪邁的勇者;抑或是文質彬彬、儒雅而談的雅士?在難得的暢談兩個小時後,發現這些形容詞又對又不對,因為他不是三者中的任意一個,卻是三者的綜合體。 有著良好文學素養的蘇敬軾說話的語氣平和而真實,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很了解中國傳統的儒家精神。坐在他的身邊,你感覺不到氣勢上的壓力,相反,讓人記憶深刻的則是他那投入而又豪邁的笑聲,聲音洪亮如若無人。 儒商,不,或許用儒帥這個字眼,更能表現他的氣質,因為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商人。 1989年,蘇敬軾以北太平洋地區肯德基企劃總監的身份巡視中國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片沃土。雖然他的中國掌門之實始終沒有改變,但從他名銜的不斷變化中,折射出中國市場在全球地位和分量的不斷提升。現在,他是百勝全球董事局副主席,百勝中國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而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也已經成為百勝全球五大事業部之一,而且其市場佔有份額仍在不斷提升。 蘇敬軾個子很高,這在眾多的CEO當中,算是他的一個明顯特徵。這個高個子用自己獨特的處事哲學完成了職業人生的輝煌。當問到他會不會成功隱退到幕後的時候,他幽默地回答說:百勝需要我,最關鍵的是我不知道還能去哪裡,這是個享受的過程。 從22年前那個只有4家門店的肯德基到現在擁有超過3000家肯德基、500餘家必勝客的中國第一大餐飲集團;從當初那個吃肯德基可以被當做一年炫耀談資的時代,到肯德基已經與年輕人打成一片,融入到每一個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現在,肯德基已經完成了它的一次蝶變。 如同蘇敬軾帶給我們的感覺,肯德基已經不再是最初那個高高在上的洋快餐,而是一個走到我們身邊,又不斷帶給我們各種不同“多嬌”生活的“新快餐”品牌。 蝶變,不僅發生在肯德基身上,同樣也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裡。 |
|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