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5 09:19:49瀏覽1006|回應1|推薦34 | |
上星期人像外拍,才說要來補拍林園美景,今天就報到。 過程中在『香玉簃』遇到【啄木鳥】夫婦。不是樹上的啄木鳥喔,而是一對愛爬山的格友啦。 最後還欣賞了歌手【林俊逸】在『來青閣』舉辦的88節小型演唱會。 真巧!今天。
▼ 林園入口。
▼ 『觀稼樓』。 ▼ 【漏窗之美】。 ▼ 。 ▼ 。 ▼ 。 ▼ 蓮花。 【觀稼樓】顧名思義,當年可遠眺田園農夫耕作之景。二樓四周有露天平台,以便登樓遠望,面對觀音山下一片田園,阡陌相連,盡收借景之趣。 樓前方有八角形門洞及海堂池,池雖窄小,但以充滿曲線的石欄及拱橋來設計。樓前小院圍以書卷牆,象徵開卷有益,兩側闢八角門洞,八角形與書卷折線相映成趣。牆上水果形漏窗,取柚子、南瓜、仙桃、石榴為圖案,象徵福祿壽喜寓意。 觀稼樓本身為園中第二大的建築物,同時,為榕蔭大池主景建物與背景,使人不能一眼望穿水池與假山群。 樓附近有一孔雀園,昔日孔雀園對面假山洞內飼養猴子,除增添生趣亦有封侯之寓意。
▼ 石雕。 ▼ 廻廊一景。
▼ 『定靜堂』。 ▼ 。 ▼ 。 ▼ 。 ▼ 磚雕。 【定靜堂】為園中佔地最大之建築物,是林家招待賓客,舉行盛大宴會之處。 定靜堂以四合院方式配置,前埕寬廣,入口設重門中庭做穿廊,對照有秩地引導賓客到達儀典性的正廳。 它除了為社交儀典提供場地之外,堂內並經常陳列古董、古畫。內有花園主人林維源所書之「定靜堂」橫額,正面花磚牆及兩側磚雕亦為佳作。
▼ 『月波水榭』的花窗。
【月波水榭】為一賞月之所。海棠形的水池漂浮著一座雙菱形的水榭,並有小橋與岸邊連接,有如一艘小船泊於碼頭邊,予人豐富的想像。雙菱形也稱方勝,是一種中國古典工藝常用的圖案,有連綿再生的象徵意義。 水榭右側有迴旋石階,額題「拾級」,讀「ㄕㄜˋ級」,意味登階而上,昔日順著樓梯可登上屋頂平台。牆外又有一淺池,池岸疊石,亦有野趣。其中一特立之石峰,為日治時期舉行盛典時之紀念物。
▼ 『香玉簃』。 ▼ 。 ▼ 。 ▼ 。 ▼ 一群來自空大的攝影團體,在『香玉簃』關起門來拍光影。很熱ㄋ!! 【香玉簃】,「簃」為閣邊小屋之意,乃遊憩觀賞花卉之所。香玉簃建築本身由曲廊路徑變化而成,曲廊迤邐曲折,有時依牆而行,有時又轉折向外,因而在廊與牆之間夾出形狀與性質均有不同之小院,其間布石,或置景花台等等,其轉折連接所傳達的人體行進間的韻律變化,增加園林風景的深度與層次。 簃前為花圃,每至花季,遍地似錦,與周圍臺閣相映,富有詩情畫意。
▼ 『汲古書屋』。 ▼ 。 【汲古書屋】,主要功能是藏書及讀書,仿明代毛子晉之汲古閣而命名,汲古書屋外觀是一座三開間並帶軒亭的建築,其後皆設格扇門,以利通風及方便出入。 汲古書屋本身部份原為平頂構造,大約在日治中期才改為目前所見的兩坡落水形式,作為一座書屋,其窗格子均採取簡潔大方之形式。 屋前之軒亭造型高聳華麗繁複,使用「卷頂」推測是受了南洋外邦建築的影響。
▼ 『方鑑齋』。 ▼ 。 ▼ 。
【方鑑齋】,為昔日讀書之所,平時亦是騷人墨客,吟詠唱和之處。 齋前鑿池,池中設有戲臺,凸出於方鑑齋對岸水域之中。齋右側依壁,假山層疊,沿假山有小徑可通往戲臺。戲亭備有太師壁,夜間清歌抑揚,饒富生機。 本區域以水院為中心,周圍布置屋舍、戲亭、迴廊、曲橋與假山,齋前軒亭與戲亭隔水相對,互見水中倒影,是傳統園林設計「對景」的技巧,不但景致變化豐富,而且封閉水院的音響效果極佳。
▼ 『來青閣』。 ▼ 透雕。 ▼ 。 ▼ 【林俊逸】的演唱會。 ▼ 。 ▼ 。 ▼ 。 ▼ 。 【來青閣】為昔日招待貴賓及貴賓下榻之處,亦為俯覽橫虹臥月的虹橋與定靜堂間植百花之所。 登來青閣遠眺,大屯、觀音等山憬然入目,故名來青;為全區最華美的建築物。 原先沿著迴廊前來的牆上雕有周凱的書法及謝琯樵的竹畫,可惜早已剝落不全,經修復完全的只有道光十六年周凱題「朱子讀書樂詩」。 閣的兩側設有庭院,以花牆做區隔,牆上鑿設漏窗,造型優美富函寓意。閣前有一戲亭,林園當年戲班子粉墨燈場演出娛賓。
▼ 【橫虹臥月】。
【橫虹臥月】,弧形橋面如虹,而拱形門洞有如半月,故得名。 橫虹臥月居全園樞紐位置,將全園分割成前後兩大區域,使遊園者不致一眼望穿園的後半部,營造視覺層次與隱蔽之效,園林設計常用的手法。 橋下由珊瑚礁砌成洞窟通道,低矮幽暗,順之可抵猴洞、觀稼樓。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