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什麼英特爾能逃過一劫,最後成為霸主,台灣卻陷入泥濘
2017/05/30 22:41:09瀏覽15|回應0|推薦0

早年的英特爾以「記憶體廠商」自居。自1971年開始,在大環境使然下,享受了一段十年的黃金期,期間營收和盈利的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65%和65.8%。甚至從1981~1984年新開發出「微處理器」產品後,在葛洛夫的「徹底擊潰對手」的策略下,幾乎完全征服了整個半導體市場。

然而1985年,開始有些轉變,1986年,延續前一年持續下滑,每天虧一百萬美元。如果情況再不改善,很快步上破產之路,而最大的對手是日本記憶體廠。日本一開始只是歐美等國貿易夥伴,轉眼間,日商的力量開始壯大,不僅能夠生產一流的產品,還有驚人的產能和豐沛的廉價資金,再加上瘋狂的價格戰。一切的一切,使葛洛夫完全無法招架。葛洛夫一直在思考,「到底要不要放棄記憶體,改往毛利與營收占比更高的微處理器發展?」

從數字上來看,微處理器的表現確實顯著優於記憶體,只是一來「記憶體」是英特爾最重要的生產基礎,二來鴕鳥心態作祟,認為「或許明年市場就會改善」,以致於葛洛夫無法做出最終抉擇。葛洛夫最後是如何跳脫鴕鳥心態的陷阱?根據他的說法,當時他和英特爾董事長暨執行長戈登·摩爾在辦公室討論公司的困境。兩人情緒都很低落,葛洛夫望向窗外,轉身後問摩爾:「如果我們被炒魷魚,董事會請來一位新執行長,你認為他會怎麼做?」摩爾毫不猶豫地說:「他馬上結束記憶體事業。」,葛洛夫大受震驚,盯著摩爾,然後說:「我們何不離開一下,然後回來,自己做這事?」摩爾突如其來的回答,讓他下定決心,在接下來十八個月「刪掉」記憶體事業。而英特爾也靠微處理器,在半導體市場成為霸主。

這樣不就看出來了,在公司面臨困境,或重大轉折時,如不能釜底抽薪、大破大立,只要一個觀念,一個行為,就改變整個命運。而其他還在記憶體市場打滾的公司,都是淒慘,淪為宿命。

柯達也是一個反面例子,大家可能不知道,數位相機是它發明的,它為了顧及軟片事業,而不發展數位相機,當大家都在生產時,它依舊沒動靜,這是大勢所趨,不是你不要,你就沒事,或著抱持鴕鳥心態就可以,結果顯而易見,當大家用數位相機時,表示軟片將沒有市場,最後柯達的下場,你知道。(2012/1/19柯達提交破產保護,現在公司還在求生。)

另一個就是NOKIA,它的故事不用我多講,只要大勢所趨的,你只能趁勢而起,或隨勢同行,才能保得公司永續發展,你要逆勢而行,或裹足不前,倒霉的就是你自己。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ugugt1&aid=10355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