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6 中央社
![inyt](http://static3.demotix.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a_scale_large/2900-6/photos/1381822497-new-york-times-to-renam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_2960086.jpg)
擁有125年歷史的《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IHT),15日改名為《國際紐約時報》(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在平面媒體空前動盪的時代,替報業史的一章劃下一個句點。
15日印出來的報紙,用的是新名《國際紐約時報》,刊頭上仍保留原本使用的哥德字體。
報紙的歐洲總編輯史蒂文生(Richard Stevenson)告訴法新社:「報名改了2、3個字,但本報名稱在歷史上改過好幾次。印刷版報紙改名,沒改變此處運作的DNA,只不過引進更多《紐約時報》的資源來混合。」
《國際前鋒論壇報》印刷版目前訂戶遍及世界135國,發行量224,000份。
史蒂文生在巴黎西郊商業區辦公室內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我們當前作為的真正動力,是相信我們所做的新聞,在全球有數位讀者群」,目標是讓免費瀏覽有限內容的訪客,變成付費的訂戶。
史蒂文生說:「目前我們電子版訂戶約有10%來自美國之外,但我們數位讀者群有25%到30%是在美國之外。經常訪客和訂戶之間的差距,機會就在那裡。」
史蒂文生說,改版後頭一週,開放免費連上國際版的網站global.nytimes.com。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前鋒論壇報》,從1967年到2003年由《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共有,直到2003年《紐約時報》獨自擁有,把它改稱為「紐約時報的全球版」。
史蒂文生說,《紐約時報》3年前決定,某些網路內容需付費使用,對該報的轉型相當重要。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的「假設」是新聞應該免費,但業界許多人已開始醒悟,把內容免費奉送是很危險的。
史蒂文生說,紐約時報電子版目前有70萬名訂戶,且透過手機閱覽新聞的需求不斷擴增,印刷版報紙的未來無法保證。
但他表示:「只要有足夠多的讀者要買印刷版報紙,坦白說,只要有夠多人要買印刷版廣告,我們就會印刷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