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勝英醫師氣功銓釋
2010/02/14 16:16:31瀏覽774|回應0|推薦3
陳勝英醫師氣功銓釋                    登於新觀念 2003 2 月號 179:50-51


心靈學家對氣功的詮釋
要研究心靈學,不能墨守任何成規,而應該飽讀群書,涉獵百術。因為在所有的學問如天文、地理、歷史、社會、科學、宗教、巫、醫、命、卜、拳技、氣功中,都可能找到心靈的存在。
我們現在就淺談一下氣功這種中華文化中的獨特國粹。

引論

所有的氣功都可能是一種不符合科學道理的大膽假設,其修練的過程也可能都是不符合科學道理的的功法。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各種功法,從嚴謹的科學眼光來看,很像都是一種盲目的練心術,其發出的功效,坦白講,都很難用物質科學的眼光來理解。
催眠術亦是如此,都是源自與科學不盡相符的想法,經過長時期的演變,逐漸驗證其功效,累積形成一種功法;中醫也是這樣的一種技術;禪坐也循同樣道理在演變。這些功法必須由實驗及事實績效來判斷其是否有益或正確。
目前氣功功法門派如雨後春筍般被發明出來,其好壞對錯,很難去判斷。擾亂大陸社會政局的法輪功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選擇氣功?

由以上的描述,我們知道,所有的氣功都有不符科學道理之處,若不小心,練了之後,可能徒勞無功,甚或造成身心的傷害。要斷定一門氣功的好壞,最好的辦法是去觀察一下練過這種氣功的人,會練成什麼樣子:
(1) 他們給你的感覺好不好?是否通情達理?或是陰深深的?或是執迷不悟的?或是令人望之生畏生厭的?
(2) 他們是否面色紅潤,健康福泰?
(3) 他們是否慈眉善目,面露祥光?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正面的,才好去學;如果有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負面的,最好不要去學。

什麼是氣功?

古人無聊,不好好做人,卻去觀察鳥獸的生活動靜,比較何以鳥會飛,獸會跳躍,龜會長壽,而發明了「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或有所謂「龜息」的導引術,以求身壯命強,動靜皆如鳥獸般蹻捷沉穩,此為調息及動功的來源;或有畏於大自然之威,思宇宙星辰之奧,意欲與天地同朽,而想配天齊地,偏執地求天人合一之道,此為靜功之濫觴。奇怪的是,這兩種功夫練習久了,都會使身心怡然自得,感覺體內有異常活動,名之曰「氣動」。此氣與呼吸之氣大不相同,稱之為「內氣」。內氣之來,多在雜念盡除之時,也是入靜之時,亦可在夜間夢少睡酣陡然醒覺之時。此種氣又稱真氣、元氣、正氣、浩然之氣、純陽之氣、腎間動氣等。這種內氣通過假想的經脈、竟能調整內臟、改造生理,祛病延年,而被稱為內丹術。

內氣產生次序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即人在靜中,感覺能量聚集,生命力在玆生跳躍,頭、眼、耳一派靈明清新,身體不必去著意調理而自然會調理,意念不必要收攝而自然會沉落靜止。這是修練正確,開始要產生內氣的跡象。
再下去,在你意想的竅門之處,一般都是丹田的地方,會生出暖氣,此暖氣會沿著假想的經絡擴展,一般多會衝向心窩,循環全身。同時會口舌生津,腹部酥軟,舒暢自在,行雲流水,順遊全身如春風拂大地;心境轉化柔和,陽剛配陰柔,正氣凜然,一片光明,德昇巍巍,慈悲滿懷。漸至裡外一致,內定外慧,動靜自然。
當意念集中,安定如明鏡止水,淨瑩澄澈之時,意識進入似睡非睡,意念知覺進入恍惚杳冥之中,在自然的潛意識狀態裡,覺有氣、熱、能、光、音等自玄關沿任脈而下,到丹田處,與來自意守之下丹田中的先天之氣相會合,陰陽相接,扭成一團,相吞相吸,而呼吸止,而百脈暢。則內氣生矣。

內氣是什麼?

坦白說,內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東西,它不應該是空氣,也不該是能量。只能說是一種類似意識活動那樣的存在體。它是由身體的動作或心理的動作,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反覆運作而形成的,所謂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就是這個意思。整個過程是心靈的作用,是「心想」而莫名其妙就「事成」的歷程。
有人用胎氣來解釋,說胎兒在母腹中不呼吸,生命由胎氣在維持,胎兒的生命線是肚臍帶,胎氣即集結在肚臍即丹田附近,人出胎後,開始呼吸,胎氣就收藏在丹田部位而不用,現在經過練功,把它賦活了。這是想當然耳之說法。
其他元氣、真氣、純陽之氣等說法,應該也是指同樣的東西。
至於腎氣之說,可能有些差異,但不外是主張生命之氣收藏在腎臟裡的這種假說。說這種氣經過練功之後,被激發出來了。
所以有關內氣到底是什麼,目前不能用科學性的說法來解釋,但練過正確氣功的人確會有以上所描述的那種氣生氣動之感,而且可以增進健康,強化免疫能力等,則是有很多人經驗過的事實。

如何得到內氣?

要之,不外從 調身、 調息、 調心著手。
不論從那一個管道--調身或調息或調心開始,都要從調心進入定靜,增加體內潛能,減少能量消耗及外界干擾,統一內在生理秩序,引發意識與潛意識的接連統一,意念全體投入體內,使生理層面全面與心念同步共震,身、意、心、靈完全合一於四度空間的內景裡,產生內氣。這種有內氣的功法,才能號稱為氣功。功法也以對內氣所起的作用大小強弱來決定其優劣。
速求以意導氣,強行打通任督,若無內氣,只貪速效,則只是空運周天,好像開了馬路,沒有車子來往一樣,功效不大。一定要先得內氣才有意義。
要得內氣,一定要意念入靜,調身、調息、調心,自然而然生出內氣,自然而然循環週天,氣滿任督自然開通,要順其自然,不可勉強。

有一種簡單的練氣姿勢,其練法是在調心靜念之時,微閉雙眼,放鬆臉部肌肉,似笑非笑;同時放鬆會陰,似尿非尿;接著把全身重量,七分放在腳跟,三分放在腳尖,而且要把頭、腰、腳放在一條線上。只要每天保持這種調身姿勢一段時間,自然可以怡然自得,調息成功,生出內氣。這個功法是一種叫做禪密功的築基功,是屬於靜態的調息法,簡稱靜功。

在另外一種叫做元極功裡的靜功,其自然坐式更簡單,只要端坐凳上,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兩膝成九十度,兩小腿平行,雙足踏地,雙手放於肚臍處,掌心向上,左手掌放右手掌上(女性相反)。凝神靜心,全身放鬆,腰直頭正,舌抵上顎,牙齒合攏,觀鼻定心,雙眼微閉,呼吸自然,心神歸一,內視玄關,反觀自體,安然靜止。裡外共鳴,內氣自生。

簡言之,一般氣功功法之要乃在於使意念入靜,要意念入靜,其法有調整呼吸,或以動姿操練,兩者皆要意守丹田。此意守丹田乃氣功之秘訣,其重要性實比調整呼吸或運動操練更有過之。
調息法有數息法,至息不復存;有聽息法,至息不得聞。概皆要達到集中意念入靜定之境。務使雜念無存,絕聖棄智,無思無慮,意守丹田,讓意識納入潛意識中,身心完全凝聚,歸一於無,自然湧出內氣。
運動操練法則各門各派,各式各樣,著要導意納氣,也是意守丹田,意隨身動,身隨意作,身意靜定合一,逼出內氣。


佛學禪定可以轉化成氣功

理論上,基於以上氣功的原理,一個禪坐久了的人,定力深了,只要再有一種導引方法,也應該可以激發出內氣來,所謂一法通萬法。但這種說法,似乎很少被一些學佛的人報導出來,所以我們的理論,需要有更多的實驗跟實證。

催眠與氣功

當一個人聽師父的引導在導意納氣,事實上這跟催眠已是幾乎相同;而當他自已也在導意納氣時,事實上他已是在做自我催眠了。所以整套氣功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種催眠的過程。
催眠打通潛意識,是接通先天氣與後天氣的最簡易有效的導引法,當然可以成為練氣功的最好辦法之一,所謂催眠氣功,理論上絕對行得通,對一個學氣功的人加以催眠導引就成了,這樣做出來的氣功,應該是事半功倍的。
然而,這種理論是要跟實際配合,才能變成真正的定理。目前,有志於研練氣功的人,不妨朝這個方向努力看看,也許可以事半功倍。

結論

就電影藝術而言,功夫在動作片已掛帥多年;就醫學藝術而言,氣功一直在主流醫學中不佔位置;就心靈醫學而言,它可能是最好的研究嘗試。氣功已被診證明有助於治療藥癮、戒煙、幫助精神官能症、可能會增強免疫能力,甚至於控制癌症。在臺灣修習氣功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所以假使我們在氣功的研究上,將來成就輸給任何其他國家,那將會是中央研究院的恥辱,也會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恥辱。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ckwang4664&aid=3777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