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9 18:08:58瀏覽660|回應2|推薦54 | |
── 轉貼自莫大臉書
§ 種族主義 、地域主義和民粹,在世上任何地方無所不在,無可厚菲,可是照民進党或綠民一向貪吃嘴臉,任何對岸藉「統戰」而來的示好、獨厚或偏袒等等優惠條例或條款,民進党上下或綠民偏又可以厚顏地照章全收,照如此觀 之何來立場,哪來風骨,更且因之如何獨立建國。根本較當年東德尚有不如。 § 看社會新聞,結昏離婚,通姦抓姦,個個被性引誘衝動的只想亂搞,以致男人女人個個苦不堪言。其實帥哥美女還不同樣是個人,除了張皮,裡面內容又不見怎的,都是那話兒作怪,人只是被裝具上性具來世上受苦受難,何苦來哉!只要除去荷爾蒙,男人女人就不必受這種苦,也就可以從從容容好好過日子,沒有性欲,沒有生育,沒有負擔。所以一句話,人實在該閹割,當然不是太監式的,是該用雷射去除性線,除掉性荷爾蒙,豈不天下太平。 (以下係回書友留言,所以閱來無頭無尾的) ‧ 莫大: 哈! 說客觀的看,其實粉偏頗,人類存活的動力乃是為滿足快樂中樞,去除掉性欲,享樂至少少掉一半,是不是可以說{ 活下去還有什麼意思」 ‧ 莫大: 生即是苦,佛家都歸納主要成因為色與貪,解決辦法則是四大皆空 ‧ 安霈絮: 以性來享樂只是一部份人吧,應該不是大部份的人都重視這塊。人生痛苦的來源因人而異,我覺得病老殘窮可能更讓人可以體會人生的苦。。所以感悟生命如果減少出生,是不是就可以減少苦痛。 ‧ 莫大: 霈絮說得好,這裡面好像有兩個層面,子日食色性也,實是生命的歡愉面,是人生追逐的面相,生老病死才是人生真實面對的難題, § 憑悼文的文字間多半抵擋不住或不期然會流露出活過逝者或對方的意思,生者由於是示意的一方,因之強勁的主導能量或優勢於逝去或垂危病弱者。相對病危者也因著照顧與主導的緣故,一樣因生命力的優勝感,病危不得不成為危弱無助的受者。生命存活的優勢尤其顯示於孝思泉湧的追悼親人的文字。其實去逝之人所處的弱勢於悼念者其實不過是時間差;生人與死者,照應或探視垂危病者間,狀況体驗也不得遲早換位。憫惜垂憐佔到的也只是短暫的優勝,迅捷地會讓自己後人取代其此刻之優勢。 § 湯恩比以為民族發展過程的律例是苦難興邦,縱觀歷史任何興起成為強大的民族國家,全是是由於積弱而發憤而勵精圖治,最後成為強壦。而強權無 論多強大,最後必然由於腐化驕奢最後衰弱覆亡,當然過程長久,會是百年,數百年。中國歷代皇朝,希臘羅馬,波斯,近代帝國主義。 § 寫作是我尋求自己存在意義之途,也體認是在走著自我放逐之途上。種種的體認。了不起的寫作者著作通常就是種是記載或記錄「失敗者」之書。一本誇耀成功的記載自己或他人如何登峰造極的著作會是本成功的暢銷書,但絕對是本膚淺的書,在文學意義上也相對地多半淪於無恆久價值的著作。古希臘人認為只有悲劇才是深刻的人性體驗,喜劇縱不淪於鬧劇通常也是膚淺的。 § 窮苦悲慘乃是對人生之深刻體驗,何以現在文學多半不耐細嚼,意義不深永,因為現代人日子多半優裕,容易過,寫作者飽歷苦難不夠,生存容易,享受的人生,反省及應付之深度及幅度不若前人。應付環境及生活當然什麼樣的情況都有其值得記述發揚之處。而現代人經由歷史演變之累積,一代代地痛苦經驗及種種研發的成果,較無虞匱乏,不但生活及環境改善,人們更習得更寬更大的知識,不但聰明勝於前人,整体智慧也進展神速,因此,文學藝術之類經由生活命運苦難反思的反文明結晶就貧弱無足觀了,反正就是如今經歷生活磨難而反芻出來的文學就不再那麼艱困動人。文窮而後工,古時文人是越困窮不得志,磨難出來的詩文則越好。鈔錄數段古人見解:歐陽修《〈梅聖俞詩集〉序》:“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宋蘇軾《答錢濟明書》之一:“人來,領手教及二詩……知詩人窮而後工。” 清錢謙益《<馮定遠詩>序》:“詩窮而後工。詩之必窮,而窮之必工,其理然也。”── 引自漢典 莫大新書 海外格友可向莫大選購 |
|
( 創作|散文 ) |